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课堂教学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中学生公民意识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20417 浏览:8619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各国对本国公民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公民教育因此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历史进程中,关注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结合学校和本地的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积极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途径和方法,符合高中政治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角色模拟热点讨论情境冲突问题探究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
在实施公民教育的方法上,教育界普遍认为,传统的知识传授或智力训练不是公民教育的主要方法,真正的公民知识和价值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学生亲身经历和感受的基础上,它要求以师生“互动”的教育教学方式为主导,所以课堂教学理应成为培养中学生公民意识的主阵地。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讨论、辩论、竟答游戏、小型专题报告、作文、角色扮演、冲突情境、社会问题方案设计、集体完成创造性工作等,就是重要途径。

一、在角色模拟中培养参与意识

公民的参与意识:主要是指公民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具有积极参与(包括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公权力运行的主人意识。实质上也是一种践行权利的意识,在参与中,公民才能切身体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逐渐形成理性的参与意识。
在《决策》的教学中,针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决定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可采用模拟听证会形式,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普通医生、医院领导、药品生产商,从各自的角度谈谈对药品调整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决策机关决策的科学性、性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是公民责任感的体现。

二、在热点问题的讨论中培养监督意识

公民的监督意识正是权利制约权力机制的思想保障,国家权力受到人民的监督是人权原则的核心所在。
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教学中,引入热点问题“三鹿奶粉事件”。这不再是发生在什么小摊小贩、小作坊企业的个别案例,这是发生在奶粉行业龙头老大、享受国家免检产品等荣誉的正规国有超大规模名牌企业的身上。这不是一袋两袋、两三网点、三四天的意外、疏忽、失查,这是高达700吨、遍及全国、持续多月的大面积恶性事故。且这个事情的暴露不是来自食品安全质检部门。7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中国市场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抽查公告显示,抽检的60家企业生产的60种产品,合格率达到95%。而在三鹿奶粉事件浮出水面之后,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在全国开展了婴幼儿配方奶粉三聚氰胺专项检查,对目前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109家企业进行了排查,共检验了这些企业的491批次产品。专项检查显示,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包括 三鹿 、圣元 、蒙牛 、雅士利 、施恩 、伊利 。通过三鹿奶粉事件这一热点问题的分析,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学生在讨论中感悟到这类问题的解决,不是简单设立监督管理机构和加大政府权力就可以了,而是政府权力没有得到适当的制约,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而要进行有效监督,必须发挥人民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因为三鹿奶粉事件的暴光本身是民意的胜利,是人民敢说、敢于行使自己权利的结果。

三、在情境冲突中培养责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任意识
公民责任意识是指公民履行与自己的公民身份相适应的,公民在遇到有关国家政治和社会利益的问题时,必须自觉维护公共利益,而克服个别自我或本集团的利益与人际关系。
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教学中,介绍奶粉事件的暴光过程:9月7日,来自甘肃岷县农村的年轻父亲李龙,拨通了《兰州晨报》的报料电话。9月9日,一则标题为《14名婴儿同患“肾结石”》的报道出现在《兰州晨报》上,报道中“长期食用某品牌奶粉而导致14名不满周岁婴儿患肾结石”的消息,旋即在网络世界遭到疯狂转载;9月11日,简光洲《甘肃十四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在《东方早报》刊出,率先将矛头指向“三鹿”奶粉。
当时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公民要珍惜自己的权利,而在课后的讨论中,同学们提出思考,三鹿奶粉问题不是发生在9月7日,而是半年前就普遍表现出来;为什么之前媒体没有报道,而直到9月9日,《兰州晨报》报道《14名婴儿同患“肾结石”》,而在报道中,为什么不点名,而是直到9月11日,《东方早报》将矛头指向“三鹿”奶粉?通过这样一个课后释疑的过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表达不仅是新闻媒体的权利,也是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树立责任意识。

四、在问题探究中培养规则意识

由于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的意志,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公民还必须有规则意识,即依据明确的规则来协调各种相冲突的意志和行为,而不是由某个个人或某个利益集团决定,“这些规则都是公民共同合意的结果,或是通过国家予以确认,或者是通过习俗加以强化”。
在《监督》的教学中,根据课本提供的材料,设置问题情境进行探究:老刘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吃点亏就吃点亏,我们忍一忍吧。再说,我们也没有告他们的权利”。老刘回到刘村,把事情的经过向村民们一讲,村民们听了个个为老刘抱不平。村民甲:打电话,派出所的行为。村民乙:找电台、报社,将派出所值班民警的失职行为爆光;村民丙:哼,我们一起去把派出所围起来,把值班民警打一顿,出出气!村民丁:向人大代表反映,请人大代表出面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不仅要珍惜自己的权利,还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教学中,三鹿奶粉事件以后,石家庄市长冀纯堂被免职、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辞职,一股问责风暴席卷中国大地。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被免了职,喝茅台打了人的被免了职,公文上写错了字的也被免了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到底在什么情况下该问责免职,有没有明确的标准呢?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学生查阅相关的法规条例,如《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发现对于问责免职都没有明确的写明标准,从而认识到必须用规则、制度来管人、管事、管权。而作为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力的同时,也必须具备法制意识,规则意识。
现实社会中,公民意识的缺乏和淡化,社会公德的缺失已给当今社会带来危害。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张华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郭明侠:《论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探索》。

3. 郑航:《社会变迁中公民教育的演进——兼论我国学校公民教育的实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4. 马文:《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