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人才培养基于“状态数据”搭建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管理平台与实践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16546 浏览:63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收稿日期:2012-09-10
作者简介:许建,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信息中心副教授;赵鹏飞,清远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清远/511510)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2010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A类项目)“广东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管理平台”(项目负责人赵鹏飞;项目编号粤教高函[2010]37号2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 “状态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使用,要推进数据平台作为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监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宏观管理的一个常效平台。除了满足评估要求外,教育管理部门及各个高职院校的应用需求至关重要。从应用驱动这一角度出发,探索与实践了规范、搭建并成功运行的广东省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管理平台。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据采集平台;人才培养工作管理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数据采集平台”)是实施“新方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其一大亮点与特色。杨应崧教授认为,“采集平台是评估信息的主要来源,更是院校激发内在创新活力、实现管理水平跨越式提升的基础,还是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从2008年教育部推出单机Excel版数据采集平台V2.08以来,数据采集平台的使用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认识与使用层面上,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不再将数据采集平台的使用停留在实施“新方案”评估的核心手段这一层次,而是把它作为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监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宏观管理的一个常效平台,把它作为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方式变革的一个新起点。在数据平台的技术实现上,部分的省区逐步开发、推广与使用了校级网络版数据采集平台,少数省区还在校级平台上建立了省级的统计分析系统-管理动态仪表盘。事实证明,学校层面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有力提高了高职院校的管理科学化水平,利用校级平台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也日益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与监控的重要途径与手段。[3]但在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数据采集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以及实现数据采集平台的技术手段上。由于大部分的省区没有真正实现省-校两级的基于网络的数据采集,使得在使用采集平台进行数据采集时,整个过程十分繁琐、效率低下,而且对于数据采集过程的控制也很弱,无法建设一个有效、可控的数据流程来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的质量,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最终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另外,大部分的即使是称其为校园网络版的数据平台,由于其技术架构与通用及可扩展性上的缺陷,使得不同的高职院校或省级教育管理部门不能按自己的需求对数据采集平台进行配置与扩展,以便能够分别在院系、专业等更细致的层面以及省一级更宏观的层面进行数据的采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不同层次和粒度的数据分析和比较,为专业建设、发展目标规划、项目评审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统一的可扩展的建设规范,集数据指标管理、角色与权限管理、两级数据采集、可个性化的展现与分析省-校两级人才培养工作的管理平台(以下简称“省-校两级平台”),成功进行了一年以上的全省网络化数据采集,并成功应用于全省的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与人才培养管理工作。

一、省-校两级平台建设原则

1.“两级系统”原则。“两级系统”是按数据采集平台的数据存储位置进行划分的,具体是指广东省教育厅摘自:写论文www.618jyw.com
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管理平台(省级平台)和广东省内的各高职院校的校级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校级平台)两级。
2.“管理过程状态数据”与“面向人才培养质量”相结合原则。“管理过程状态数据”是指无论是省级平台还是校级平台的建设必须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中的数据标准为最小子集,所建设的平台必须能支持上一级管理部门对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的要求;“面向人才培养质量”是指数据平台最终将及时、智能地从省、校两级层面提取、管理、统计、分析,甚至挖掘与我省高职人才培养相关的数据、信息和知识,为全面提高我省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独立、原始、及时、公开原则。校级数据采集平台通过数据源负责人直接采集、与校级数据中心接口或直接与校级业务系统(如教务系统、人事系统等)接口交换数据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以保证数据采集过程的独立性、原始性;通过充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数据平台可以随时、及时获得数据更新;校级平台在合适的时机,可面向学校所有教职员工公开本校数据。省级数据平台从各校级平台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周期将依据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而缩短,在合适的时机,省级平台的统计、分析、排名、人才培养质量监督报告等数据将在省内进行公开,数据公开的范围将逐步从高职院校内部范围扩大到社会,从部分数据扩大到全部数据。
3.统一规范、逐步适应原则。考虑到部分学校信息网络条件的差异性,省级平台在应用初期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各高职院校采用直接在线填报、利用现有网络版校级平台报送、自建与本规范相符的数据平台等方式进行数据报送。最终,省内各校级平台与省级平台将统一规范、统一接口,形成完整的两级网络平台架构。

二、省-校两级平台的架构与功能

1.从架构上来看,省、校各自成为以不同数据粒度作为基础的相对独立平台,数据粒度的依据是省、校不同粒度的功能需求。省级平台与校级平台依据一定的数据规范、技术规范、接口规范而连接成一个有机联系的两级架构。其中,业务规范描述了平台所涉及的指标体系的业务含义,以及采集、统计分析与管理相关数据的业务要求;技术规范描述了为达到平台的业务目标所需要遵循的相应技术平台的架构及实现要求;接口规范描述了数据采集平台自身及其与其它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或人工采集接口的要求。省级平台留有与省各类政策与宏观经济等外部数据、省厅各类信息化系统、省厅各类项目申报与评估系统的接口;校级平台留有与当地区域经济外部数据、校级信息化系统、小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的数据接口。2.从功能上来看,省级采集平台包括以下功能:(1)通过网络从省内各高职院校的校级采集平台直接采集各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2)根据监测指标对省内各高职院校按学校、师资、专业(专业群、专业大类、专业类别、专业)、课程等四大主题进行统计分析,为省教育主管部门的高职教育宏观管理、专业调整与预警、项目评审、学校评估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3)省级平台能够根据需要在不同层次上面向特定人群公开不同方面的数据。从长远来看,省级采集平台将建设成为一个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报表制作和信息发布、共享于一体的管理智能平台和门户系统。对省级采集平台来说,目前校级采集平台是它最主要的数据源。校级采集平台最终将建成校内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管理、分析的校级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现阶段校级平台的数据来源以人机交互采集为主,其将逐步过渡到从学校各业务系统自动采集数据,最终将统一从学校的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接口采集数据。[4]

三、省-校两级平台的应用

1.基于网络的两级采集

从数据源头来看,可能的采集方式或来源有:(1)人机交互;(2)与教务、人事、学工等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3)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
从系统可扩展性与数据质量角度考虑,数据采集过程必须支持:(1)数据的格式和逻辑检查;(2)部门、用户、专业、课程、班级管理功能;(3)分级的角色与权限管理功能;(4)基础数据的延用(即一些不可能或不容易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教师的“姓名”、“出生年月”等数据项,不用在不同的采集周期重复录入或采集);(5)消息管理、日志记录等。
从数据质量与安全角度考虑,省-校两级平台需保证数据完整、准确、及时、安全的传送。

2. 基于不同需求的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主要完成对所采集的状态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为省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从分析方法来看,常用的可能的分析方法有如下五个。
(1)多维分析,即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及其组合去分析数据。例如,“2011-2012学年全省开设计算机类专业学校的校企合作情况”(如表1所示)。
(2)趋势分析,即从时间序列分析某一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找出其规律。例如,“2008-2012年全省平均实际报到率的变化趋势”。
(3)意外分析,即从大量历史数据中找出太高、太低、变化幅度过大等异常情况数据。例如,“2011-2012学年全省实际报到率比上年降低3%以上的学校是哪些”。
(4)排名分析,即按某种分类方法的Top N或Bottom N数据。例如,“2011-2012学年全省学校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的正序排名(如表2所示)。
(5)比较分析,即从相同的角度去对不同数据集合(这里主要指子集与父集及整体、集合与其补集)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所在,并进一步深入挖掘差异原因。例如 “全省理工类学校的平均生师比”和全省所有学校的平均生师比的比较差距(如表3所示)。

3. 处于不同层次的主题分析

对于不同的分析主题,我们可以定义一定的“分析主题域”。例如:在专业层面上,我们主要分析的主题域有“专业分布”、“结构与规模”、“校企合作”和“招生与就业”;在师资层面上,我们主要分析的主题域有“师资基本情况”、“师资水平”和“师资培训”;而在课程层面上,我们主要分析的主题域有“课程体系”、“精品课程”和“教材”。
事实证明,只有真正将省-校两级的需求分别厘清、省-校两级的数据相互联动,状态数据及所有基于此的平源于:科技论文www.618jyw.com
台才能发挥更大作用。当然,省-校两级基于网络采集、基于不同层面需求的应用平台的建立是其基础。
参考文献:
杨应崧. 自源头开始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导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8(8).
陈方辉.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研究[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 ,25(1) : 26-27.
[3]郑卫东.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探索——从数据采集走向数据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12(2).
[4]赵鹏飞,许建.广东省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规范[M].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2.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