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展望舒适护理临床运用效果展望

更新时间:2024-01-25 点赞:26366 浏览:11984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舒适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模式,是护理事业发展的方向,它能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品质,临床实施舒适护理,可以真正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在精神上感受到关爱、和谐、理解。同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达到生理、心理、灵性(精神)等方面的舒适状态,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舒适护理 临床应用 效果展望
舒适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是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痛苦、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感觉。舒适护理的目的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给人一种最舒适的状态。它能满足医学模式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即护理工作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住院病人不再是只要求享用最先进的医疗设备,接受最好的治疗手段,还要求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最大限度地减轻身心痛苦,提高舒适感。近年来,为了达到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满意目标,舒适护理被重新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1.舒适护理的起源

南丁格尔在护理中强调环境清洁,病房空气新鲜,都是为了提高病人的舒适感,是舒适护理的萌芽。20世纪80年展的临终病人关怀护理,最大限度地从生理、心理上减轻病人的痛苦,包含舒适护理。1995年kolcaba提出了舒适护理的理论,把舒适护理与整体护理联系起来,认为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目标,促进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加注重病人的舒适感和满意度,使实践上升到了理论。1998年萧丰富提出了“萧氏双C护理模式”,目的是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强调护理人员除做常规护理活动外,应加强舒适护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病人,使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达到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舒适状态。

2.舒适护理的定义

舒适(comfort)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是身心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感觉。舒适护理模式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双C”即英文的“Care+Comfort”,译为“护理活动+舒适活动”。Care:护理活动,包含出入院护理、清洁卫生、舒适与安全、药疗、危重症监护、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等广泛内容,其主要工作是照顾病人,同时包含简单的舒适护理:舒适活动,是使病人获得舒适目的,是使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Care和Comfort二者的区别可用一个简单举例表述:皮肤挫伤后,将消毒液从伤口中心向外擦拭,目的是避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免感染,与舒适无关,此时叫Care。在伤口涂消毒液时,如果把消毒棉棒由擦拭法变为滚动法,会减轻伤口疼痛,这种改变与感染无关,是为了减轻疼痛,这是Comfort。

3.舒适护理的内涵

舒适护理的主要内容是指通过舒适护理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3]。即护理人员能针对各种能引起不舒适的因素,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一个最舒适的状态。
3.1生理舒适。应努力消除各种内外因素对机体造成的不适,达到生理舒适。包含完善床单位的准备,避免患者躺在有污染或褶皱的床上,防止出现感染和压疮。定期消毒,美化环境,使病区清洁、明亮、安静、舒适。完善卫生淋浴、热水供应等设施,利用壁柜、床头柜妥善放置患者生活用品,保持良好的通风采光及空气净化,治疗环境应免强烈的阳光、噪声及强烈的气味,保持房间最佳温湿度,夜间护理病人适宜时间间隔,卧床病人最佳更换卧位频率等。
3.2心理舒适。指心理直接感受的满足感、安全感、尊重感等,同时生理舒适也会影响到心理方面的舒适,构建一个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的、安全的护理环境,使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保持精神放松、心情舒畅,积极地参与到治疗、护理过程中,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护理人员先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实施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患者的个性、情绪变化、心理感受方面的信息。减轻焦虑与恐惧、维持自尊、协助适应病人角色等。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实施心理护理灵活运用移情、倾听、证实、自我暴露等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更多地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情绪特点、心理感受方面的信息,以亲切自然、开朗热情、谦逊温和的态度更好地满足患者被尊重的需求,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是被人接纳欢迎的,从而激发他们自强、自信、自尊、自我价值方面的舒适。
3.3精神舒适。指宗教、信仰、信念方面带来的舒适灵魂舒适。精神方面的舒适,尊重信仰,宗教信仰是人们吸取力量的源泉之一。信仰好比是一个人的宪法,是指引生活方面的重大决定的基础,是对影响人们生活的情况和情绪作出日常决定的基础。对患者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只要不是国家所明令禁止的,我们均予以尊重,并尽可能地提供帮助。鼓励和接受病人痛苦表达方式等。
3.4社会舒适。指人际、家庭、职业、经济状况等社会关系带来的舒适。如建立良好支持系统、信赖关系和人际和谐等;适当陪护,满足病人的归属感,患者需要来自家庭亲友的安慰、鼓励。病人术后有被探视的需求,允许其亲友、同事探视,探视时间以每次2人、15~30分钟为宜,探视者以病人的病情作为谈话主题,使病人在保证环境安静的条件下得到安慰和鼓励。适宜的时间召开工体会、病友会等,帮助病人从新的人际关系中获得舒适感。

4.舒适护理的应用发展情况

护理程序的应用、护理操作流程的再造,改变了以往只操作,不评估、不问候、不向病人介绍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病人在不明白的情况下接受治疗,本身的病痛加上接受操作时带来的紧张、恐惧,加重了病人的不舒适感。操作时先评估病人,了解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介绍目的、注意事项,病人在知情、明白如何配合及护士的问候声中接受治疗操作,减轻了病痛、紧张带来的不舒适。其实已经贯穿了舒适护理,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近几年国内有不少护理界人士,开展了舒适护理在临床的应用研究工作。杨青敏等[4]通过“住院病人舒适护理需求分析”的研究,了解到住院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及灵性方面存在舒适需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及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在舒适护理需求上存在差异。杜新艳等[5]对130例胸外科住院手术病人术后4、24、48h舒适护理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人舒适护理需求强烈的因素有:疼痛,管道不适,口渴,饥饿感,体位不适,睡眠障碍。指出采取切实可行的舒适护理措施,可提高病人的舒适度。有大量文献资料显示,舒适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不仅在内外妇儿科、ICU、手术室广泛应用,还在电子喉镜检查[6]、输液患儿[7]、电子结肠镜检查、介入治疗中进行了应用研究。并针对病人在舒适护理需求上存在的差异,重视个性化护理措施,多数都采用了对照,统计学处理,为舒适护理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5.舒适护理临床应用效果展望

国内近5年,尤其2010年大量文献报道了舒适护理在临床不同科室、不同病种应用的效果观察,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使舒适护理研究更严谨,更具科学性。吕红梅等[8]以台湾萧丰富先生提出的舒适护理模式为框架,对门诊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焦虑明显减轻,术中血压、心率更平稳,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颈椎前路手术患者的翻身护理中,董红侠运用更具个性化的舒适护理,减轻了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强迫去枕卧位、颈部制动、活动受限、翻身困难、姿势不当、颈部疼痛引起的不舒适,采用χ2检验,p<0.01[9]。在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使患者无并发症发生,恐惧紧张消失,适合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满意率到达96.55%[10]。对照观察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其满意度[11]。在结肠镜检查中应用舒适护理,结果两组病人检查过程中腹痛、紧张、恐惧程度,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源于:论文的写法www.618jyw.com
差异(p<0.01)。结肠镜前端至回盲部所需时间,常规护理组为(13.40±5.18)min,舒适护理组为(9.61±3.65)min,经t检验,t=6.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将舒适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可使产妇获得满足和安全感,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术后随访满足度达99.6%[13]。对唇腭裂修复术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情绪变化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术中应用舒适护理对唇腭裂修复术患儿进行护理,让患儿心理、生理感到安全和满足,能以安静的状态接受治疗,从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儿手术回复,并有效提高了患儿的应激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14]。张芹芳等从舒适的心理护理,治疗中的身心舒适护理,环境舒适管理等方面进行干预,在食管癌性狭窄病人支架置入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能降低支架植入的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5]。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和术后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满意度也明显提高,(p均<0.05),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舒适护理是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6]。后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患者,经舒适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焦虑程度和睡眠状态均得到显著改善,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前后的舒适护理干预能增加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的舒适度[17]。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特点是神志清楚,头疼,颈疼明显,而四肢活动功能往往不受影响,起床活动,情绪激动及用力排便等均能成为导致患者再次出血的诱因。所以,绝对卧床、保持情绪稳定就显得极为重要。以前的观念认为绝对卧床必须无条件遵守,甚至不惜以约束、按压为代价,强制性地限制其头部及四肢的活动,暴力执行。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这样做不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还有可能因为患者极力反抗造成情绪激动,血压升高而诱发再次出血,导致严重后果。应用舒适护理,对绝对卧床,减少头部活动,床上排便等,在做好充分沟通,取得患者积极配合的前提下,才能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舒适程度,减轻患者的不适感,保持其情绪的稳定和血压的平稳[18]。
倡导舒适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舒适护理模式作为整体护理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使人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缩短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也就是说,护人员要给所有人一个最舒适的状态,舒适护理应作为整体护理艺术的过程和追求的结果。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加注重舒适感受和病人的满意度。经研究显示舒适护理是主动过程,可使病人积极参与,反过来又促进了舒适水平的提高,而缺乏舒适护理可导致病人身心失衡。无论病人的疾病是否能够治愈,在护理过程中都应给予积极的舒适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恐惧等不适。把为病人提供舒适的效果贯穿于整体护理中,使护理目标更加浅显易懂,具有可操作性,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更加有的放矢。由于舒适护理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相关知识要求,激励了护士学习满足病人舒适需求的相关知识积极性,在各种换药操作时,除以轻柔的手法、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体贴周到的服务提供基本舒适护理外,还在护理技术应用、创新研究中注重舒适效果的评价,切实提高护理质量,满足广大患者的舒适需求。

6.舒适护理临床发展的意义

6.1舒适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有研究指出舒适护理研究的焦点应为是否能给予患者恰如其分的护理,如何将治疗护理与安慰护理调至最佳状态,使患者处于良好的住院环境和社交环境,医护人员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191。治疗护理和安慰护理是同步进行的。如我们改进的温馨静脉输液,输液是执行医嘱的治疗护理,而评估、问候、了解需要、协助解决、征求穿刺部位、帮助取舒适卧位、告知药名、作用、目的、注意事项,并随操作同步讲解如何配合,请病人放心。操作者的全神贯注让病人感到安全、被重视;同步讲解消除了患者的恐惧;知道用药相关知识,使患者放心;问候、致谢及亲手帮患者取舒适往外的肢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安慰护理贯穿于治疗护理的始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而患者的满意度是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6.2舒适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舒适护理研究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有扎实的专科知识,还要熟悉药理、生理、病理、心理等相关学科知识,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仍以最常用的输液为例,你要讲药物的作用、目的、注意事项,就要有药理学知识。要准确调节输液速度,就要考虑病人的年龄、病情、药物的作用、治疗的目的等因素才能做到。促使各级护理人员去学习,使其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6.3舒适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舒适护理与整体护理模式的目的相一致,都是以人为中心,目的是使病人达到最佳健康状态。舒适护理顺应整体护理的发展,补充、完善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整体护理中包含着舒适护理。舒适护理使护理目标更加浅显易懂,具有操作性强,便于掌握的特点,护士可明确地根据病人的需要提供正确的护理方法,以增强舒适护理效果,推动整体护理深入开展。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