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基础教育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基础教育新课程革新影响

更新时间:2024-04-01 点赞:7985 浏览:208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崇尚改良主义教育哲学观,批判传统教育理论,强调以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出发点,以社会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归宿,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注重“做中学”,倡导实验精神和行动研究。在我国当代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因为与新课程改革有许多契合之处而再次受到推崇。
关键词: 杜威实用主义新课程改革

一、新时期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历史命运

(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崇尚改良主义教育哲学观,批判传统教育理论,强调以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出发点,以社会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归宿,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注重“做中学”,倡导实验精神和行动研究。

(二)新时期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的发展之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教育界相应的号召,开始拨乱反正,解放思想。1979年4月《教育研究》刊出了毛礼锐先生的《从“五四”运动时期的教育看我国当前的教育》一文,文章指出,“杜威‘主义’教育思想,为什么在‘五四’时期受到广大教育家的欢迎”,第一次提出要对一些被打倒的教育家的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因为杜威对中国教育产生过巨大影响,重新认识杜威及其思想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1980年《教育研究》连续发表了全《正确评价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要重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两篇文章,对如何对待陶行知教育思想展开了学术讨论,重新肯定陶行知教育思想成为主要呼声,相应地,对待杜威的态度也悄悄起了变化。1980年,赵祥麟先生率先发表《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重新评价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标志着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教育“杜威教育思想研究”领域从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80年代后期,中国教育界对杜威和他的教育思想重新认识,研究范围在不断拓宽,从职业教育思想到教师观,从教学内容到教育目的,再从课程实施与创造性思维训练再到教育价值取向,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二十年期间,出版关于杜威实用主义的专著、译著数十种,发表文章达数百篇之多。这些研究几乎涉及了其实用主义思想的所有方面,而且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使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界大放光彩。

二、当代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现目标

首先,强调教学中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习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转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现状,让学生把学习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摘自:毕业论文目录www.618jyw.com
能。再次,实现基础教育各个阶段由基础的整体性、统一性向具体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丰富原有的教学方式,向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等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社会技能相结合,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基础教育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各个地区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对我国当代新课程改革的影响

(一)对新课程改革理念与教学目标方面的影响

很多年前,杜威就批判了教育只在于专门用教材去训练儿童能力的“形成说”,杜威指出,不应把成人的成就当做教育的固定目标,要尊重儿童及其天性,而且要尊重到底,但也要尊重自己,从而把儿童的天性引向正道。杜威反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杜威注重个人现有的能力和特殊兴趣,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要求在教育中要考虑儿童的本能或先天的能力,不要阻碍儿童生长所依靠的器官的发育或使它们畸形发展;要发展儿童应付新情境的首创精神;不要过分强调训练以免牺牲个人的理解能力,导致机械的技能,要“尊重儿童时期”,“尊重生长的需要和时机”,不要忽视生长的过程以致揠苗助长。认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就在于促进儿童的生长,一切都从儿童的需要出发,以促进儿童的生长为重心。“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二)对新课程教材与教法改革方面的影响

传统教育的弊端是机械地灌输书本知识,“读书”成为“受教育”的同义词,这就造成了教育“书本化”、“教条化”,严重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创造性功能的发挥。杜威的“从做中学”全面批判了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他对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批评。在教材教法问题上,传统教育由于受知识本位观的影响,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标准比较单一。对教师来讲,主要是讲授、谈话、演示等;而对学生而言,则主要是听讲、练习和完成作业等,教与学的方法都服务于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在他看来,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这就要求自主探究式、合作交流式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这正是我国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习方式。

(三)对新课程改革实施方面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强调认同并尊重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主张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主张建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观,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从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做法出发,杜威认为,在学校生活中,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教师应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诱导者,应彻底改变压制儿童自由和窒息儿童发展的传统教育。杜威说,“教师作为集体的成员,具有更成熟和更丰富的经验,不仅有权而且有责任提出活动的方针。”在他看来,教育过程是儿童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他们双方真正合作的过程。教师不仅应该给儿童提供生长的适当机会和条件,而且应该观察儿童的生长并给予真正的引导。所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对中国近现代教育实践直接渗透,而且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学术的理论建设。诚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内涵有社会改良主义意味,与马克思主义革命论有着根本差异,但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于批判根深蒂固的中国专制主义教育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杜威教育理论曾一度大行其道,引来了许多崇拜者和追随者。但需要指出的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思想本质上乃是美国资产主义社会的产物,不可以直接拿来套用,而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理论再创造,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育发展之路。

四、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对我国当代新课改的启示

(一)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杜威确信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一切学习都来自经验,因此,所主张的“从做中学”,实际上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3]“从经验中学”、“从做中学”这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思想有许多契合之处。新课程改革重视实践在教学中的作用,面对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高分低能”“书呆子”式的学生只会在竞争大潮中被淘汰,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能够手脑并用,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当代的社会各行各业都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动手实践能力,所以要求要从儿童时期起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要在校内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获得真实经验,也要与社会各界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获得经验的机会,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达到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二)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紧密结合

“以儿童为中心”是杜威的教育理论思想的核心。传统教育无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将外在的知识强加给儿童,杜威则重视儿童本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这在反对传统教育置儿童于被动地位,不考虑儿童心理特点的发展的问题上具有现实意义。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在我们提倡人文主义关怀教育的今天,杜威的这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无疑是与当今现实契合的。实践证明,良好的学校教育是要在充分尊重和关怀儿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的,所以,学校与教师应赋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地位,帮助儿童挖掘自身的潜能,让儿童依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发展,在科学教育同时体现人文意义,让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我国新时期提出的教育发展方向。

(三)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进入新时代的一张通行证,是一个民族甚至国家赖以生存的灵魂。创造性的培养应该从儿童开始,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杜威认为思维就是一个不断开发,进行观察和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如婴儿认识世界一样,是从非常简单的判断开始,然后完善,从无到有,这种创造性思维与我们今天的新课程改革强调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谋而合。传统教育形式的单一乏味,很大程度扼制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一味让学生去寻求唯一的正确答案,将学生的思维凝固起来。而创新的教育则鼓励学生们新思维和新创造,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拘泥于常规的答案。并且应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或者组织参观、访问、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以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更为鲜明,完整。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摒弃传统教育的枯燥单一的模式,建立一套更适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机制,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四)注重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当代新课程改革主张将课程内容生活化和社会化,主张课程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课程与教材既要与现在的社会生活的经验联系,又要与儿童本身联系。新课程改革正是秉承并发展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教育来源于社会又将回归到社会,课程内容也是来源于社会又运用于社会,将实用的课程内容教给学生,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才能学以致用。传统的课程内容脱离社会生活经验,阻碍了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发展。新课程内容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打破以往僵化统一的课程内容,将自然、生活与社会呈现其中,让学生接触到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新课程改革中所设置的活动课,劳动技能课,社会实践课程,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到生活劳动的技能,锻炼了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新课程改革的课程内容设置注重了教育的实际价值,让教育回归生活和社会,是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大进步。
五、结语
杜威教育思想理论之所以不断焕发“生命力”,在于它是发展的思想。首先,随着杜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教育”的思想,他也再在某些方面肯定所谓“传统教育”的主要代表赫尔巴特等人对教育理论发展作出的贡献,他明确指出:“假如以为抛弃旧教育的观念和实践就足够了,并且走到对立的极端上去”,那也是错误的。[4]这就使他的教育理论更加清晰和具有活力。其次,当代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改革并不是杜威思想的简单继承,而是“发展”、“整合”与“创新”了的教育思想。这既是教育理论的发展需要,也是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理论作为二十世纪世界教育影响最大、最广、最为持久的教育思想,尽管存在很多不适合我国国情之处,但是,它还有很多正确、合理、具有积极意义的教育观点或命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如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学校教育应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观点等,这些教育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本质,对我们批判和反对“传统教育”和“制度化”教育体系的弊病更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贾宝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12(5):86-88.
孙广勇.从杜威看实践在教育理论创新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学报,2006(1):19.
[3]黄春富.略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09,8(4).
[4]杨孔炽.杜威·现代教育·现代社会[EB].http://bbs.ruiwen.com/thread-3898-1-

1.html,2004-4-12.

[5]耿富云.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0(3).
[6]刘建英.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当代教育的启示[J].教师,2010(9).
[7]曹晶晶.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
[8]陈桂香.浅谈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z1).
[9]郑健.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中的现实意义[J].文教资料,2008(35).
[10]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下)[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