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促进学生语文教学中推动学生自主进展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6325 浏览:185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什么,而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据此可知,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时时处处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始终放在主体地位,想方设法让他们积极地、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学习,促进其自主地发展。
我在语文教学中,就如何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促其自主发展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转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语文教学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主动地发展。要使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承认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主体,确立“学”是教学的中心,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上,教师要集中一切力量,选用一切手段,想尽一切办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始终如一地贯彻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给予学生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脑、手、眼、嘴、空间、时间,使他们养成自己读、自己想、自己学的习惯,由原来的苦学、死学、怕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618jyw.com
学、厌学变为要学、乐学、善学、会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接受教育。

二、转变教学目标,强化主体意识

教师应把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通过一切方式示意给学生,使学生知道一节课的主攻方向,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为达到这一目标,不能只靠教师的“满堂讲”、“满堂问”和学生的“满堂练”,而取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主体意识,是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假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就会如饥似渴地去主动追求,主动发现疑难点,自求解决办法,主动求异创新。因此,学生作为教学目标的体现者,必须具有主体意识。

三、营造和谐气氛,调动主体意识

课堂氛围是学生是否主动进取的重要标志。如何营造和谐的氛围呢?首先是师生关系的和谐。教学中教师以学生为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变权威型或专制的师生关系为伙伴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教与学是平等的、协商式的,课堂上引导学生多想,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动力,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个性和才能的机会,促进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参与,主动表现。
另外,和谐的氛围加上教师的期望、认可和鼓励,可使学生获得力量感和价值感,把激发起来的信心内化为积极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活力,不再认为教学活动与他们无关。

四、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兴趣是学生学习是否具有主动性的一个标志。如果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兴趣,以致入迷,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能学”。教师要不断调动学生的情绪,才能促进学生的兴趣不衰,才能使他们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学会怎样学习。例如,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讲解,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凭借电教媒体,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再如,不同的课型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法之灵活可使学生感到常教常新。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会使学生始终保持自主学习的良好状态。

五、鼓励学生质疑存异,培养学生求异创新

素质教育的学生观就是“学生是主动发展的人”。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总处在模仿、死记的地位,那么就是学生被动的表现。教师首先应把学生看成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在教学中敢于打破常规,让学生互相质疑、讨论、解难、标新立异,沿着不同方向寻求多种解答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一篇文章的段落层次划分可不同,分析文章的角度可不同,学完文章的感受可不同等。
总之,在教学中,学生真正具有了强烈突出的求知欲、无畏坚强的学习心态、求异创新的学习追求、和谐高涨的学习氛围、自主发展的学习天地,才能保证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成为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