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习作构建“生活化”小学习作教学方式选题

更新时间:2024-03-29 点赞:29711 浏览:1336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长期以来,“作文难”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是学生作文和生活相分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各学段习作的要求,构建开放、动态的生活化习作教学模式,使习作课堂变得丰富,学生习作变得多彩。
关键词 习作 生活化 模式
1002-7661(2013)04-0004-03
:生活很多彩,习作很无奈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因为学生“缺乏生活”,难为“无米之炊”。的确,小学生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然而,仅归因于此未免失之偏颇。学生们就是生活的主人,在其生活中,完全能提炼出有益的写作材料,何况“课改”实施以来,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究其原因,是学生作文和生活相分离。许多学生作文或无话可说,或空洞乏味,不仅因其社会经历浅,也因其缺乏对身边事物的观察能力。不加留意,不及时用文字记下自己的感受,也就谈不上积累素材了。而生活中的素材要落到笔端还需思维加工,学生们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相对较低,这便限制了其选择组织材料、遣词造句的整体水平。
探索:让生活丰富习作,让习作融入生活
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鉴于此,习作教学内容应当指向生活,联系生活,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体验,学会表达生活。

一、目光——聚焦生活

教师应具备童心童眼,把目光投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准确捕捉生活化习作的训练点,习作指导才能诱发学生对生活再认识、再思考的。
有了童心童眼,学生们原本悄悄养的“水晶宝宝”、蚕宝宝被独具慧眼的老师带上讲台,成了学生观察、习作的好凭借;学生们参加的实践活动,在老师指导下变成了一篇篇有滋有味的习作;各色风味小吃,悄然进入习作课堂……习作课堂变得多彩,学生习作变得丰富。

二、体验——走进生活

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来自生活。“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提高认识能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1.观察生活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心观察生活,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眼中有物,笔下才能“有神”。日常教学中,教师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让学生在校园内、社区里寻找春天到来的讯息;走进家庭,观察长辈;走进气象台,走进小法庭……通过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进一步增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参与生活

巧妇尚且难为“无米之炊”,何况学生?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与生活直接对话,目的就是让学生有“米”下“锅”。这“米”不仅是写作素材的收集,更是情感体验的累积。
校园生活五彩斑斓,结合准备充分、意义深刻的活动进行练笔,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库,而且让学生真切感悟和体验到了成长的滋味。游戏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活动、文娱活动、手工制作等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在动手、动脑之后,再让学生动口说说,与同学分享、交流。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可谓最广博的教科书,参与家务劳动、社区活动、种植花草树木……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人生阅历,也积累了更多的写作素材。因为体味到其中无穷的乐趣,孩子们笔下才可能流溢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

3.再现生活

适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再现生活情境,还原生活细节,能帮学生找回记忆中逐渐模糊甚至已丢失的瞬间,激发写作兴趣。
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回放”片断——喧天的加油声、冲刺的瞬间……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帮助学生完成头脑表象的多次积累,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写作水平。
可以模拟生活,更集中、形象地展现概括性的真实,如,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艰难,揣摩其心理,再自拟题目记叙。这不仅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还训练学生提高正确表达生活的能力。

4.想象生活

爱想象、善想象是孩子的特点。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鼓励其展开想象的翅膀,驰骋自由的想象世界。如,教师播放旋律优美的音乐,先让学生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描述的意境并想象场景;再听时,提示学生深入想象;第三次听,则启发学生编创故事。在轻松悦耳的乐曲声中,学生进入了音乐情境,完成了习作的实践。这样的方式尤其适合中低年级学生。

三、阅自考论文www.618jyw.com

读——积累语言
作为小学生,生活的积淀固然重要,而阅读也是他们写作的另一重要源泉。在阅读的空间里,学生们不仅间接地从中了解生活现实,学到作文中需要的“生活”,还能掌握大量的写作材料,学到写作技巧,这是现实生活所不能直接赋予的。从形式上说,写作是语言文字的组织,而词是文章的最基本单位。要提高写作水平,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语言的积累。学生的语言积累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和“度”,才可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语言积累的最好方法是阅读。

1.加强课堂阅读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例子。不论是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秀范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中的写作知识,以写作为手段促进阅读理解,使学生获得敏锐的语感和规范化的语言运用能力。如学习写人的文章时,要品析人物语言、行动对体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并让学生练习人物的片段描写;学习写事文章时可以转换文中人称来复述课文。同时,鼓励学生背诵精彩的诗文、篇章,为今后写作奠定语言基础,“日积月累,方能生语”(叶圣陶)。此外,通过创设信息交流会、辩论会、课本剧表演等交际情境,能促进学生在交流中增加信息量,提高表达能力。既重视阅读课的感悟、理解,又注重引导迁移运用,促使学生把积累的消极语言通过运用内化为自己的积极语言。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将不断提高,才能真正落实修订版《课标》强调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拓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应积极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并通过读书会、阅读手抄报展示等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进一步激发其阅读兴趣。除了阅读课外书籍,还应指导学生通过收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新的信息来源渠道更快、更多、更广地获取信息。通过加大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言,才能让作文根植于沃土。

四、优化——指导过程

1.轻松练写,注重激励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让他们有话敢说,有事便叙,有情能抒。文章长短不拘,格式不限。久而久之,作文便进入了学生们的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百字文、周记、儿童诗、小卡片……构建开放、立体的习作形式,鼓励学生在课外记录生活,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练笔活动,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是习作进入学生生活的关键。

2.抓住要点,指导有“度”

生活化习作过程中的指导不能“缺位”。教师应在学生需“扶”处扶一把,在学生需“点”处点一招,适时表扬激励、巧拨妙引,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尽情地体验,于无痕中让学生会写、能写。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观察不细致,因此特别需要这些方面的指导。如在活动之前,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每一个人的表现。活动之后及时引导交流: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你看到其他同学怎么做?印象最深的场面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段的习作要求相机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边实践边观察,边认识边写作。
在学生动笔之初,适时对文章的结构、写作技法进行点拨,能使之更快地进入写作状态,并积累习作经验。习作过程中,对待学生遇到的困难如思路阻塞,或难于深入挖掘,或初衷难继……教师应针对其实际情况分析困难的症结所在,通过旁敲侧击的点拨,助其度过写作难关。

3.“下水”示范,适当模仿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科学地引导处于作文启蒙阶段的小学生通过模仿夯实基础,熟能生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要指导学生模仿的是范文的形式而非内容。明确了这一点,模仿才不会步入误区。从单句、句群的模仿到自然段摘自:毕业论文结论www.618jyw.com
的仿写、构段成篇写作技巧的模仿,循序渐进,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多元化的模仿,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悟。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归类比较,从中找出相通的规律,举一反

三、在模仿的基础上求创新。

不仅教材可作为学生模仿的“蓝本”,教师“下水”作文亦可成为学生模仿借鉴的对象,为学生的生活化习作训练增添“催化剂”。

4.评改习作,讲究艺术

习作的评改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改变“内容丰富、中心明确、思想健康、语句通顺”等程式化评价标准,从学生已有的习作基础及实际的表达能力出发看待那一篇篇稚嫩的习作,常会有新的发现。
习作的讲评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导演”的身份参与作文讲评,在必要时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点拨,让他们或记取教训,或发扬优点,这样的讲评方式深受学生欢迎。
(责任编辑 贺蕾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