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议时评:让议更鲜活有力

更新时间:2024-02-14 点赞:18324 浏览:819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从历年高考的评卷分析中,我们发现考生在议论文写作方面存在材料“老套化”与思维“低幼化”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考生作文的得分。
材料“老套化”,于是常犯“套作”的毛病;思维“低幼化”,于是常有“堆砌”材料的现象。在学生的习作中,作为事实论据的材料,千篇一律是古代的屈原、司马迁,当代的各大感动中国人物,以及外国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牛顿思考苹果落地,居里夫人淡泊名利……而更多的同学,议论说理,只是将事例简单叠加,生硬拼凑,观点与材料,油是油水是水,从论据直接跳到论点,缺乏对材料必要的分析,使本应“理”味十足的议论文变成了单纯、机械的事例加观点的简单形式,致使议论文写作失败。
针对以上素材不足与分析肤浅的现象,笔者认为不妨以时评来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让议论文写作更鲜活有力。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何为时评?时评即时事评论,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一件事(通常以公众关注的时事为评论对象)发表自己看法的文章。它的特点主要是从具体的事件,联系到产生的原因,探索其性质和意义,或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澄清事实,说明真相。新闻事实,是时评成败的关键,是时评可信性的源泉;应时而作,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的敏锐反应能力;凭理而断,体现了时评对新闻事件清晰的理性判断。
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618jyw.com
时评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拓宽知识面,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易于提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阅读与探讨。因此,为了使议论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不妨围绕时评做如下尝试:

一、走出塔,让阅读积累成为习惯

《汉书·贾谊传》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什么叫自然?叶圣陶先生解释说: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的意思。即“行所无事”,也就是不假思索去做的意思。叶圣陶是一位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把阅读看成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在当今网络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高中生不仅要阅读经典作品,还应与时俱进,关心时事,阅读报刊杂志,做生活的有心人。若关起门来,两耳不闻窗外事,整日埋头题海,一心只读考试书,这样一个对社会漠不关心的人,很难有丰富素材的积累,很难写出优秀的议论文。目前,学生的议论文往往内容老套陈旧,时代感不强。我们的学生,急需走出塔,家事国事天下事,适时关心。时评文的写作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产生阅读时事、关注热点的内在需求。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高考作文对时事新闻的关注,正是期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参与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这不仅对中学语文教育有导向作用,更能引领同学们对现实和人生进行思考,掌握一个时代社会与文化潮流的风向标。教师应在平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聚焦时事热点,进而使其养成主动积累素材的习惯,使其笔下的素材新颖、丰富而典型,让学生的议论文彰显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我们可以在每节课的前三至五分钟要求一名学生讲述一则新闻或热点事件,并对此概括阐述感悟或评论,甚至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像南京曹勇军老师那样坚持不懈地建立班级固定的时事讲坛;我们可以根据所授课文的内容旨要,灵活联系相关新闻或重大的热点事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既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文主旨,又使授课生动有趣、不拘一格,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懂得许多社会知识,看清一些纷扰世相背后的实质,提高他们关注社会、把握生活的能力;我们更可以把学生推荐的经典时评文作为阅读鉴赏的范例,激发学生读书看报的热情,并在选择参与的过程中,加强素材的积累,提高对素材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纵观近年的各地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发现诸如“感动中国、神九飞天、保护环境、祖国统一以及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亲情友谊、人生感悟”等体现时代特点的真情实感的素材,成为考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了学生对时代脉搏的触摸和对为人处世的思考。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它是写作的源泉。借助时评,让学生走出去,与时俱进,习惯于关注热点,做世界的主人。同时,活用丰富的社会生活资源,作为议论文充分的事实论据,言他人之所未言,写他人之所未写,方能提升作文分数。

二、激发储备,让学生带着话题找素材

当阅读积累成为习惯,学生心中的素材慢慢增多,视野逐渐开阔,我们不妨让学生带着作文题目,积极回忆搜集素材,并以时评的方式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专题作文交流。
笔者曾以“诚信”为话题,让学生分两次思考可以做为事实论据的材料。一开始,学生说的无非是“曾子杀猪”,或是《选读》中孔子“民信”重要的治国理念,更有甚者仍举着小时候“狼来了”这样老掉牙的例子。在坚持了一段时间的时事热点交流后,再重提“诚信”这个话题,学生们的思路就丰富了不少。不仅能继续举出古代的例子,如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还能结合当今热门话题来畅所欲言。有的学生列举了保定大学生刘洪安的例子,以“油条哥”安全用油,杜绝复炸的生意理念赢得消费者信任争买油条的例子作为事实论据;有的学生谈了山东交通学院食堂设诚信窗口,学生自动买菜刷卡,三年无一人逃单一例作为事实论据;有的学生以网上发酵的郭美美事件揭示失去了公信力的慈善事业;更有不少同学以地沟油、毒奶粉、假羊肉、漂白蘑菇、添加了“豆浆香精”的豆浆等等当今产生食品信用危机的丰富材料作为反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如此,学生的话题打开了,储备的资料激活了,作为议论文事实论据的材料丰富了。通过师生、生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共享,同学们的思路拓宽了,脸上多了一丝沉重的神色,心中添了一份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感。语文课上,平时不爱读报、对时事热点没有兴趣的同学,也都听得专心致志甚至热血沸腾。如此,躲在塔中的同学,倒成了孤陋寡闻之人,自愧掉了队、落了伍。
经过多次带着话题找素材的实践交流,学生“走出塔,关注时事热点”渐成为习惯,而每天获得的最新时事热点亦成了他们学习之余畅聊的热门话题。

三、勤思多练,将素材与作文自然融合

学生的议论说理,常常只是观点与材料的生硬拼凑,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不懂分析论证的具体方法,分析简单肤浅。而时评文写作可以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阐述论证。因为时评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针对性”,即为什么要写,针对什么而写,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什么。这些问题都应当十分明确。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时评“一事一评”的针对性特点,培养学生能紧扣关键,采用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循因问果、追根溯源源于:论文资料网www.618jyw.com
、一分为

二、求同存异等方式进行分析阐述的能力。

一事一议学写时评,以热点激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表达的诉求,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的兴趣。以“校车事故频发”为例,面对全国多起小学校车接送车碰撞、侧翻导致学生伤亡的事故,引发学生思考。经过激烈的讨论,我们得出了许多表层与深层的原因,有学生认为是政府监管不力的失职,有学生认为是家长自我安全意识缺乏,有学生认为是教育投资等财政支持的原因,也有学生认为是农村撤点并校的后遗症……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解读,一个班级58个学生拥有58颗年青的心,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独立的个体,他们记述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时评,可以变“要我写”为“我想说”“我想写”,同学们摆事实,讲道理,作对比,展现了一个个丰富的理性世界,不得不使人信之、服之。
老师引导学生勤思多练,形成科学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带着问号去看周围。发现了问题后,不仅要对它进行深入思考,还要拓宽思维的广度,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入手点来看待同一个问题。这样,不仅使人能更全面地看待问题,而且可以宽容已见,学会比较分析,让我们对问题有一个更客观更正确的看法。
此外,将富有时代感的时评素材转化为作文,学生以我手写我心所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以避免人云亦云,让写作回归到写真事,抒真情的“务实”文风上来。
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单要教会学生如何多角度选择议论文的论据,更要教会学生如何独立思考、深入分析,加深学生的知识积淀,引导他们走向更开阔更宽广的天地,让学生写出真实而富有性灵的好文章。 时评不仅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拓宽知识面,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易于提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乐于阅读、探讨。
有人说,写作就是与自我、与素材、与文字“搏斗”的过程。坚持尝试,勇于创新,时评,这种近年新兴的文体,会带给我们的写作教学更多新鲜的血液。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它必将指引着我们在写作教学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
(单华英 浙江省绍兴一中分校 31207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