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德育德育固本净化心灵小结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21102 浏览:951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面向全体,提高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是我们从人本、校本和发展的角度出发,概括、提炼、形成的富有时代内涵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就是确信每一位学生都有不断发展的动机和潜能,每一位学生都有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都有获得尊重、选择学习、自我发展的权利。我们追求整体推进、和谐发展基础上形成的集合亮点,充分体现科学观和价值观,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特长发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求得个人潜能的最大限度开发。

一、学校基本情况

土左旗民族中学坐落在美丽的察素齐镇西北角的大青山脚下,历经33年的风雨,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学校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3万平方米,我校现有教职工767人,其中少数民族教师64人,蒙语教师11人,其中研究生3人(其中红英老师毕业于日本神户大学,莎如拉老师曾在塞普路斯任教一年,2009年在日本学习两个月。二人兼通蒙、汉、日三语),本科生8人。校级干部4人,中层干部7人。分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四个部,共设129个教学班,学生7200余人(含南双树分校46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512人,占总人数的21% 。多媒体教室、标准化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塑胶操场、各种球类的运动场地应有尽有;学生公寓2万平方米,学生餐厅5300平方米,各种生活设施齐备,充分满足了5800多名住宿师生的食宿要求。

二、教育工作实施情况

大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教育”。
衣食住行是生活的必备条件,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如何管理师生的生活,如何从点滴入手开展教育工作,最终我们还是落脚在小细节成就大教育。

(一)科学的创新观,实施德育养成教育工程

世界上永恒不变的主题就是永远在变化,变是创新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变才能让全体师生认可?关键是思维问题,也就是有没有新的东西让大家跟着你的思维动起来。中国咨询界名人余世维教授讲过这样一个体验:他在中学的时候有一道历史考题,题目是这样的: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哪一年西征?在中亚西亚建立了哪四大汗国?最远打到哪里?后来,余世维先生到了美国,参加美国世界史考试,才知道美国也有这样的题目,问法不一样:蒙古人当初如果没有西征,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要求从政治、经济、社会方面分析。这样的题目不会有答案,因为蒙古人已经西征了,要是没有呢?我们一直接受的是正宗的传统的教育,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按部就班,假如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呢?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例如,在我们的校园内、生活区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垃圾,教室里、宿舍内、校园内食品袋、方便面盒随处可见,同学们甚至许多老师一般的思维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过去的做法是:校园内尽可能多的放置固定垃圾桶,各部把任务分解到各班,除了每周一固定的全校大扫除外,周一到周日轮流值班保洁,另外分配督察组,专门检查值日生卫生清理情况,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这项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机构越来越臃肿,效果越来越差。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深层次分析了这种现象背后同学们的心理,改变了策略,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校园无纸屑、室内常保洁、减少清洁工、取消大扫除”的活动目标。目标是制定了,但如何实施困难重重!数千名学生,20多万平方米的校园面积,想达到“校园无纸屑、室内常保洁”,还要“减少清洁工、取消大扫除”谈何容易!但2009年9月开学后,我们仅仅用了两周的时间做到了。其实在这里我们采取的也是思想的“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这里的“干部”有校领导,也有班主任、科任老师,关键是学生干部。我们要求干部要创新性的开展工作,把个别老师和同学们的疑虑打消,让他们引导师生反过来思考:不扔垃圾何必大扫除?经常自我保洁,何必用清洁工?人人清理好自己及周边的卫生,校园环境不就干净了吗?试想假如全国每个校园都共同创建文明校园,那么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祖国的未来一定是繁荣昌盛、灿烂辉煌!说出来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大家的垃圾个别人清理有失公平,大家的环境大家保持利人利己。具体做法是:早晨起床洗漱完毕,整理完内务后,各自将自己的生活垃圾集中在平时积存的塑料袋中,去教室的途中统一放在指定的垃圾箱内,课间或上学、放学途中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随手要把校园中零星散落的纸屑拣起来,仍然是干部要带头,通过两周的时间形成了氛围。对于个别屡教不改的同学采取“以罚代管”的形式进行教育。通过这种创新的养成教育方式,使环境育人有了新意。目前为止,无论你课前课后、或早或晚、周六周日走进我们的校园都会感到特别的温馨惬意!

(二)自主管理,科学育人;先做人,后学习

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来的青少年,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他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和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作为一名中学生,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是对老师同学的一种尊重。那么,仪表的背后更重要的是什么的养成呢?
2008年5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上海同济大学演讲时寄语同学们“要经常仰望天空”“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的确,一个民族必须要有“经常仰望天空的人”,要高瞻远瞩,多思考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作为奋发有为的青年、天之骄子,这种激励是何等重要!但要仰望天空,知识不够全面、素质不够全面可以吗?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的前提,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大家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所以,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谦谦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单纯掌握知识技能的机器,而要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校几年来一直致力于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尝试,学校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旗委、旗政府命名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精神文明示范校”、“花园式学校”和“依法治校先进单位”。
我校学生自主管理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主管理是在老师指导下的“三个管理”,即生活自主管理、学习自主管理、参与学校管理。下面主要讲一下生活自主管理。
学会生活自主管理,做生活的主人。我校虽是城镇中学,但农村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90%以上,且独生子女占三分之一以上,对于农村学生,我们强调要改掉陋习,扩大视野,过文明的生活;对于城镇学生,我们则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放弃所谓的自我,融入大家。从入学军训开始,用一个月的时间强化训练,突出“两个意识和两种能力”的训练,即磨炼意识、集体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理财能力。通过军事训练,提高集体意识;通过队列训练和行军,提高磨难意识;通过内务整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通过计划用钱,提高理财能力。生活自理,要求个人学会整理内务。个人物品全部按照部队要求摆放,宿舍公共部分统一布置,换洗衣服不过夜,每个人的鞋子不能超过三双。生活自理特别强化仪容仪表的训练,我们要求学生衣着整洁大方,女生不染发、不烫发、不拉发,不留披肩发;男生两鬓的头发拉直后不能超过耳朵。现在,学生内务的整理已经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城镇学生懂得了节俭,农村的学生学会了大方,学生的仪容仪表都能达到学校的要求。学生宿舍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上级领导、兄弟学校参观土左旗民中时必须考察的项目。理财教育的内涵我们定位在帮助学生合理支配生活费用上。分析学生过度消费的原因,我们发现,过度消费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是第一次住校、第一次可支配这样多的钱,农村学生过度消费主要是自卑心理作怪,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班主任在每月填写家长联系册,方便家长和孩子沟通。在学校中进行理财教育,既教会了学生合理的资金支出,又制止了学生中攀比消费的行为,既教育了学生,又让家长放心,学校的理财教育深受家长学生的欢迎。
学生集体就餐是我校管理中的又一大特色,同时又是开展道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的一大主阵地。全校6000多名学生几乎在同一时间四个餐厅就餐,其规模不能说不大。但无论学前、小学、初中还是高中,用餐秩序井然,相互礼让绝不喧哗。二十分钟内不但要吃完饭,餐后的桌面也收拾得整洁如初。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大规模的“齐步走”得益于新生入学文明礼仪道德教育工程。具体做法是:新生入学第一天学校分管领导要召开干部会,干部不单指环接干部、班主任,还有班干部。会议内容有五项:悯农(最多只剩半个馒头)教育、尊重劳动教育、争当好孩子教育、安全教育、有序(节约时间)教育。这种会要反复开,我们戏称为“开学一月洗脑工程”。学生们太可爱了,他们的可塑性太强了,只要引导得法他们都是人才!

(三)实施师表教育工程,净化学生心灵

身教重于言教。学生每时每刻都注视着教师的言行举止。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人受着像教师这样的严格监督,也没有任何人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如教师一样的深远的影响。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试想:一个上课迟到,学生作业不及时批改的教师,如何让学生按时上学,按时完成作业;一个见难不帮,见坏事不制止的教师又如何教出救困济贫、助弱斗凶的学生。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无声的命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身体力行。
2009年新学期开始了,按照总体安排,我们要在9月份开展两个活动,一是“师生间、学生间见面问个好”活动,二是值班领导每天早、午、晚“迎来送往”活动。尽管活动前做了许多宣传工作,但两周下来大家的感觉一样,效果不怎么好还非常别扭。我们的学校是在城镇,但师生来源主要是农村,加之历史原因同事间见面打招呼的方式仍然以“吃了吗”为主,要不换成“来了”。很简单的一个“好”、“早”或者年轻人调皮的“HELLO”很少听到。基于这个原因我们提出了以上两个活动。针对困惑大家聚在一起一商量明白了,老师和学生见面,学生不好意思问好,老师等学生问好以后才会点头微笑或者回问,老师有尊严嘛,怎么能主动呢;老师和领导见面,老师不好意思主动问好,领导等老师问好以后才会点头微笑或者回问,我是领导嘛,你还不主动先问。搞得等级还很分明。找到根源好办了,我们要求值班领导早、午、晚迎来送往时必须主动和师生打招呼,老师见学生也一样。什么是养成?习惯就是养成。一个月时间过去后又一个文明的习惯根植于师生心中。

(四)科学的民族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民族心理

通过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举办各种传统体育活动让学生了解蒙古民族自己生长的环境和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以期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民族心理、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及民族的自豪感。
土左旗作为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始终是我旗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打造民族教育精品,光靠硬件建设是不行的,还要强化软件建设,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积极营造校园文化,努力建设校园软环境,让政府的硬件投入在学校软环境建设的配合下发挥最大的功效。首先要树立打造民族教育精品学校的意识。近几年我校深入挖掘学校的潜在资源,努力提高师生的民族文化意识,铸造学校的品格。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文化孕育的主体。师生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民族礼仪的熏陶,都是体现学校文化的关键点。我校把培养师生学习、生活的民族习惯作为培植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学少数民族集体舞蹈、用民族语言学唱民族歌曲、穿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这都是提高师生民族文化意识,铸造民族学校品格的有效方式。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校的育人环境上档次。营造充满朝气的、浓郁的、生动的育人氛围。校园内要有文化宣传橱窗,内置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宣传品;教学楼内的走廊、办公室、教室要张贴、悬挂标语、字画等体现学校文化的宣传品,或历史文化,或科普画展,要有规划、成系统,体现人文精神。校内宣传材料一定要蒙汉两种文字同时出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师生的民族情感。

三、努力方向

学校通过开展各种健康的活动,加强了师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趣,提高学生的各项素质。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做到经常化、系列化、多样化、规律化,并对各项活动中的优秀者予以表彰。在2008~2009学年,我校开展的教育活动就有:文明礼仪手抄报展评、书法美术作品展览、爱心感恩征文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团队会、“夏之韵”文艺演出、校园歌曲比赛、青春校园文艺汇演、体操队列比赛、宿舍内务整理比赛、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读好书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以及教职工卡啦OK比赛、篮球比赛等。在全校推广普通话,创建特色班级、特色宿舍,成功创建无烟校园,并在2009年8月30日以一流的师生精神风貌迎接了全市“两个文明”现场会。

四、取得成绩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呼和浩特市教育局中小学宿舍管理先进学校”、“呼和浩特市民族学校(幼儿园)内部管理评审定级AAAA”、“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全体师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顺利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得到了社会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学校将以创建德育教育示范学校作为一个良好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扎实工作、与时俱进,诠释永恒的“育人”主题,努力实现“创一流优质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树文明风、办特色校、育栋梁才”的办学目标。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