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时合理合时合情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5218 浏览:196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具体形象或表象、动作进行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学具,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天性,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在教学改革中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具作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然而在目前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存在学具操作不当的现象。本文拟结合教学实例,当前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学具操作不当的现象,探寻应对措施。

一、课堂扫描,现状堪忧

(一)操作材料不合理,影响知识落实

大多数的小学数学学具操作往往是为操作而操作,为追求新颖、表面的热闹而使用学具,致使教学时间消耗,学生兴趣低落,能力得不到提高。
【案例1】在一度试教“认识100以内的数”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小棒,学生却在下面窃窃私语:怎么又是小棒,没劲!这样的感叹顿时此起彼伏,课堂上弥漫着一股懒洋洋的味道。二度教学时教师一共选择了四样学具:小棒、计数器、铅笔、还有男孩最喜欢的弹珠,真是琳琅满目啊。结果,一节课下来,老师愣了,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玩自己的,更不用谈数学思考了。
一度试教时由于曾经多次操作过小棒,学生已对它失去兴趣。而二度教学时提供了四样不同的学具,一年级的小朋友连玩都来不及了,哪还有心思在数学学习上呢?

(二)操作目的不明确,偏离教学目标

操作切忌目标不明盲目动手,很多学生在操作时由于不清楚操作意向,动手时往往无从下手,影响操作目标的达成。
【案例2】在“9加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说出有哪些“9加几”的题目,然后发布口令:请大家挑一题,用小棒去摆摆看怎么算9加几。面对黑板上的近10道题目,学生各摆各的,吱吱喳喳好长一段时间后,汇报时没有出现一例“凑十法”。教师不禁哑然,无奈自己摆了个“凑十法”让学生看,学生体验不深,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由于学生没有明确操作的要求,没有领会要领,没有明确的操作思维指向,因此未能达成教师预期的目标。

(三)操作方式不妥当,偏离学生兴趣

数学的抽象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能合理使用学具,数学教学的直观性也就大打折扣,知识难以理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3】一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由于课前设计欠缺,节奏拖沓,重难点不落实,上课30分钟后学生疲态尽显,这位老师才让学生做练习,在练习纸上的图形中选一选,哪一个图形是四分之一。
只有把握好学生学具操作的起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此时的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效果。

(四)操作时机不合时,影响课堂效率

平时我们看到老师在课前辛辛苦苦准备学具,在课堂活动中也看到与动手操作有关的热闹场面,可效果并不都理想,这主要是老师操作学具的时机把握不当。
【案例4】在教学“认识米”一课时,课前教师让全班学生都带了学具软的“米尺”,课堂上,教师从复习“厘米”到引出“米”、再到认识1米=100厘米时一直都没用到学具 “米尺”,直到在练习中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米”或“厘米”,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只填“厘米”,这时教师才恍然大悟,于是赶紧让学生在米尺上找1厘米、10厘米、100厘米,告诉学生这就是1米,然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学生去纠正填错的单位。
把握学具操作的时机就是要把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时机。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就因为教师认为过早用米尺不好收场,这节课可以说是无效的。

(五)操作评价不合情,削弱学习动力

有些学具操作活动只是摆花架子,学生完成操作活动后,教师就草草了事,根本没有展示学生成果,更别谈给予适当的评价了。
【案例5】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怎样付“1元”,学生有多种不同的拿法,学生边说边展示拿法,语言表达流畅精准,操作快速准确,教师却没有一句激励评价。
在展示结果的时候,教师未能及时给予评价,致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操作目的,同时教师无法得知下面学生操作是否合理正确,以致操作不正确的学生未能得到纠正。
以上种种现象不一而足,提升学具操作有效性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呢?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二、探寻对策,画龙点睛

(一)规范操作模式,合理选材

小学生各种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即使进行一次相对简单的学具操作,也会让他们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花费较多的时间,加之如果选材不当,分散或吸引不了学生注意力,就会极大影响教学的进程,而且迫使课堂中断中国论文中心www.618jyw.com
,冲淡课堂教学氛围。

1.规范操作——无规矩不成方圆

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乱、散、慢”,怎样才能让他们做到“静、齐、快”呢?本人对学生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让学生明白学具是用来学习的,而不是玩具。二是要摆放整齐,并且都要摆放在自己座位的左上角,并按大小顺序排列。并且要竖起小耳朵听仔细要求,才能动手操作。坚持了一个学期左右,学生就形成了井然有序的操作习惯,每当需要操作时,这整齐有序的动作赢得了现场听课老师的啧啧称赞。

2.合理选材——反复推敲始妥贴

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学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抽象的数学问题,而进行学具操作首先要选择操作材料,那么怎样选材为有效课堂服务呢?
(1)要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当前数学课堂呈现出来的教学方法五彩缤纷,教具琳琅满目,然而数学是研究事物的数和形的学科,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现象。因此,选择操作材料不能单单看有多新颖,而要看此类学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吗?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吗?如果可用可不用,如果并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那么就应当当即立断地舍弃。学位论文www.618jyw.com
由于学生思维发展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因此操作就显得相当必要。然而,并不是说操作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就是万能的,应该操作在思维的关键处,充分发挥操作的关键作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部分学生很难想象退一作10,与个位的数合起来再减,这个时候让学生动动小手,玩玩小棒,之后教师再将小棒操作与算法结合,就能让每个学生都了解算理,提升学习有效性。再如在学习11-20以内数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建立一个十就是十个一的概念,可以反复让学生做捆一捆,再拆一拆的操作,以此建立一与十这两个计数单位的概念。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操作是学生思维下的产物与行为,只有当动手操作是在学生思维的需要时、关键处产生的,不是教师强加的,那么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在操作活动中完成知识建构。故而,操作时机要合时宜方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提炼操作过程,合情激励

1.操作评价及时跟进,学情激昂

操作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但我们不能因为少数学生得出结果而“万事大吉”,而是要检查了解还有哪些学生没有完成好,原因是什么,若发现不正确的还要及时指正。例如案例5“认识人民币”一课中,关于怎样付“1元”,学生有多种不同的拿法,学生边说边展示拿法,语言表达流畅精准,操作快速准确,教师及时给出激励评价,学生就会兴致激昂,身心受到极大地鼓舞。像这样在操作之后的反馈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这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才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2.提炼学具使用精髓,一点即通

要注意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抽象,并回到具体中进行检验。学具操作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还要注意从抽象回到具体,对抽象、概括出的结论进行应用和检验。形式是次要的,我们需要的是学具的教学内涵,期待百思不解,借学具一点即通的境界。比如在镜面对称一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左右如何变,上下如何变,让学生在借用镜子与文字,镜子与自己的对照中,概括出知识本质特征。
总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如果小学生不会或不能正确操作,势必会影响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影响数学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只有我们多动脑,想学生所想,我们的教学才会真正有效、高效。让我们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挥学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画龙点睛之功效,激活孩子们的潜能,开启他们的心智吧,让智慧在指尖飞舞,思维在操作中飞跃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三星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