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培养学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学生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20470 浏览:859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培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它不仅是学生个体完美发展的基础,同时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所以在科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非常重要而且有意义的。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可见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于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了广大教育者的重大责任。科技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过程,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其任务是探索未知,其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因此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切入点。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那么,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实施“激励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氛围,激发创新

健康、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实现教与学的一个理想的教学保证。学生只有在无忧无虑、活泼、愉快的学习情景中畅所欲言,融洽地讨论并传递学习方面的种种信息,拥有较多的训练机会,才能学得活、学得深、学得透,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有效体现,而不至于受到拘谨、枯燥、死板、生硬、紧张的局面的影响,妨碍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譬如“回答得真好”“你真棒”这些话语,看似无足轻重,但在学生看来,它犹如一首诗或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心灵得到一种愉悦的享受。教师的情感、表情,尤其是微笑的表情,更能带给学生一种亲切的感受。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思想及灵魂都得到潜移默化,其创新精神也将在这美好的教学氛围中放射光芒。

二、启迪点拨,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悉心指导和培养方能奏效。内行者都知道,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包含了听、说、读、写及理解等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它是识字的一种强化训练,又是理解内容,积累字、词、句及学习和了解写作题材、主题、写作技巧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阅读的特点,我在教学生阅读的时候,重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并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找闪光点,激励创新能力

小学生都有一种荣誉感及上进心,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之一。如果对学生的某种进步及时加以表扬或奖赏,学生的荣誉感就很容易得到满足,其学习的积极性及创新能力就会极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样,学生更容易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会积极参与思考、回答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学也就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利用想象,提高创新意识

想象不仅是创新的方法,同时也是创新的一种动力。学生充分运用想象力,用想、说、写等形式呈现出当时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情景,并且在课后积极查找资料,利用图书、电视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英雄人物。由此,学生不仅认识英雄的精神品格和舍己为人的高贵斗志,而且走进了英雄的内心世界,体会和学习了这一精神。

五、引导发现,激活创新思维

第多斯惠说,科学的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源于: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让他们主动求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结合起来,纳入已有的认知体系,并寻找出某种联系,从而产生新的组合,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疑难让学生议,见解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使学生在、融洽、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语文学习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活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
科学是一把钥匙,创造力也是一把钥匙,我们不但要教人如何制造这把钥匙,还要教人用这把钥匙打开人类文明进步之门。我们的教育就是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创造性的科技活动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关注个性心理品质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小学的一系列科技活动的实践过程中,着重引导和帮助学生在接受、理解知识和基础上领悟前人获取知识的方法,经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创造性人格,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得以逐渐形成,创新活动才得以完成,促使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在小学科技活动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能更好的与现代素质教育相融合,为培养新一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孟亚杰;幼儿创造力培养之我见[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6期
王国士;大兴科研之风 高扬创新风帆——兰州二中“人文融合科学教育”材料[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3] 乔晓艳;黄正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回顾与展望[A]; 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
[4] 蒋超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N];科技日报;2008年
[5] 刘文莉;关于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外教育》;2000年第一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