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激励机制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前言

更新时间:2024-02-12 点赞:7151 浏览:216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后勤是高校行政管理很重要的机构,是维系高校正常运转的重要部分。所以,要激发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得高校后勤管理上一个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力资源;薪酬;激励
1671-0568(2012)35-0160-03

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中的问题

1. 激励机制有缺陷,薪酬结构不合理

首先,高校后勤管理没有形成一个让人才脱颖而出的有效机制。其次,绩效考核设计不够科学。在进行岗位业绩评定时,不是对工作业绩和员工能力进行全面考核,而是多凭领导对下属的印象和工作是否完成来笼统考核的,对完成的质量和人员素质没有过多的要求。这种考核很难激发起员工的积极性。第三,在薪酬管理上也不合理,薪酬的高低不是按照工作能力而是按照工龄长短来计算的。这种计算薪酬的方式使得多数员工乐于混日子、熬年头,而没有把精力放在如何搞好工作上。这样的用工制度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公平。对于老员工来说,拥有一个铁饭碗和固定的福利也让他们在工作中缺乏动力,更不用说在工作中挑重担和承担责任了。所以,后勤中的脏活、累活如厨师、水电维修、园林绿化养护、工程承建、生活指导师等,只得另外请人来干。而这些另外聘请的人在工作待遇上又远不如老员工,自然工作起来也没有劲头了。

2. 福利型后勤观念根深蒂固,平均主义思想依然存在

高校后勤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福利性供给制以及行政式的保障制,对于许多师生来说,只要进了高校的门,就应该无偿享受一切福利待遇,而且这些福利待遇基本是免费的。随着改革的推进,后勤也由福利制变为按市场机制运行,免费福利全都取消了,这让师生都觉得不习惯。同时,后勤员工也习惯于吃大锅饭,对竞争上岗和多劳多得的新机制有抵触。同时,铁饭碗被打破,让许多老员工觉得自己的待遇和地位变得不稳定,更担心后勤走向社会化,脱离了学校的庇护,会给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动荡,因此在观念上很难接受改革。同时,高校的领导、后勤负责人担心改革引起动荡,又不愿意为工作的事得罪人,所以不愿意改革的动作过大。可以说,这些思想都是阻碍高校后勤改革的重大因素,使得高校后勤体制依然有着平均主义滋生的土壤。所以,要真正怎样写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建立激励机制,还需要有更大的魄力。

3. 误认为“激励就是奖励,有激励制度就有效果”

(1)激励不等于奖励。激励从意义上说包括激发和约束两层含义,激励措施的基本要素就是奖励与惩罚,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许多高校的后勤管理者认为,激励机制就是推行奖励措施。因此,在制定激励政策的时候,只是片面地考虑推行如何奖励的手段,而没有考虑如何进行处罚。虽然许多企业制定了处罚措施,但也只是表面文章,从来没有认真执行过。原因在于,除了认识不清之外,还碍着人情面子,不愿意因工作而得罪人。这样的激励措施,造成了人人有份的局面,对于工作则没有任何有力的促进。一般来说,企业制定了奖励措施,必然会引发一些负面因素。如果不用惩罚条例来进行处置,必然会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2)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孤立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现实中,激励机制并不是没有建立,而是在实行过程中缺乏相关配套措施,使得员工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行为。所以无法激起自己的工作热情。如果不建立起科学的配套机制,单纯地以为靠奖励就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是行不通的。起作用的激励机制必须依靠科学的辅助机制来保驾护航,尤其是如何对奖励机制进行评价,只有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机制,才能让激励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二、建立高校后勤行之有效激励机制的对策

1. 创新高校后勤薪酬制度,实行“岗位工资+绩效奖金”管理

高校后勤的薪酬制度是依靠工龄来发放的,这种薪酬制度不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所以,要打破旧的薪酬体制,建立“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管理。和过去的薪酬制度相比,它的优点在于:
注重了岗位工资的技术含量、责任、强度和环境这四个因素。同时,还确定了不同的岗位系数,工资按照岗位系数来确定。同时,还要参照同行业和原来的工资标准,重新确定新的工资标准。在同一个岗位上,工资标准也是不同的,让员工感到自己在薪酬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绩效奖金是排除在岗位工资以外的,是对员工超额完成任务的一种奖励。这样的奖励措施,目的在于刺激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杜绝干少干多一个样的现象。同时,要确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果员工没有完成规定的任务,岗位工资应该扣除,有奖有罚才会保证措施得以贯彻执行。
“岗位工资+绩效奖金”制度目的在于把员工的薪酬和工作绑在一起,减少人为干扰。员工因为技能高低不同,所以岗位工资不一样,但在完成任务后的奖励是一样的,也体现了机制的激励性、公平和公正。

2. 加强高校后勤激励机制内涵建设——建立以“三服务、两育人”为核心内容的考评体系

高校后勤激励机制有着自身的特点。高校后勤的目的是为师生服务,也蕴含着教育人的目的。所以,制定高校后期激励机制要确立考评体系:一级为公开的个人总结。可以在网上公布个人业绩,参与先进个人和优秀员工的评选;第二级是各部门或中心互评,评选的依据是岗位的量化指标,各部门之间互相考核,提出侯选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第为公司会议审核,由公司管理层根据制定的条例,对各个单位上报的名单进行讨论,确定得奖名单。考核是个人、部门、全体和整个公司决策层相结合的产物,将公开与普遍相结合,体现了公平和在考核中的作用,以达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目的。
建立考评体系的优势是:对于所有员工的工作业绩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为第二年的选拔和续聘岗位提供考察的资料。部门内部考核能深入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和技能;部门推荐先进个人,避免了普选中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不忽视员工的贡献,使得整个考评工作处于公开和公平的情形之下,便于职工监督,能更好地激发员工努力工作。
(1)精神层面的激励作用。对于每一位高校后勤员工来说,“三服务、两育人”是他们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工作中的追求,也是敬业精神的体现。因此,通过评选优秀员工,不但可以从精神上激励员工,同时,通过员工对荣誉的追求,可以促进其努力工作。
(2)发挥管理效能作用。对员工的考核,效果巨大,不但能发挥管理效能,而且通过对员工进行精神和物资奖励,激发员工向上的,激发员工内在的潜能,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创造性,让他们为了追求一个目标而努力完成工作,实现后勤管理目标。
(3)评价和评估的作用。“三服务、两育人”的考评体系实际上是一种考与评相互结合的体系,这种考评体系是通过考评得出的结果,所以作用非常明显。由于考评是公开的,结果是公正的,因此,在根据结果对员工进行续聘时,可以减少阻力,让员工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完成自己的工作。
(4)后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和合理配置的作用。考评是一个综合过程。公司领导利用考评,对全体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就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据此确定如何把员工安排在适合他们自己能力的岗位上。同时,公司领导要打造高效、优质的团队,也必须通过考评来发现优秀的人才。所以,考评在后期激励机制的建设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领导不能忽视的。
参考文献:
张志军.服务的价值——高校后勤改革理念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10).
孙剑平.薪酬体系与机制设计[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毕烈恭.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走得远[J].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2006,(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