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学生美丽人生:当代中学生精神追求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24436 浏览:1087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本论文针对当代中学生精神追求的迷惘现状,结合党的十八大的美丽中国梦,分析了作为一个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教育者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在人生的花季进行精神追求,并提出了“美丽人生”的人生目标。
【关键词】 美丽人生;精神追求;真善美;中学生
2095-3089(2013)9-0-02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育人就是教育学生做人。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在《什么是“做人”》中说到:一个人若是照着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即是“做人”。
精神追求理所当然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怎样去进行精神追求?这应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而我们习惯于做的是把每一个固定的精神观念灌输给我们的学生。所以,学生习惯于接受精神观念,而不是自我去追求。
对于当代中学生,为什么要追求而不是接受?简而言之,今天的中国没有形成具有文化底蕴而又统一认识的具体的精神规范。当然,我们有核心、有原则。2011年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中说:“思想品德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但是这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我们当代社会中并没有形成社会风气,并且它的表现形式引起当今社会许多人的不满。如许博渊在2010第1期《书屋》杂志中撰写《重建道德靠什么》一文中开篇肯定了一个社会现实“我国社会道德的滑坡是一个无法否认的现实”。姜异新则在《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启蒙》中明确指出:“至于个人是不是敢于独自面对问题,并依赖自己的思考能力来解决问题,而且做好了推翻一切,重新审视的准备,这些西方启蒙精神的闪光本质是不存在于词源学意义上的汉语词汇‘启蒙’当中的。”那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疑是好的,但这一体系在社会运行中出了问题,出了问题的“体系”引发当今中国整体性的精神导向缺乏,精神导向的缺乏引发出各种似是而非的精神文化领域的乱象,这些乱象更加模糊了我们的精神导向,而这一切,使我们失去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所仰望的精神规范和所依赖的精神信仰。正因为此,我们应该是去追求而不是接受!
其实,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例如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协调与创新;发展经济与发展精神文化领域之间的相辅相成……从大的层面上看,这不仅是中国的乱象。西方式文明也越来越多的受到质疑,甚至抵触与反抗。例如阿富汗问题、伊拉克问题、利比亚问题、叙利亚问题、朝鲜问题……费孝通先生曾用“大春秋”来形容当今世界。从中国在汉朝确立稳固的大一统的思想来看,世界性的稳固的大一统的思想出现还远远不会到来,世界性的大争论甚至大战争或许难以避免。这是大的背景。
我们的民族必然要有我们自己的精神追求。所以党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梦想。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美丽的中国人”,那么,我们的中国就是美丽的中国。人的精神的美丽构建远比建筑物的美丽构建要重要。而教育者,应该主动担负起人的精神的美丽构建这一历史重任,特别是作为一个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者。
美丽中国自然是社会核心价值的核心。然而,如何理解“美丽”呢?在这里,我不做政治的诠释。而从精神这一层面上讲,我们讲“美”,前面往往还有两个词“真”和“善”。这也是“美”的前提,“真”就是事物的科学性,“善”就是事物的道德性。下面我们看两篇很有份量很有趣味的文章。
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在《生的四种境界》中把人生境界分作四个境界:这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天地境界是说:“不但对于社会、人要有贡献;即对于宇宙、人亦有贡献。”我们常说“人是社会的人”。而冯友兰先生的意思是人还是宇宙的人。另一篇文章是张世英的,题目与冯先生的很相似——《人生的四种境界》。这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三种境界有一个“道德境界”是一个样的,并且都摆在第三位。前面两种境界,名称虽异,其实就是“真”的层面、科学性的层面,“自然境界”,顺其自然规律嘛。自然规律不就是科学规律么?“功利境界”利用物力人力成就“欲求境界”与此类似,“求知境界”这个知识不就是科学知识!
所以美丽以科学性、道德性为前提,而又超越了前者。以它为前提就是以它为基础,没有这些基础,很难直接达到“美”的境界。那么,审美境界如何呢?张世英说:“总之,在黑格尔看来,美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那么,这与“天地境界”关系怎样呢?张世英说:中国传统的天地境界即天人合一,是主客不分的,是“等死生,齐彭殇”的,个体淹没于宇宙整体,是“无我”之境;而西方是二元的,主张个体的追求,然后超越“主客二分”达到“后主客二分的天人合人”。综合二者之说,我认为,美,即是一种物欲的超越。超越而不是中国传统文化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618jyw.com
说的“混沌”。
美丽人生就是不断探求物的真理,再上升到超越物的束缚的自由境界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前进也是如此,不断探求物的真理就是以科学发展生产力,丰富物质生活的过程,然而,物再丰富永远也满足不了人精神的需求。这时,精神的自由成为人生幸福美丽的必然。米兰·昆德拉写了两本书《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和《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就讲西方社会面临的这两大问题。中国通过三十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之后,物质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精神的追求必将成为富起来的中国人的必然之路。
所以,我敢断言,当许多先知先觉的中国人在解决了“油盐柴米酱醋茶”的问题后,必有一批走在前面解决“琴棋书画诗酒花”的问题的人。虽然精神领域内的问题的解决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但是经济的繁荣催生文化巨人的时代必将到来。莫言的获奖,将仅是一个开始。
在中学阶段,在中学生生命的花季,我们不能让一朵朵娇艳之花凋谢,而要让它永生。能让青春永驻的灵丹妙药只有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人,早在童年时期,特别是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就应当获得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完满的幸福,享受劳动和创作的欢乐。”蔡元培先生在《教育独立议》中说到:“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所以,一个真正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老师,应该是运用知识引领学生在人生的每个层面不断解决自己的人生所遇到的问题。
那么,如何引领呢?或者说怎样引导学生进行精神追求呢?
先是求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行合一。例如,老师说要培养不畏挫折的优良品质。究竟要不要呢?在生活中去试,一个题做不出来,放弃后精神如何?战胜挫折后想出来了,精神状态又怎样?这样的实践越多,生活越丰富,求知更强烈,因为成功的来之不易,成功后肯定有更多的精神愉悦。
再是求善。这是道德层面的。例如:甲同学请乙同学打丙同学,报酬是50元人民币。这你不能光求真假。甲同学可以先把钱给乙同学,乙同学可以去打吗?不行,为什么?因为50元人民币是真的,但打人是“不善”的。
最后是求美。超越物的那种自由之境。把这种境界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例如,某学生中考考砸了,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无可奈何地走向普通高中。对于这个学生来说,身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上的才华还是一样的,只是考砸了。但面对的物质环境不一样了。校舍的区别,寝室的区别,老师的区别,同学的区别,甚至校舍周边的热闹冷清的区别……那么,如果这个学生一直有精神的追求,他会坦然走过冷言冷语的街道,他会坦然地迈进一所普通高中的校门,在这里继续他的美丽人生的追求。
那就是说,一个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老师,从其自身素养来讲应该具备“真”(真正的知识)、“善”(高尚的道德)、“美”(自由的境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以自身为榜样模范,探求美丽的人生。探求,只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追求的态度。而人生的这种态度,就是人生的状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就是要在学生的黄金时代打下探求美丽人生的基石。而在“我国社会道德的滑坡”这一背景下,就该有一些人先立起来,既完善自己的人生,又为他人的人生树立坐标!那么,作为一个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面对教室里那些一个个纯洁灿烂的笑容,就应该成为先立起来的这些人中的一个!
就像个人对于宇宙一样,生命对于时间,我们昼夜不息的追求,也不可能让人生尽善尽美。然而,这种超越物的追求,必将让人生绽放美丽之花!
愿每一个中学生都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追求自己的美丽人生。那么,必将会有美丽中国梦的实现!必将会有美丽世界梦的实现!必将会有美丽宇宙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杜渐坤、陈寿英选编,漓江出版社出版,2011年1月第1版《2010中国年度随笔》

2、刘铁芳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8月第1版《新教育的精神》

3、前苏联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年6月第2版《给教师的建议》;

4、炎林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生命的真谛》;

5、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2012年2月第1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