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农业院校开展农业院校植物生理学课外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更新时间:2024-02-24 点赞:34593 浏览:1514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植物生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强、发展快和与生产联系紧密等特点,仅靠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课堂教育引导为起点,以课外主题活动为渠道,以团队合作为组织形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植物生理学课外学习活动专业素质综合能力植物生理学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植保、园艺、蔬菜、种子和生物技术等植物生产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与农作物高产优质抗逆生产、设施农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药用植物栽培和食品贮藏加工等领域密切相关,具有理论性强、发展快、知识点多、需要大量记忆、与生产联系紧密等特点。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在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培养方面起重要作用。目前,在教学内容速增、学时紧缩的情况下,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课外学习能力的培养,改革传统的考核模式,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加强课外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环节,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考核模式难以圆满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专业基础课的专业特性。目前,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基本上是不同专业授课内容基本相同,考试试题相同,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出专业基础课其“基础”与“专业”的桥梁作用。该教学和考核模式往往导致学生的专业学习目的和目标不够明确,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责任感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第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依据是对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导致许多学生靠上课记笔记、考前背试题,临时突击就能过关甚至取得好成绩,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精神不足,不能及时了解学科最新进展。第三,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以个人为考核对象的传统考核模式,虽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习惯,但不利于学生团队协助意识及能力的培养。第四,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提高。为此,本文根据农业院校的专业特点,学科建设特色和地域农业经济特点,以课堂教育引导为起点,以课外主题活动为渠道,结合导师制,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专业素质、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上进行了探索。

二、课外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

1.查文献撰写论文

生物科学如植物生理学学科发展迅猛,近年来在植物营养生理、抗逆生理、植物激素作用机理和细胞信号转导等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课本上的知识远不能使学生及时掌握植物生命活动的本质。为此,与课本知识体系——植物生理学的内容(主要分为4篇——代谢生理篇、信号转导篇、发育生理篇、逆境生理篇)相结合,在开课时就要求学生关注相关领域的研究报道,让学生自主选题,利用课余时间分工合作查阅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撰写微型进展论文。如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写的“ABA信号转导进展”和农学专业学生写的“玉米的抗旱栽培生理”,等等。该形式的课外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电脑操作、分工合作、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和写作能力。

2.多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关注本专业知识与人们生活、农业生产和国家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网络、书籍和新闻报道,开展信息收集活动。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与植物生理学有关的研究进展和新闻报道;蕴含植物生理学知识的农谚或谚语;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与植物生理学相关的问题;以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专业课程或专业技能;本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与植物生理学的联系,等等。如“滨海盐碱地棉花栽培技术体系”“植物生长调节剂不能代替农药肥料”“冬雪是麦被,春雪烂麦根”“雷雨发庄稼”“知名校友——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等等。通过该活动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提高从事植物生产相关领域工作的热情。

3.接触实践团队合作演讲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协作能力较为欠缺,接触农业生产实践的机会较少。因此,根据专业基础课密切联系专业的特点,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科研基地,借助大部分学生来源于农村的优势,通过课外活动接触实践,了解我国农业现状,关注生产实践中蕴含的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最后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演讲的形式展示合作的成果。如“设施农业与植物生理学”和“果园管理中的植物生理学知识”,等等。该活动促使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意识、团结协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4.入实验室进行科研训练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通过参与课外科研活动才能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只有在科研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于是,我们与本科生导师制结合,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生产实践中存在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如“参与气孔运动调控的新组分-硫化氢”和“牡丹叶片早衰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等等。多名同学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其中2008级叶青同学的“H2O2介导H2S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发表在《植物生理学报》上。该活动在促进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巩固知识、娴熟技能和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三、实施课外学习活动的成效

1.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显著提高

与生活和专业密切联系的课外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过程考核所占比重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学生考前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不良倾向,学生自律能力提高,上课出勤率提高。促使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关注本领域相关新闻,积极参加课外实践的习惯。

2.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新活力

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收集的源于:www.618jyw.com
信息和撰写的科研进展论文,也为任课教师补充课程内容,注入生机和活力提供了资料,有的甚至激发了科研新思路。如201生物技术的学生课外收集了121条谚语,近20首诗词,71条相关新闻。此外,个别学生在查阅文献时,发现了新的突破点,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老师课题的申报提供了重要基础。

3.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有所增强

统计学生关心的植物生产类的相关问题和新闻结果显示,西南5省干旱、山东东营的盐碱地开发项目、高光能系列农膜和果树反光膜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生产结构与成本等主题所占比例最高,说明学生更加关注本专业技术发展,对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有极大的帮助,激发了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热情。
4.基础课与专业课间之间的联系更紧密将“以植物生理学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专业课程或专业技能”和“本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与植物生理学的联系”列入学生的信息收集范畴,归于课程成绩,同时增加了“本年度植物生理学理论在本专业领域的应用”附加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低年级学生对专业的茫然感,促使学生早了解专业,调动了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积极性。

5.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增强

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调研和演讲,教师根据团队的整体表现(分工、合作和表达能力)赋予分值,让学生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魅力。曾有个同学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没有与其他同学组队,个人下很大的功夫查阅了植物光合作用研究历史,收集了相关的图片,但只做了一部分。教师一方面对他的工作给予肯定,另一方面,指出他的协作意识不足,如果他和大家一起做就可以完成的更好。团队课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社会调查能力、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口头表达和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为他们今后参与工作面试(如应聘面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是地方农业院校实现服务三农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究植物生理学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同时探讨活动成绩在学生课程考核中的比例,以期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问题,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滕中华,宗学凤,王三根.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农林类专业植物生理学教学中的规范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0,(10):55-58.
何淼,何洪,彭晓南.彭晓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7,(4):97-100.
[3]江月玲.植物生理学教学中开展环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44(3):548-550.
 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4]夏拥军,戴芸,王慧丽.基于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12,(3):5-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