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浅谈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03 点赞:7194 浏览:238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学习过程中处处充满着情感。语文教师要充满地投入教学之中,以情。同时,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语文学习实践中培养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中学
1672-1578(2013)03-0089-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同时“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为文质兼美的佳作,特别是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都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人性美。教学中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师应有之义。本文,试结合笔者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1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寻找情感教育点
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把阅读看成是一种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底子,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真正体会阅读过程源于:期刊论文www.618jyw.com
所产生的心理感受。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情感对于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效能,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会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其学习质量。
教师是教材的先行阅读者。教师首先要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思想感情。然后才能以己之感推及他人之感,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文本中的情感。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对教学倾注深厚感情,对课文有了至深的理解,才能引导学生获得真正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与文本的中情感碰撞,与文本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一篇文章,对于读者来说,可能有许多个动情点。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学生阅读时的动情处,力求使作者、文本中的人物、教师、学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平等对话状态。
2 在听说读写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领会语文学科的性质,坚持“语文姓语”的原则,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良好习惯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情感。
听是人们最基本的交流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富于感情的每一句话,都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礼貌地听教师讲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这种礼貌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说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渠道之一。说话时口齿要清楚,内容表达要详实,情感表露要真挚。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指出:“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评。学生的心境打开了,他们的情感必然会自然流露。
《课程标准》始终强调“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体味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它将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加上一些得体的体态表达,更能使静态的文本语言变为表情达意的活语言。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得好,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可见,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词语的感知能力,对语境的领悟能力以及对语言的审美能力。如高尔基的《海燕》,是一篇具有强烈感彩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面,作者以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把它当作一把利剑,划破黑暗,汲取光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写日记,写作文,是学生吐露心声的重要过程。教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做作,不无病。在指导写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中受到启示,如写人记事类文章,有朱自清的《背影》,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胡适的《我的母亲》等都是感人至深,且条理清晰,平白如话。而对于写景状物类的文章,教师则要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出借景抒情的表达效果。如鲁迅的《故乡》,文章开端的景物描写统领全篇。“时间既然是深冬,……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这段景物描写深刻揭露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现状,表现出作者对黑暗的旧社会的鄙夷之情。
3 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两个注意点

3.1教师课堂教学中要有真情

语文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饱含真情,以自己的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要费尽心思地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触境生情,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让他们有所感受、有所体验,最终真正体会到文中的情感;同时通过文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他们美好的心灵,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

3.2学生合作过程中要有真情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中倡导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学习小组,让不同的学生在小组里都有表达的机会,都能真诚地接受他人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在这种合作学习过程中,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学会尊重、宽容。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注意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轻松起来,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