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对策幼儿关爱教育实践中有着不足及策略学年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12678 浏览:492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对幼儿教师和家长访谈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幼儿关爱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过于关注幼儿智力、无原则地溺爱、不注意用行动营造关爱的家庭氛围、不注意引导幼儿用正确方式表达关爱;幼儿园教育方面 ,功利化倾向明显、教师不注意榜样示范、忽视随机教育。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建议,以期在幼儿心灵播下关爱的种子。
关键词:幼儿;关爱;关爱教育
1671-0568(2012)02-0191-02
生活中经常听到成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对亲人、教师的关爱习以为常,只知索取与享受,不懂得关爱他人。何为关爱?一般认为,关爱是作为主体的人对客体对象的尊重和关心,是真情、美意、善行,是一种稳定的个人特征。以对象为标准可以将关爱划分为以人为对象的关爱、以非人生命(动植物)为对象的关爱、以物(文物古迹、公共财产)为对象的关爱和以关系(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为对象的关爱。相应地,关爱教育就应该对孩子就以上几方面进行培养。基于当前一些孩子关爱他人品质缺失较严重的现状,本文仅就关爱教育实践对幼儿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这一层面进行相关探讨。

一、幼儿阶段开展关爱教育的必要性

有研究者指出,幼儿一岁半后就开始观察别人的内在状态(思想、情感要求),并能认识到另一个人的内在状态有可能不同于自己的内在状态。皮亚杰也指出,14个月的婴儿能对兄妹表示关心,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他们提供同情、关心和帮助。[3]由此看来,幼儿已经具备了感知关爱,表达关爱的心理基础。但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树大自然直”,因此对幼儿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并不重视。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完全不懂得关心别人的孩子,是不能够理解人类真正的爱的,这些孩子往往会成为难以教育的学生和冷酷自私的人。[4]许多成年人的人格缺陷就与童年时代教育的缺陷有关,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说,他小时候受仇恨教育很多,缺乏爱的教育,因此长大后对于爱的表达就很困难。[5]由此看来,在幼儿心灵播下关爱他人的种子是非常必要的。

二、当前幼儿关爱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1)家长过于关注幼儿的智力,忽视其社会性与情感方面的发展。现在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都置身于爱的海洋之中。但一些家长迫于社会竞争的压力,在幼儿阶段就急不可待地开发孩子的智力,重视学业,很少在意幼儿是否关爱他人,是否在社会性与情感方面发展良好。
(2)家长对幼儿无原则地溺爱,忽视了爱的反馈。我们在幼儿园调查期间,有个大班孩子去菜园浇水时弄得脚上全是泥,孩子打电话让奶奶送双鞋来,结果正在保险公司上班的奶奶很快就送来了。其实孩子的柜子里是有一双备用鞋的,奶奶也是知道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长期这样无原则地满足,后果便是孩子做事根本不去考虑他人的处境和感受,不懂得关爱别人。
(3)家长多言教少身教,不注意营造关爱的家庭氛围。“家庭环境对于个人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对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一个人的感情能否正常地发展,他能否理解爱,既懂得接受别人的爱,也能给予别人爱,这种感情方面的社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处的家庭环境条件”。[6]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对幼儿关爱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但现实中一些家长不注意以身作则,家庭成员间关系紧张,经常争吵,使幼儿处于缺少关爱的精神环境中,这就很难在其心灵播下关爱的种子。
(4)家长不注意引导孩子用正确方式表达对他人的关爱。我们时常会见到这样的幼儿,他们时不时地去推或掐旁边的孩子一下,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这些幼儿一定有攻击性行为,但实际上这些幼儿是想表达对对方的喜爱、亲昵之情,只是采取了在成人看来难以理解的方式。其实,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就可以找到原因,当孩子用稚嫩的小手拍打父母或冷不丁地推父母一下的时候,父母往往不会生气,反而还会冲他们笑,使孩子误以为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对方高兴,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用“暴力方式”向周围人表达关爱。

2.幼儿园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迎合家长需求,功利化倾向明显。关爱等社会性品质的培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短期内很难见效,需要长期坚持。但一些幼儿园出于争夺生源的考虑,把主要精力放在具有外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上,让家长尽快见到“实效”,而不去在具有长效性、内隐性的社会领域教育上下功夫。这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只能造就“单向度的人”,使孩子想问题、做事情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其整个人生的发展极为不利。
(2)教师由于专业素养欠缺、职业倦怠等原因,不注意榜样示范。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对孩子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7]关爱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教师应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和心态出现在幼儿面前,用爱感召幼儿。但现实中一些教师由于专业素养欠缺或职业倦怠等原因,没有做到尊重、理解幼儿,给幼儿塑造了不良的榜样,比如有些教师偏爱某些幼儿,有极个别教师在家长、领导面前对孩子温和但背后却不尊重幼儿,甚至随便对幼儿生拉硬拽。这些做法不仅不能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而且极易造成幼儿情感上的冷漠,对其心理的后续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3)教师不善于把握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随机培养幼儿关爱他人的品质。关爱教育从属于社会领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和长效性的特点,应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通过幼儿与他人的交往和共同活动来完成。但在实践中,一些教师过于依赖有限的教学活动,忽视生活中具有真实情境性的教育机会,造成教育内容与生活脱节,使幼儿对关爱等方面的社会认知表面化,很难内化为自觉的情感和行为。

三、改善当前幼儿关爱教育实践现状的对策思考

1.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当前家长对孩子期望较高,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科学育儿意识比较淡薄。“焦虑”的家长对孩子成长进行的盲目干预,很可能产生反作用。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幼儿园及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站在孩子生命全程发展的高度看问题,使其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

2.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关爱教育。

(1)家长在给予关爱的同时要提供机会让幼儿学会关爱。让幼儿学会关爱,首先要给予幼儿关爱,让他们体会到被爱的温暖,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用爱来回报周围的人。但爱的浇灌并不一定会结出爱的果实,关爱是需要技巧的,让幼儿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才是真正的爱。因此家长在给予关爱的同时,要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注意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学会关爱他人。
(2)注重发挥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让幼儿在充满关爱的精神环境中成长。幼儿园的政策制度、人文氛围、教师评价机制等都影响着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水平以及对工作的兴趣。因此,幼儿园一方面应创设“以人文本”的制度和氛围,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使其用“心”育人;同时应积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引导教师用积极的情感和言行关爱每一个幼儿。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认识到家庭氛围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并能够以身作则,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3)家长应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关爱。有些幼儿并非没有关爱意识,而是由于家长错误的引导方式,使他们习惯用“暴力方式”表达对周围人的关爱。家长应对幼儿在生活中做出的错误行为进行及时教育,并因势利导,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幼儿学会用正确的表达方式。
(4)教师应提高自身对幼儿日常活动中教育契机的敏感性,把关爱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隐藏着许多可以进行关爱教育的契机,教师应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重视幼儿日常生活的教育价值,把幼儿一日生活中所隐藏的、潜在的“教育契机”提升到显性层面上来,有意识地进行有效干预,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会关爱。
3.形成幼儿园、社区、家庭合一的关爱教育环境。家庭、幼儿园教育的不统一状态导致了孩子在幼儿园五天的教育还不如在家和社会两天的熏陶,对幼儿关爱品质的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8]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幼儿园与家庭沟通的内容一般集中在孩子的学习、健康状况等方面,而孩子社会性方面的发展往往被忽视。关爱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存在于幼儿园、社区、家庭等方方面面,需要幼儿园、社区和家庭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密切配合,长期坚持。
参考文献:
李敏.对品德心理研究中关爱主题的新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5):37.
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432.
[3]方建移,张英萍.学校教育与儿童社会性发展[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30.
[4]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07.
[5]孙云晓.运动是儿童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孙云晓教育感悟[J].少年儿童研究,2011(8):16.
[6]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15.
[7]戴本博.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85.
[8]姚爱清,杨胜男.幼儿关爱行为缺失的现象及其对策[J].上海教育科研,2010(2):9源于:论文写法www.618jyw.com
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