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之美挖掘教材之美,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信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8287 浏览:255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新的课程标准将 “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关键在于对教材中美的因素的挖掘。
就审美的存在形式而言,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等形式。以下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谈如何通过对中学语文教材中美的挖掘,去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艺术美是指存在于艺术作品中的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艺术美主要是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的。文学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一种审美反映,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审美想象创造出的一个既源于现实,又不同于现实,而是相似于现实的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在文学作品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对其艺术美作一番充分挖掘,就能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爱好的同时,获得相应的美感愉悦,从而真正把学习看作智力劳动的愉快过程,当作感知美、鉴赏美乃至创造美的过程。这样的话,必定事半功倍。
首先是挖掘教材中的艺术美。即引导学生结合相应的艺术观点,通过对语言文字本身的品味,去领悟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例如学习《再别康桥》一诗时,可让学生用闻一多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歌“三美”新格律诗理论合作探究学习此诗,最后由学生归纳探究结果:①绘画美,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②音乐美,主要体现在A. 押韵;B. 音节和谐,节奏感强;C. 回环复沓。③建筑美,全诗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体验到了合作探究学习过程的愉快并增强了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618jyw.com
个人自我感和社会认知感。
其次是挖掘教学辅助资源的艺术美。语文科常见的教学辅助资源有视频、音频、图片等,他们蕴含的艺术美也应充分挖掘、充分利用。学习《孔雀东南飞》之前播放同名动画片以及同名歌曲,让学生对故事有了了解,并由此激发起学生学习此诗的兴趣。学习曹操的《短歌行》,播放电影《赤壁》里朗诵《短歌行》的视频,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时,播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相关图片,带给学生心理上极大的震动。
自然美,就是现实生活中自然物的美。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的美,都属于自然美。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则是通过作品中的语言文字间接反映的,都是以自然的人格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自然美丰富、广泛的内容,将学生带入一个个如梦似幻的境界,并从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情感,形成崇敬自然、珍爱生命的价值判断。如的《沁园春·长沙》在描写寒秋景物时一扫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而是通过对远眺、近观、仰望、俯视到的红叶、绿水、白帆、蓝天、雄鹰、游鱼,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壮阔绚丽的秋景图。作者描绘的寒秋景物蕴含了自己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情感。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它包括人的美、社会斗争美、劳动美等。其中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而人的美又包括外在美和内在美。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的内在美,包含着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象、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等,它们保持着文化的“经典意义”。通过对人的内在美的挖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在学习屈原的《离骚》时,就让学生结合文本思考“诗中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内在品质”这一问题,学生能通过诗句触摸到诗人的忧国忧民、心系祖国,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上下求索、不改初衷,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至善至美的优秀品质。 之后再播放《百家讲坛》中武汉大学李敬一教授讲述屈原传奇一生的视频,学生由此进一步地感受到了屈原强烈的爱国情怀,而且明白“在屈原的心目当中,除了楚国之外,还有一个高居其上的整体的中国。他的爱国主义,正是通向整体的中国,他是把热爱楚国同热爱整个中国联系在一起的”。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让学生通过搜集苏轼资料,了解他三次贬谪的经过,学生明白破茧也成蝶,凤凰终涅槃,放下苦难,坦然面对甚至享受人生的风雨的苏轼,完成了从养尊处优的士大夫,到胸怀天下的文化巨人的嬗变。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在学校里,知识是不可能冷冰冰地毫无感情地从一个脑袋装进另外一个脑袋的。是的,我们不是教语文,而是教人学语文,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本身的审美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和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通过情境设置,精选学习内容,精设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