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学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革新意识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9772 浏览:359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每个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创新,要求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发展数学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如何发展学生创新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成为了当今课堂教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问题。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几点看法。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陶行知提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小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教师这个人而喜欢上他的课,因此教师应走下“师道尊严”的圣坛,放下架子,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愉快还给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用真诚打动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给予他们热情的鼓励和帮助,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多鼓励、表扬学生,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和愉悦的情绪,让学生真正地处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情感环境中,毫无顾忌地利用自己的天赋,发挥潜能,大胆想象、大胆质疑、大胆猜想,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让每个学生在全部数学活动中,保持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乐观情绪,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创新的潜能,为创新提供保证。

二、灵活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形成

要想在教学中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形成创新意识,教师就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灵活地使用教材,科学地设计教学程序。教材是一成不变的,教材所提供的学习材料是非常有限的,往往不足以支撑学生兴趣广泛、深度较高的探究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的整改,才能使教材充满生命力,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学习完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后,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体验立体物体的空间感,巩固已学知识,使学生从对长方体、正方体单一的书本认识到多方面的立体感知,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1.先将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学生分组然后每组发8盒磁带。2.向学生出示问题:(1)你能想出几种包装的方法;(2)各种方法有什么特点,并计算出各自的体积与表面积;(3)最节省的包装方法是什么;(4)自己动手试着进行包装。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装一装、量一量、比一比、看一看、试一试、议一议,找出最合适的方法。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就能对长方体认识从感性升华到理性,并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进而培养其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使学生比较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

三、尊重学生个性,把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不同特点的、独立发展的个体,其生活经历、遗传素质、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必然导致他们在解决同一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不同,解决思路和方法不同。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不同,所以看问题的出发点和角度也就不同。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不擅长思考,对问题的看法容易附和他人观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应针对不同学生,把握个性,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使每位学生都能细心观察,大胆操作,放手实验、独立思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展示,并养成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此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尽可能地把每个学生的思维面打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防止思维定势;引导他们多方面、多角度地去分析、解决问题,充分肯定学生新颖独特的方法。对于他们的“异想天开”,让他们自己学会判断,而不是老师作为一个评判的法官去判断。总之,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应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创造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知识,促使其基本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自然形成。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教师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不断沟通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鼓励他们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发明,进而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