有关于健康成长清除沟通阻碍试述推动健康成长网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5542 浏览:1417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由于各种原因,职业高中存在着不少的品行障碍生。品行障碍生的行为,会给本人、家庭、学校、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对他们的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大力沟通。通过对教师和家长沟通中存在的一些阻碍性因素进行剖析,从而提出加强双方沟通的一些对策建议,以达到促进障碍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障碍生;沟通;阻碍性因素;对策建议
由于普通高中、重点高中的持续扩招,职业高中的生源数量、生源素质一直呈下降趋势。大部分职业高中对学生几乎没多大选择余地。职高学生基本以直升生为主,他们在思想品德、行为态度、学习质量、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方面都存在很多障碍。具有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方面障碍的学生被称为品行障碍生。品行障碍生的行为给本人、家庭、学校、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对他们的教育,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大力沟通。
笔者曾经针对45位职高品行障碍生家长和20位职高教师各做过仅有一个题目的无记名调查。针对家长的问题是:您对孩子在学校的品行是否了解。6.6%的家长选择很了解,19.6%的家长选择基本了解,55.7%的家长选择不怎么了解,18.1%的家长选择了解甚少。针对教师的问题是:您对职高品行障碍生校外和家里的各种情况是否了解。4.5%的教师选择很了解,15.8%的教师选择基本了解,60.3%的教师选择不怎么了解,19.4%的教师选择了解甚少。因为是无记名调查,家长和教师都没有顾虑,调查结果是比较真实的。调查结果说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实在太少了,这中间必然存在了一些阻碍性因素。阻碍性因素没有解决,将会影响障碍生的成长人生。

一、因素剖析

1.沟通有保留的因素

因为一名女生手脚不干净,在初中有过多次行窃被抓的经历,为了方便管束,家长就近让她读了职高,并希望班主任能多关注和多关心她的行为,并保密其经历。出于信任学生的心理,同时也为了让学生养成平等待人和帮助同学的习惯,班主任告诉学生她以前的经历。结果是事与愿违,学生对那女孩避而远之,甚至当面叫她“小偷”,这对女孩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于是,家长不信任班主任了,在其他沟通上也有所保留了。班主任感觉到这点后,也不信任家长了,在沟通上也有所保留了。双方的沟通都有保留,那个障碍生的问题就自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2.沟通不主动的因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鲍特(J·W·Whibaut)和凯利(H·kelley)提出的社会互动理论(theory of social interaction)认为,任何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动的,而互动的核心是相互依赖,社会学中将这种相互依赖称之为“相倚”。教师与家长的互动关系应当是“相倚”型的互动,而教师和障碍生家长的互动却大多数是属于“非相倚”型的互动,也就是不是相互依赖的互动。
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一方面是障碍生家长的原因。有些家长对孩子在校品行表现了解不多或者甚少,觉得教师不找家长,说明孩子表现还可以,那么就没有必要与教师沟通情况。有些家长觉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618jyw.com
得孩子品行的确不好,“没脸”去见教师,见到教师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总是躲着教师。还有些家长非常清楚孩子的不良品行,觉得孩子无药可医了,已经放弃孩子了,权当把孩子关在职高里,不到社会上去惹事就行了,他们更不会主动找教师沟通了。
另一方面是教师的原因。有些教师仍然强调教师权威,认为教师需要和家长沟通,家长才能来沟通,家长不能主动来和教师沟通,家长主动来沟通说明对教师不信任。有些教师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障碍生在校内不出大事情就不用和家长沟通了。
上面提到的家长和教师,都没有主动沟通的意识,因此对障碍生的教育变成了教师和家长各自孤军奋战,结果可想而知。

3.观念不统一的因素

教师和障碍生家长由于年龄、见识、文化、生活环境等不同,在教育观念上也不统

一、造成沟通障碍。

有些家长对孩子很溺爱,认为孩子可以在任何时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随性发展,好事。记得班里曾有这样一位障碍生,他有上课时随意进出班级、在厕所里抽烟等不良行为。当教师就这些情况和家长沟通时,家长却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孩子嘛,喜欢做什么就让他去做好了,规矩纪律又不能当饭吃。要让孩子在随意的环境中发展。抽烟说明孩子长大了,会吸烟的孩子以后交际肯定不会差。”
还有些家长自认为社会见识很广而且正确。他们不认同教师的教育方法,会把社会上的一套拿来教育孩子。例如,教师教育学生不能靠打架、辱骂来解决纠纷。家长教育学生,社会上解决问题就要靠打架,谁的拳头硬,别人就听谁的。结果出现了教师一套教育观念,家长另一套教育观念,孩子在两边应付而无所适从,或者干脆谁都不理的尴尬现象。
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但教育观念的不统一很容易导致教师
和家长之间的互不以为然,互不配合,最后双方难免陷入沟通的死胡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二、对策和建议

1.沟通——从共情和信任谈起

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共情”理论很有名。共情是指一个人体会他人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界一般。即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进入到对方的精神境界,感受到对方的内心世界,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因此,如果教师和障碍生家长能够共情沟通,就会形成积极的沟通环境,就容易统一意见,容易为孩子选择一种更加有效的教育方法,有利于孩子发展。
其实,很多沟通阻碍问题不是问题本身难以解决,而是教师和障碍生家长双方都没有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即没有共情沟通。前面提到的不信任案例,假如双方能共情沟通,教师想问题就会周全些,家长就会原谅其考虑不周的行为,就会重新信任教师。在共情沟通、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双方就能商量出更好的办法来帮助障碍生。

2.沟通——从目的和联系谈起

(1)明确共同目的
“生如风筝师拽线,家长如风吹上天。合力放飞一风筝,意让风筝飞高远。”品行障碍生犹如暂时还没飞高、飞远的风筝,他们需要教师这根线和家长这阵风的帮助。教师和家长必须明白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障碍生飞高、飞远。
明白了沟通目的,教师和障碍生家长才会产生沟通动力,才有主动增强沟通的意识,障碍生才能成受益者。
(2)经常主动联系
明确了沟通的共同目的,产生了主动沟通的意识,教师和障碍生家长在行动上就必须经常主动联系。经常主动向对方报告孩子在家、在校的情况,定期询问孩子在家、在校的各种状况,相互商量解决问题的最好策略等。家长如此关心孩子,配合教师工作,会令教师感动,教师会更加主动联系家长沟通。同样的,教师如此关心学生,配合家长家庭教育,也会令家长感动,家长也会更加主动联系教师沟通。这样的情况下,何愁教师和障碍生家长沟通不好?何愁障碍生的教育工作做不好?

3.沟通——从尊重和反思谈起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教师通常比家长更熟悉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规律。教师要怎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在。教师掌握了那么多障碍生可能产生的状况以及那么多年的“临床经验”,他们看障碍生问题较家长来得理性与客观,提出的教育方法较家长来得合适。家长一定要尊重教师的专业与经验,多和教师沟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和教师进行各方面沟通,家长才能有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教育。
沟通是一门艺术,教师和职高障碍生家长的沟通更是一门艺术。只有清除沟通阻碍,营造好合作关系,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起使,才能形成合作的最大教育力量,才能实现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赢的教育,才能促进障碍生的健康成长,才能让障碍生也有成功、亮丽的人生。
参考文献:
陈明龙,傅敏.家校合作: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视角[J].教育科学论坛,2010(04).
张晓辉,马艳君.教师怎样与家长有效沟通[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01.
[3]李镇西.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09-09.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职业高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