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探讨音乐游戏对儿童进展联系初探经典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11916 浏览:470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1-0568(2012)02-0107-02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的游戏活动,是指音乐学习中与歌唱、律动、舞蹈、欣赏、听力练习、乐器演奏等内容相关的游戏性活动。”由于音乐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或者类似游戏的特征,使幼儿能体验到和“玩”一样的感觉,在体验快乐的同时,也能在其他方面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一、基于音乐游戏课的思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常根据歌曲的内容来组织幼儿玩游戏,两者结合,使孩子们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练习和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
例如,中班的音乐欣赏“玩具进行曲”。这是一首较老的幼儿歌曲,用进行曲的方式,表现出玩具们神气的样子。如何将一首简单静止的歌曲改编为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易为幼儿接受的音乐游戏呢?我采取了不出现歌词,将“玩具进行曲”创编为有快慢速度、有强弱、有旋转、有暂停等各种变化的曲子,让幼儿扮演玩具进行游戏,目的是在幼儿反复感受乐曲的基础上,能用动作表现出玩具的不同形象和各种变化。通过这个音乐游戏,中班孩子理解了音乐的强弱、快慢和各种变化,同时也提高了其感知音乐的能力。
又如,中班活动“小乌龟上山坡”,我将简单的童谣改编为有情节的音乐游戏,目的是让幼儿能根据音乐做不同的节奏动作。我将音乐变化为三段。第一段在中音区演奏,第二段在高音区演奏,第三段在低音区演奏。第一段在中音区演奏,表示小乌龟在草地上快乐地游戏,手和脚相应的动作是一拍一动。第二段高音区,表示小乌龟要过小木桥了,手和脚相应的动作是二拍一动。第三段音乐是低音区,表示小乌龟爬山坡,动作是四拍一动。
这样,在愉快的游戏中,孩子们练习了节奏感、训练了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加深了孩子对节奏变化的印象、体验了愉快的情绪。
朴素的儿歌、简单的游戏中蕴含着意味深长的教育内涵,好的音乐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孩子音乐方面的能力,而且对于孩子的认知、情感、个性及社会性的全面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二、音乐游戏与儿童发展的探讨

1.音乐游戏促进了幼儿感知能力的提高。感知觉是幼儿认识外界事物,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离不开倾听,教师应培养孩子有一双会听音乐的耳朵,这不是简单地听,而是要在游戏中逐渐加入提高听觉能力的培养要求。设计游戏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活泼开心,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如:音乐游戏“小汽车”,以前“开汽车”游戏要么是让孩子们听着音乐随意地开,要么就是教师讲应该怎么开。现在我将音乐的快、慢、节奏编成车多开慢、车少开快、按喇叭、拐弯等,将音乐的要求融入游戏之中,从而培养孩子们听音乐的能力。
例如,音乐游戏“大研究生论文www.618jyw.com
鼓、小鼓”是发展幼儿听力的很好素材。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听出鼓声的强弱,并能用动作来表现强弱变化,音乐强他们就跺跺脚,音乐弱他们就拍拍手。又如音乐欣赏“大风,小风,无风”也是在游戏中进行的。听到大风的音乐时,孩子们用强的动作来表现龙卷风、台风等,听到小风的音乐时,用动作表现出微风轻抚的感觉等。听音乐是音乐活动的基础,不会听音乐,就不会真正理解音乐,不理解音乐,就无法产生自己的想象。
因此,在音乐游戏中渗透听力的培养,通过对节奏强弱的分辨,提高幼儿领会、想象音乐艺术形象及其内涵的水平,感受音乐之美,进而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
2.音乐游戏锻炼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思维发展始于特定的问题情境,个体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才会发展。以游戏的形式开展音乐欣赏活动,音乐通过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提高了儿童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从而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音乐活动不仅是单纯的活动,而且是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注意对日常生活的现象观察,在每次音乐活动之前,教师都应该了解班级孩子的认识水平,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音乐活动的开展作铺垫。我上过一节音乐活动课“雪花”。在上“雪花”之前,上海下了一场大雪。这场几年不遇的大雪使我和孩子们异常兴奋。我有意识地领着孩子们看雪景,玩雪,观察雪花飘落的样子。孩子们在雪地里滚呀,爬呀,堆雪人,打雪仗。对雪有了较充分的认识,和雪建立了感情。活动前生活经验的充分准备,使孩子们在生活中对雪花展开丰富的想象,能深刻地理解音乐形象,音乐课上孩子们思维活跃,用千姿百态的动作来表现雪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乐欣赏游戏活动以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为基础,同时又是对生活和认知的积累与提高。教师在重视音乐游戏活动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他各科的教学,要使音乐活动与其他各类活动有机结合,才能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全面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音乐游戏活动中,教师不能以是否学会一支舞蹈、一首歌去评价孩子,而是要从学习过程中儿童是否积极参与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等多方面去衡量,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3.音乐游戏促进了幼儿个性和情感的发展。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幼儿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倾向对音乐内在的情感元素给出多元化的解读。而以游戏的形式进行音乐教育本身也独具个性,可以使幼儿在愉快、放松、互动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个体的想象,大胆地表达个人想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勤劳的小蜜蜂”这个音乐游戏,有的幼儿扮演“蜜蜂”,有的幼儿扮演“花朵”。教师可以弹拉各种曲子,以激昂、欢快、悠扬等节奏来调动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即兴表演各种舞蹈动作,使幼儿跳起来、唱起来,或者让幼儿两人对跳、多人对唱等多种不同形式,来给予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幼儿个性得到广泛发展。教师也应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让学生大胆创新、乐于分享,使其成为与众不同的个体,这也是音乐教育的核心精神所在。
音乐能使人产生美感,受到美的教育,也就是爱的教育;游戏能使个体融入集体,使人感受到个体存在的重要价值。因而音乐游戏可以使幼儿感到生活的乐趣,产生正面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更加热爱生活。幼儿期正是个体情感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因此富有情感性的音乐活动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与爱的教育,使他们的情感逐步变得丰富起来。
4.音乐游戏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音乐游戏中,幼儿有机会将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游戏中实践,去进一步感受、体验,优化其认知结构并进一步诱发认知冲突,从而大大加深儿童对社会的了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如我曾将歌曲“邮递员”改编为听音游戏“邮递员送信”,让孩子扮演角色来送信,一方面以达到听音练习的目的,另一方面以体验扮演邮递员的乐趣。这样,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了社会职业人群所代表着的社会属性。
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还表现在培养幼儿按照规则进行游戏的习惯。在音乐游戏中,如果游戏者不遵守规则,就会影响游戏的进行。例如,《谁是小熊》、《丢手绢》这些游戏就需要数目相对稳定的人数和听音乐指令做动作,如果游戏者不按规则闭上眼睛或指令未发出就过早抢占位置,就会影响游戏的顺利进行,使游戏失去趣味性。这些游戏的违规者就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而音乐游戏的趣味性又使得幼儿能愉快地心甘情愿地去顺从游戏的规则和要求而加强对自己的约束,并且在游戏过程中会得到其他幼儿的提醒和督促,从而使其有效地矫正自己的行为遵守规则,养成遵守规则进行游戏的良好习惯。
再者,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学会用规则来协调关系,摆脱了自我中心化,促进了同伴间交往合作的能力。如:音乐游戏“小鸭,小鸡”中,我先让孩子们念歌词,逐渐发展到轮着念歌词,最后发展为音乐游戏“卡农节奏”(几轮的念白)。这个游戏要求孩子们注意力十分集中,有较强的合作能力,一人的失败意味着整体的失败,集体的成功,需要群体的合作和努力。打击乐游戏“丰收锣鼓”中,我为每个孩子提供鼓,锣,钹等乐器,要求孩子们每人看着指挥来演奏,其中有齐奏和合奏。游戏规则对每个孩子都有约束力,然而,合奏的成功需要每个孩子必须遵守游戏规则。音乐游戏使幼儿常常体验到成功的交往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学会用规则来协调关系,克服自我中心。
音乐游戏灵活多变而富于想象,自由度高,情绪性强,符合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学前儿童乐于玩音乐游戏,并易于在音乐游戏中接受教育。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学前儿童音乐能力为主要教育目标的游戏。学前儿童在自由愉快的游戏中能提高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提高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控能力。在自由愉快的游戏中,学前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这种体验的积累,对发展学前儿童的音乐爱好和终生教育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杨立梅.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6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