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解剖学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有着理由及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09 点赞:5467 浏览:143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是中等职业卫生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而实验课在解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知识的掌握起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实验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实验课教学环节薄弱,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培养及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严重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

一、存在的问题

1.实验设备陈旧,设施简单

实验材料的严重匮乏,标本数量不足,重复利用频繁,更新慢。由于实验设备购买维护费用高,很多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尽量减少这方面的投入,即使有投入,也是对临床课实验投入大,轻视基础课实验,有的甚至用多媒体代替实验课教学。

2.重理论,轻实验

实验设备的简陋,实验材料的不足,学生人数增加,学时数的减少,使实验课一再压缩,本来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理论课与实验课应该相当,但现在一个学期仅开设10学时甚至更少。

3.缺乏责任心和科学的工作态度

实验人数大大增加,加重了仅有的解剖学教学人员的工作量,且由于多数标本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实验室通风设备跟不上,对师生身体危害大,部分老师不愿上实验课或者上实验课很被动。

4.学生上实验不积极,动手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积极

部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实验课内容在理论课上已经学过,看标本又有难闻的甲醛味刺激,标本本身给人带来的心理不舒服,又脏又累,故有的学生借故不参加实验,或者在实验室外边乱跑,或者呆在教室,根本不进实验室,或者提前离开,往往一节实验课结束时,学生只剩几个。学习呈被动状态,应付了事,马马虎虎,难以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而且不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学生写实验报告,应付、抄袭,画图不规范。

5.学生缺乏一定的实验技能

如观察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不知道观察的方法、顺序、观察策略。有的学生即使上实验课,就是按部就班地照老师要求做,至于摘自: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为什么这样做,做的目的是什么一概不知,缺乏积极的思考,尤其缺乏创新思维能力。

6.实验考核分量少,内容局限

在考试分值上,实验分值少,理论考核成绩占70%,实验成绩仅占20%。考核内容有的局限于骨学,有的局限于现有的标本,对于制作技术难度较大的标本,或稀有标本就避开不提。
二、对策

1.强化实验室建设,增加实验课的比例,保证实验教学质量

优化实验室环境,增加设备投入,更新技术落后的设备,扩大实验场地,增添标本数量、质量,建设数字化实验室,增加动漫产品、增加塑化标本等。

2.加强教师的责任感,提高实验课的有害补贴

现在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应付工作,有的实验课直接让学生看实验操作的录像或视频代替真实标本。上课用的传统解剖学标本有浓度很大的甲醛、还有苯类等多种有害气体,加上有的学校排风设备跟不上,长时间接触对老师的身体也有很大的危害。而目前的补助标准低,补助计量方法也不统一。比如,我校从上解剖学实验课的当月起计实验学时,不论这一月上多少学时解剖学实验课,都是40元/月。合理的解决办法应该按上实验课的节数或者小时数计量给予补贴较合理。

3.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通过实验过程中对“善待实验,尊重每一个生命”的讨论,让学生由开始的嬉闹渐渐沉默下来,渐渐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同情和爱心,并深刻地认识到:为人类的健康和医学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和牺牲的生命体,人类在利用的时候应该予以善待和尊重。同时,对标本有恐惧心理的学生,加强心理辅导,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在实验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式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肌肉组织的观察,就是用肉眼观察肌肉组织,根据颜色和透明度用显微镜低倍镜来确定是纵切还是横切,最后用显微镜高倍镜观察肌肉组织的纵切片,认识平滑肌、骨骼肌、心肌的肌细胞的特点。对大体标本,从观察部位来说,一般先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心脏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心的外形及宏观结构,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与心相连的血管及心脏各腔的结构特点。
教学中要提出明确的观察目标,如,通过演示肘关节屈伸运动状态的变化,让学生理解屈肌和伸肌的作用。对心脏外形的观察,要区分方向,再观察心尖、心底、两面、三缘、三沟。与心的各腔相连的血管及名称等。
教学中还要教会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如,观察心肌的厚度,思考为什么心室肌比心房肌厚?左心室肌比右心室肌厚?从而理解肺循环又称小循环,体循环又称大循环,进一步理解人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的观点。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观察、边思考。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思考心房肌、心室肌之间的纤维环的作用,既是房室瓣附着处,又能使心房肌和心室肌相隔开,使心房、心室收缩时不同步。

5.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通过观察验证标本形态位置结构,这些是感性知识,感性知识必须经过大脑的思考上升为理性知识,结合理论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死记硬背,强化逻辑推理能力。如,学生看上下肢骨骼标本后,问为什么上肢骨与下肢骨比较显得细小,标本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老人的骨与小孩的骨如何区别?见到心脏标本,如何验证心瓣膜的作用?设计分别从动脉、静脉处向心内注水,观察水流出的结果,以启发学生思考瓣膜的作用。

6.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讲解完正常人体结构后,利用动物器官做解剖操作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如人体心脏理论课讲完,让学生分组解剖动物心脏标本,先观察心外形的一些结构,然后讨论确定从什么部位解剖,探查内部结构。学生在实验探索的过程中,必须了解解剖心脏的注意事项及有关心脏的各项功能,把学生的“探究”行为调动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体验“自得”过程。

7.规范实验课内容,保证实验内容完整的开设

要精选实验内容,增加护理应用解剖学内容,特别是增加胃插管术、灌肠插管术、导尿插管术、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内容的应用。
8.加大实验考核力度,提高实验所占分值
学生综合成绩中,实验成绩应当比例加大,实验考核知识也要全面,难易程度要合理。要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紧密结合专业,解决护理操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临床操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刘兴国,张传森,汪品力,等.加强解剖课实验教学,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J].解剖学杂志,1993,16(3):280.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卫生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