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复习对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感受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6353 浏览:216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高考数学中,难题往往是基本题型的组合,可以分解,转化为基本题型。基本题型既融汇了基础知识,还承载着基本方法。我认为在第一轮复习中,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代表性的、典型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数学;复习,知识
1002-7661(2013)04-042-01
在数学第一轮复习中,各章节知识点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应该弄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知识”?
在我看来,首先,知识不是结果,而是形成知识、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所有知识都是思想和方法的载体。例如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
如果要学生硬记住它,对q=1(常数列)的情况也许还行,第二个式子就不太好记了。而且这样做也就丢掉了这个公式带给我们的更多的财富。首先,这个公式从形式上看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主要是因为分母不能为0,这也是高中数学最常见的分类讨论的原因之一。其次,课本上(北师大版)在推导它的时候使用了错位相减法,这个方法不仅仅可以推导出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并且在其他求和问题,尤其是对于所谓的“等比差数列”求和非常有效。课本上还给出了一个方法:使用关系式 以及 然后列方程解出 。这又体现了方程的思想。前一个关系是等比数列特有的,并且在一些高考题有所应用。第二个关系是任何数列都具有的,应用就更多了。所以通过复习这个公式,学生不仅要记住一个式子,更应该领会这些重源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618jyw.com
要的方法。
还比如线性规划问题。汇聚了集合(点的集合),不等式(表示区域),解析几何(直线和圆等),向量(点在直线哪一侧的定向问题),函数(二元线性函数和一元线性函数类比),定积分(求曲边形面积),几何概型(与面积有关)。弄清数学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既可以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也可以发现高考出题的交汇点,提前做准备。
基本题型
例如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二次函数作为高中阶段最常见的且比较简单的非线性函数,在考查学生数学能力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甚至有老师说,高中数学的函数问题基本就是二次函数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弄清函数单调性(这也是解决绝大多数最值问题的主要思路),必须注意二次函数的开口和对称轴(这是二次函数的基本特征),如果有参数可能要进行分类讨论。然后根据单调性求最值。最值一般在区间端点处或者对称轴(极值点)处取到。这个解决思路可以推广到一般的“只拐一次弯”——只有一个极值点的函数(这类函数在实际应用问题中经常出现)。只是一般函数的图像不一定具有对称性,并且区间不一定是闭的。某些三角函数最值问题也可能通过换元转化为这类问题,这与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有关。此外很多可用均值不等式解决的最值问题也能转化为这类问题。
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题型还有函数派生出来的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等),几何中的角和距离的计算,数列求和,用导数研究一般函数的单调性等等。
基本思想方法
通常的说法是高中数学有四大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我在这里强调两个方面:算法思想。这也是新课改以后才凸显出的一种新的数学思想。在以前的高中数学也有体现,但不明显。据我的理解,其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模块化,条理化,步骤化,机械化。并且尽量从宏观上把握解题思路,包括对计算规模大小的估计。例如解析几何中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课本上给出了向量的证法,又给出了一种方法的流程框图,就是先求过点A且与已知直线l垂直的直线方程,然后求两条直线的交点H,然后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A点与H点的距离,化简可得公式。这个思路的算法特征非常明显,具有可操作性。
注重基本方法,淡化技巧。比如求函数值域的问题。以前我给学生讲这个专题的时候,提过很多方法,比如配方法,判别式,反函数法,换元法等等。但是效果并不好,学生反而觉得无从下手。后来我认识到,在高中阶段,最基本的求值域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利用单调性。而其他的方法要么技巧性太强,不具有普适性,要么只是为利用单调性做准备。还比如比较大小问题,基本方法就是作差,或者利用函数单调性。因为函数单调性本身就是不等关系(在高中阶段,函数的三大性质中只有单调性是不等关系,其他的都是相等关系),它是由基本的不等关系推出,反过去又可以解释更加复杂的不等关系。还比如由数列的递推公式导出通项公式,变化很多,但是高考现在对这部分要求降低了,即使出现递推公式,也可以考虑用观察——猜想——证明的思路尝试解决,或者只给学生补充最基本的叠加法和叠乘法(都是课本上的)。总之应该仔细研读课标和考纲,体会精神,尽量不要加重学生负担。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