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资源开发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有效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6 点赞:24636 浏览:10973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过程,从课程结构、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三方面来探索美术课程资源对促进高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实效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课程资源;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有效教学
高中美术教学发展到今天,不乏诸多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讲知识又重培养能力,既重欣赏又重技能,既能注重学生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美术课,但也不可避免的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陈旧;课堂“一言堂”、“满堂灌”的形式;学生自主行为的缺失以及课堂兴趣的弱化等等问题困扰着美术教育工作者也制约着高中美术课程的进一步升华和发展。因此探索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颇有必要。
有效教学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尤其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其核心问题就是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指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利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通俗的说,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了的显性的或隐性的、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以下我主要结合近年来参与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过程,从课程结构、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三方面来谈谈美术课程资源对促进高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提高课堂实效的作用。

1、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拓展。

国家教材具有普及性、共性特征,课程资源的介入改变了其单一的课程结构,使其更具地域性、个性特征,更加异彩纷呈,多姿多彩。新课程倡导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倡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美术离不开生活,也就离不开课程资源。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完善的环境。学校要广泛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和教科研机构等各种社会教育资源以及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高中新课程服务。资源的恰当应用使学生更加关注生活,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利于传承地方文化,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拓展。
我在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漫步中外建筑艺术》一课时巧妙的融入了嘉庚建筑知识。因为如果单纯介绍东西方古代建筑,学生没多大感触,于是我联系集美中学的“南薰楼、道南楼”等“嘉庚风格”建筑,特别是“穿西装、戴斗笠”的特点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嘉庚建筑中的“西装”(即西式风格)特点与西方古代建筑的特点巧妙结合鉴赏分析,同时对比分析介绍嘉庚建筑中的“斗笠”即中式风格,进而用西装斗笠的形象引发对嘉庚精神的剖析与感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618jyw.com
悟。如此不仅解决了分析理解建筑特点这个重点和难点,还能渗透嘉庚精神和嘉庚文化,达到德育目的,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有效教学的体现。
厦门是美丽的滨海城市,有丰富的地域和文化资源,纵观高中美术课程,不管是鉴赏模块还是其它选修模块,都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介入地方课程资源:比如绘画、书法结合本地名家、名作;工艺结合厦门漆线雕、剪纸;雕塑结合国际花园城市环境雕塑、厦门雕塑展、闽南古建筑石雕木雕砖雕等等,如此不胜枚举,大大丰富了课程内容,使国家课程在厦门这块土地上充满闽南地域风情,也使学生对生活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的人文风情。

2、改变教师教学方法,增强教师科研能力。

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也应该成为美术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和设计者,教师素养是直接关乎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由“师长”向“朋友”,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教多少课本知识,而是如何营造既规范又开放、既公平又生动的学习环境;如何设计教学方案;如何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从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成为学生教与学的合作伙伴,师生共建和谐互动的“教学共同体”。
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舞台,教师在上好每一堂课的过程中得到了成长和发展,是不是一堂好课首先要看教师的创造性。高中美术鉴赏课最怕的就是传统的一成不变的填鸭式的讲授,其结果必然是导致学生厌学。但凡有所思考的老师都会千方百计的去打破这一课堂沉闷,设计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案,而课程资源的介入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创造性的把课程资源融入到课堂的设计过程即是教育教学方式的一个突破。我在上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自主活动探究的过程,要求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剪纸、年画、刺绣、玩具四种民间美术进行探究,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并且进行汇报交流,课后还开展“寻找身边的艺术”主题性研究学习活动,要求各小组学生展开对周边的民间美术作品的收集素材与调查。本课最让我觉得自豪的是由于巧妙的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有极高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在自主参与过程中自身潜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学生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逻辑推理等综合实践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当我看到学生课堂的整体协作和表现出来的自信时我体验到了作为教师的满足与自豪。
几年的高中课改和课题研究实践中,有众多的像我一样的伴随课程改革,在无数的课堂探索、业务竞赛、理论学习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老师,在增强自身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高中美术课堂的实效性发展。

3、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教育要改变学生,就必须首先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应当密切学生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过程,注重亲历和体验,通过考察、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实际的体验,深化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课程资源在改变学生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管是课外的研究性学习还是源自课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课程资源以其贴进学生生活、充满趣味性、地域性和可探究性等特点,特别适合学生,尤其适合具备一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高中生进行综合实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为其彰显个性发展自我的平台。《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的保护》一课,学生们为收集有效的辩论素材而进行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探索。
先是进行研究性学习:调查取证、拍照、收集素材、形成书面报告。寻找身边的艺术,把美术课堂迁移到课外,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学生们通过调查了解,认知了闽南传统建筑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艺术特征,认知了美术遗存和人文的关系,在整个活动中体验了学习活动的乐趣,又得到人文、艺术等潜移默化的熏陶,实现了多个层次的综合。
学生经过调查了解之后则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每一片瓦,每一堵墙,都经历了人世间的沧海桑田;每一种构造,每一个雕饰,都凝聚着闽南人的智慧结晶,走近古民居,让我们感触良多…… ”。学生发自心灵深处的感叹同样也使我们感慨万千:教育如此,夫复何求?
然后是课堂的自主、合作、探究:我设计了以正反两方各五个同学为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代表的模拟辩论情境,课堂的课件制作、组织辩论完全由学生自发形成,各辩手、智囊团成员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完成一次堪称经典的城市建设开发与古建筑保护之间的精彩论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建构主义”教育思想认为要巧妙设置认知冲突和真实的任务驱动才能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构建。教师的创造性设计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在课程资源的介入下能够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建构,也更具实效性。
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体现在课堂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扎实有效的实现三维目标的内化,是否能让学生得到锻炼与能力的提高。课程资源的应用使美术课堂在新课程所倡导的拓展和完善课程内容,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在传承地域文化,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乃至学生的发展等各方面都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参考文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03年
王大根,创建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国美术教育》. 2007年5月
[3] 罗雪峰高中美术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尝试和实践.2008年
收稿日期:2013-04-1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