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浅谈情感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实施要求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15033 浏览:6075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文章提出教师应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理念,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构建一种逐层递增的情感心理结构的课堂教学体系,实施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提升。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情感;生命;情感教育
On the emotional education in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in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Zhang Jun-sheng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teachers should be "emotions, attitudes, values??" for the id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building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nstruct a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layer by layer increasing emo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emo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quality education improvement.
【Key words】School history teaching; Emotion; Life; Emotional education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浪潮中,中学历史教学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于如何更好地搞好中学历史教学,很多学者、专家和一线老师都提出了情感教育的模式。综观他们言及的方式和所倡导的情感应用,总觉得大多出于经验之谈,或有点失之偏颇。现行课改中新的理念向我们展示,情感教育应当走向一种新的范畴。本文拟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并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念为统帅,谈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以求同仁指正。
现行教育推崇的是素质教育,就教育自身的实施和完善看,情感应一直融入教学之中。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对完整、健全的人格的追求与培养。但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之偏见,使得历史教育的育人宗旨在一片背书声中湮没,这是历史教育的悲哀,更是我们历史教师的悲哀。新课改以“关注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出发点,这表明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还应是知识的组织者、激励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也从以前的知识接受者、复制者转变为知识的创新者、参与者。情贵于真,故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浓浓情味的话语而非苍白无力的解说,去激活学生心灵,从而产生学生内化的,达到师生的真心互换、情感交融的效果。
为此,真正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其关键在于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构建平等、、愉悦的课堂合作关系

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学历史教学活动要成为促进人发展的过程,成为完善和完美学生人生的过程,就必须首先认识到“人是知识产生与发展的源泉”,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休”。另外,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主要场所在课堂,课堂教学本就是一个丰富的、复杂的、交互的动态过程。在课堂中,学生在智力活动、情感活动和交往活动中突现着各自的多种需要,并希望自己的潜在能力不断得以发挥。
新教育理念之下的历史课堂,不只需要教师在三尺神圣讲台上挥洒粉沫和口若悬河,还应在的氛围中,共获新知,共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我们不只是单纯完成外界交付的任务,不只是为了学生获得知识而单向付出;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单一对象,他们本身也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资源”。在建立的此种关系中,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在平等、的教学关系中,必然形成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这不仅有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加速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二、构建师向生学、生向师学的互动双边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情感容易动荡、不稳定,具有明显的两极性,易热情高涨也易忧郁悲伤。以往情感在教学中的运用大多为老师“一厢情愿”的自我发挥,而现在更应建立一种动态的情感流程曲线,即“情”一方面从老师流向学生,另一方面也从学生流向老师。这种动态的互动关系要求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从教案中走出来,从权威中放出来;要求学生从被动变主动,从客体变主休,从聆听变参与。
在知识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不再仅仅是学校内的书本和老师,学源于:高中英语论文www.618jyw.com
生能从学校以外的众多媒体和书籍中不断地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信息,并将它们带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例如,在学习“战争”的知识时,教师可先在课堂上说:“前段时间由于我时间紧张,未观看《战争》这部影片,不知哪些同学看过?能不能告知我一些有关内容,让我们先领略点影片的花絮?”问题之简易而真切,于是乎,看过此影片的同学便会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如此一来,活跃的课堂氛围和知识的迁移就会在愉悦的讨论中得以形成,这即是“师向生学”。
现今,教师的角色有所转换,即为知识的组织者、促进者,但不可否认――学生所学之知识,所受之教化大多还是源于教师。传统的师之地位在学生头脑里多多少少留有印迹,故学生求教、求解的途径在于向老师学习。例如,现实生活中的大多影视剧是学生获取一些历史知识的渠道,为此,老师可就一些影视作品的错误给学生澄清。如电视剧《康熙王朝》剧中,太皇太后一口一个“我孝庄”自称,则令人置笑,谥号怎么能自称呢?殊不知,“孝庄”是皇帝在她死后给加封的谥号,是让臣子们尊称这位“母仪天下”的老太太的,绝不是老太太用来自称的口头禅。如此一来,学生就会恍然大悟,然后可能在课后查阅资料,亲自查证一些史实的真实性。同时,老师可让学生通过思考、想象、看课外书,联系影视剧和小说等各种方式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历史,在历史中思考现实,在现实中回味历史,进而达到我们教育之目的。

三、构建师生心与心交流的融合关系

要真正实施情感的教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和发展,体现素质教育的根本,就必须纯化师生关系,转变教学行为。自尊心人皆有之,中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尊严,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为此,我们必须首先尊重并承认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同时,心与心交流的情感关系是一种平等、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用心去呵护,用情去维系。中学历史课程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也是生动活泼的,而人的天性里总保留着一份追寻过去历史的好奇,中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是:他们想明了古往今来的变迁,想知道现实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带着对历史“寻根意识”的探求之心,便形成学生愿同老师交流的可能。于是,通过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的交流,就能有思维的碰撞,并有思维火花的产生,从而使学生得以动情和启智。
在心与心交流的同时,将情感融入教学之中,是我们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关键。历史教学本无定法,但在师生的心灵交融过程之中,真的情感境界就会产生。从宏观而言,“教育是作用于人的心灵乃至生命的活动,是塑造灵魂、发展智慧的过程。因而,教育只能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唤起灵魂,用智慧培植智慧。
在贯彻素质教育的潮流中,中学历史教育应为其根本。中学历史教育的功能在于把学生从蒙昧中提升出来,形成他们各自的生活观念和个性品质。构建一种新型的情感关系,也就成为我们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润滑剂。我们只有根据心理学原理,构建起以“情”施教的中学历史教学阶梯关系,才能使中学历史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天空中勾画出美丽的云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