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疆新疆义务教育学校双语教育教学中理由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09 点赞:7045 浏览:205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言是信息传递,人际沟通的重要源于: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汉语言是世界语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新疆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多一个有非常有特色的多民族大杂居、少数民族小聚居的行政区。让该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学习汉语言,不仅是多民族同胞之间沟通交流、彼此融合的需要,也是维护地区团结与稳定,传承民族文化的客观要求。近些年,新疆地区双语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初创到实验改革再到全面推进三个阶段,全疆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双语区分布:以单纯民语区或以民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双语区;以汉语为主 民语为辅的双语区;民汉双语平衡发展的双语区。但在思想认识、双语师资和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据此论文中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 少数民族 双语教育 科学发展

一、新疆双语教育的现状

新疆解放前,绝大多数青少年得不到入学的机会,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加紧对少数民族教育进行改革,逐步在少数民族学校推行双语教学,使得双语教学的体系逐步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自治区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党政重视,群众支持,双语教学推进工作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同时由于各级党政重视支持,各级教育部门管理到位,对双语教学工作宣传及时,引导到位,社会各界对双语教学的认同程度不断提高,为双语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又由于每个地区的人数和特点不同,形成了各地区独特的双语社区,根据双语人的数量和类型我们把新疆分为三类不同的双语社区和几种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疆地区主要的双语区划分

1.以农牧区为主的单纯民语区或以民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双语区

在南疆地区农村、北疆的牧区,少数民族占多数,他们集中居住或小片聚居,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虽然这些年来,该地区的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上学,不少人成为双语人,然后又回到农牧区工作,但在该地区,这些人数还是较少。此外,改革开放以后,内地农村有些汉族农民 商人来南疆地区承包土地 种地 办企业,但人数极少,也不足以改变当地的语言使用状况 从历史上来说,这一地区属于本民族语单语区,只是由于受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原因, 出现了少数双语人,因而这一地区至多属于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 汉语为辅的双语区。

2.以交通沿线乡镇为主的民汉双语平衡发展的双语区

在南疆县城 (以上) 的城市,北疆县城和交通沿线的乡镇,大多是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北疆地区还是多民族杂居,流动人口较多,某一民族人口在数量上并不占绝对优势 同时,这一地区商业贸易发达,近年来从内地来经商 办企业的汉族人口不断增多,各民族之间的来往日益密切,汉语和少数民族语成为当地的常用语。

3.以中心城市和北疆地州市所在地为主的汉语为主 民语为辅的双语区。

乌鲁木齐 克拉玛依 奎屯 昌吉 石河子 库尔勒等城市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哈密 伊宁等城市中,汉族人口也占一定优势,汉语是当地的主要通用语,同时,也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内使用本民族语,形成以汉语为主、少数民族语为辅的双语区。

(二)新疆双语教育教学的模式

1.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模式

这是最初双语教学实验班开创的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大多数双语班都采用这种模式。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模式是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两种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而不是只发展其中一种语言和文化能力。它是通过部分课程使用汉语教学,强化汉语文化功能;部分课程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发展学生的民族语,从而使得学生获得双语和双文化,成为有双语文化的人。

2.全部课程汉语授课加授本民族语文模式

这种双语教育模式, 即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加授本民族语文课程的模式 这是自治区双语教育课程《方案》中提出的,也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倡导的最终双语教育模式。它是在保持型双语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同样也是为了培养既有本民族文化,又有汉语文化的少数民族人才。和部分课程汉语授课双语教育模式相比,只是更加侧重于国家通用语和国家主流文化的培养,因而更加适应对未来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
长期以来,新疆少数民族教育偏重于本民族语和文化教育,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特别是缺乏科技素质,因而在当前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全部课程汉语授课加授本民族语文模式就是为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人才竞争中取得应有的地位而实施的。此外,这一模式还是培养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高层次人才的最好模式。高层次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是通晓汉语和外语的人才,是要有较高的汉语文化积淀和科技素质的人才。在中小学阶段,使用这一双语教育模式就可以在这些方面打下厚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深造、发展创造条件。

3.过渡型双语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人口较少而且居住分散的少数民族而实施的双语教育模式。这一模式在学生入学之初,可以使用母语进行学习,同时学习汉语;随着年级的递升, 逐步过渡到完全使用汉语教学。例如锡伯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内高班、内初班、疆内高中班也可以归于这一双语教育类型,它们也是在小学或初中以本民族语教学为主, 然后经过强化汉语学习,再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

二、新疆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双语教育的理解认识模糊

如何来界定双语教育?双语教育不是汉语和母语的简单相加,而是按照儿童学习母语的规律,为学生创设一种适宜的双语环境和氛围,采用合适的方法和自然习得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双语的启发,培养他们使用第二语言的口语进行日常交际,以及使用汉语思维的能力。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地方把汉语当作一门学科来进行教学,这显然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要正确理解双语教育,要办好双语教育,一定要研究好这个阶段的教育。不能仅仅把是教些简单的汉字、拼音等。

(二)师资力量不足

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师资。有人认为,双语教学很简单,只不过是学学说话而已,只要懂汉语都可以当老师。这是认识上的偏差。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合格的双语教师既应具备扎实的双语知识,精通心理学、教育学,还应具备语言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技能。现在新疆双语教育师资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双语师资数量明显不足并且专业素养不高。目前实施双语的教师中,接受过专门双语专业教育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这些老师由于缺乏相应的双语教育知识和相关培训而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对这些教师要进行教材、教法的专门培训,从而加重了培训任务,年年培训,也满足不了现在需求。

(三)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

首先是目标设定的偏差。不少双语学校背离了双语教育的根本原则和最终目的,教学呈现快速化、成人化, 违背了语言的学习规律,忽视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使原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心理障碍小、没有心理负担的学生也感到信心不足,失去了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偏差。 目前在双语学校开展双语教学活动的许多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规律及特点,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组织方式的安排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当。设计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很难体现双语教育自身的特点,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学习、参与和对话的机会较少,难以创设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育环境, 远远不能满足双语教育的要求。双语教学不同于其他教育,有自身的科学性、规律性。因此, 教育主管部门应就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教材、教学大纲等作出统一的标准,来规范学前双语教学。

三、推进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建议

(一)引导学生接触汉文化,感受祖国多元文化魅力

任何一种语言都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学习文化。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汉语学习活动时,可让以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让学生接触故事或话剧等,感受不同文化得魅力,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

(二)建立培训机构,培养合格的双语教师

合格的双语教师是实施双语教育的关键,他们应该具备语言、理论和教学技能技巧三种素质。语言素质指的是要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能运用规范语音对学生进行正确示范,掌握丰富的词汇并能随机灵活运用等。理论素质要求教师熟知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语言学习的特点,能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状况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技能与技巧素质要求能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组织活动,并通过双语教学活动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刚毕业的高校生,先接受双语上岗培训,然后再上岗。重视培训的质量。重点利用当地人才,可以把每年高考落榜但德、智中上等的高中毕业学生,先进行教师培训,然后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后执证上岗,分配到各小学。这样即合理利用了当地人才,提高了人口素质,也每年为该县学校节省高额的外聘教师费用,可以用于学校的其他建设。

(三)编写合适的双语教材

教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在编写双语教材时应结合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尽量与少数族生活实际相联系,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因此,首先应对各类学生双语教材进行分析研究,然后选择教育理念先进、 言体系完整、内容贴近生活的优秀教材。编写新型双语教材,需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材要坚持 “学以致用” 的教学目标,立足于训练汉语口语交际能力、汉文化底蕴的培养。

(四)采用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尤其是教育对象越小影响越大。早期的学生具有注意力易分散、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所以,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法、游戏法、交际法、听说法、全身反应法等等。总之,所采用的方法应该有助于提高学生汉语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文化、习得语言。

(五)创设双语学习的语言环境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母语相比,环境的创设更为重要。学生与成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不同,他们的学习没有任何功利性的东西,因此没有任何压力,学汉语主要是基于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了学习语言的兴趣,能爱学、乐学、主动去学。所以,能否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双语环境至关重要。双语学习主要的语言环境归纳起来有:人环境、物环境和心理环境。人环境是发展学生汉语口语水平最重要的因素,它要求教师双语水平高,语言示范正确,还能随时随地和学生互动。物环境的创造可以因地制宜,设置功能室、主题墙或多媒体活动室等。物环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要注重其教育性和可操作性。 心理环境则要求教师在进行语言教育时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自由的氛围,以帮助学生习得语言。小学阶段学生羞怯、紧张不敢开口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地习得语言。
参考文献:
梁云.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探析 [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7(15).
张洁、张梅.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历程综述 [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2(1).
[3]廖冬梅.新疆民族双语发展历史现状与成就 [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162.
[4]顾华详.关于新疆双语实现科学发展的思考 [J].新疆职社科论坛,2008(3).
[5]方晓华.新疆双语教育问题探索 [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1(3).
[6]姜宏德.双语教育新论 [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通讯作者:赵 斌)论文大全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