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结论

更新时间:2024-01-26 点赞:6551 浏览:146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校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高校稳定和发展,制约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问题。因此,应运用校园文化平台,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将面向全体学生教育与重视个别学生问题相结合,以全体学生发展性为目标,有效实现和谐校园的建设。
[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657 R395.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以人为本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原则。对于高校来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正确引导其个性发展向社会共性需求过渡,才能使其具备社会所需的思想品德和健康的人格,成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建设和谐校园,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在构建学生健康人格,优化心理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据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约占25%,因心理问题被休学、退学、非正常死亡的比例相当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这部分学生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稳定和发展,制约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问题。为此,应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但是目前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中由于受医学模式的影响,过于重视心理治疗技术,强调心理疾病的普遍性,从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和对全体大学生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个别化倾向,使得从事心理教育的工作者把主要任务放在少数学生的心理障碍咨询上,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合理满足,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表现为医学化、德育化和课堂化倾向,缺乏整体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朋辈教育的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服务,其质量主要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质量和开展的教育形式,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对象的扩大,更是教育理念的进步、教育目标的明确,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体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众多,而学生生活的环境又以校园为主,因此,优化校园心理环境,强化育人氛围,使学生在处处、时时、事事中不断得到心理方面的支持和关怀,尤其明确普及教育服务对象,畅通多种形式的服务渠道,搭建一个有效的校园文化传播平台,建设服务阵地,突出服务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成为心理品质均衡发展的大学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意义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等院校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出来的共有价值趋向及其目标追求。校园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具有凝聚、激励及塑造形象等极为重要的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在内容结构上由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校校园中的显性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整个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外在表现;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学校文化观念之一,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统一为一个整体。
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在和谐校园建设这一时代要求的背景下提出的具体措施,具有新时期的特殊要求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618jyw.com
和内涵。高等学校是知识形成、传播的主要社会场所,也是文化积淀、发展、传承和创新的主要社会机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不仅能够表达社会的主导思想观念、理想信念、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而且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校园文化活动,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形成具有凝聚力与约束力的校园文化氛围,建立起高校的和谐文化意识以及高校精神,塑造“健康阳光”的心理健康形象典型,并以此来影响与熏陶大学生群体,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而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健康发展,实现和谐校园的建设。

三、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是实现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手段,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能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的能力,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因此,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营造“和谐、阳光”的校园心理文化氛围,建设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寓教于景,在和谐的自然花茎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与自然和谐相处,主动服务和谐社会的自觉品质。通过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创建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中,努力形成和谐校园人人有责、校园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完美人格的塑造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养成自尊、自重、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思想境界、情趣和品位,成为心理素质均衡发展的大学生[3]。个体心理的协调程度是社会心理健康与成熟水平的一个标志,也是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这是高校和谐教育管理的具体表现。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真正的把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更是需要整合全社会的力量,在树立和谐教育理念上达成共识,运用多种手段,形成全面的教育合力,尤其要利用好校园文化这一特有的现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打造展示出自身形象、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的高校校园精神,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自助助人”的校园心理健康氛围,才能有效实现和谐教育管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大学生要迎接未来的挑战,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之才,只有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达到这三者统一的和谐教育是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理想状态,是对人性化教育的高层次的追求。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树立和谐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人生环境,用和谐的态度对待人生实践,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梁方正.浅谈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谐教育的价值[J].教育与职业,2006,29(10):91-92
张禧.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实施路径浅议[J].中国高等教育,2012,7:58-59
[3]王蕾.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06,202:256-258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