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中小学网络时代下中小学德育工作新方式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29753 浏览:1344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快捷性特点,给中小学德育带来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对未成年人成长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网络迅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学校要利用学校的网络优势,构建网络时代下学校德育新模式。引导学生做到文明上网,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克服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网民总体中,10-19岁的网民已经达到1.4亿多人,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而且现在,正以每天3万名的速度在增加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618jyw.com
。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正在迅速加大,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为中小学生打造一个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课题。
2011年9月,我们以连云港市区中学生为样本,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互联网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调研。调查显示,连云港市区中小学生上网普及率达到91.7%。未成年人触网年龄日趋降低.每次上网时间中,半个小时的占23.3%,一个小时的占24.9%,两个小时的占51.8%。上网地点以家庭为主,其次在学校上网占12.1%,在网吧上网的占9.3%。从以上数据和调查内容可以看出,网络正在颠覆以往青少年人需要在家长、老师和社区的监护下成长过程,对青少年成长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一、 网络对青少年德育的积极影响

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为青少年的德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便利的条件。
首先网络是使学生的观察视角更为宽广。网络可以让人“随时、随地、无限量、多角度”地遨游大千世界,既可鸟瞰全球、亦可细品热点,使青少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成为现实。学校和社会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快的德育素材。
其次是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充足得学习资源。网络所提供的学习资源更具海量性、储备性,更方便检索,更能体现受众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青少年多样性学习需求,有力促进了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
再次是网络为师生对话提供了平等的交流平台。网络有鲜明的即时交互性,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获得者、传播者,还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这种平等的话语权有利于青少年养成祟尚和竞争的人格、提高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二、 网络对青少年德育的消极影响和危害

网络在使青少年开阔认知视野、丰富求知载体、提升创新思维、拓展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像一个无形的有着巨大吸引力的“黑洞”,吞噬着青少年的健康的“好奇”和“兴趣”,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
1.网络的游戏性使一部分学生沉迷游戏。由于青少年心理还不成熟,意志力还比较薄弱。面对网游---这一“电子”的巨大诱惑,他们一旦沉浸其中就无力自拔。据学校调查显示,沉溺网络游戏的中学生中有70%以上的学生承认网游的刺激和冒险让自己上瘾;20%的学生认为网游中既真实又虚幻的创造性体验让自己欲罢不能;15%的学生认为网游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让自己不想上学;80%的人认为网络游戏使学习成绩和与同学交往都受影响。由此可见,沉溺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是贻害无穷的。长时间的沉溺网游有害身体健康,引起神经系统失调、注意力发散以及紧张性头痛,还会明显地导致学习成绩滑坡,旷课逃学,荒废学业。
2.网络的仿真性使学生缺乏辨别盲目效仿。未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育还不健全,他们的辨别能力有限,在网络世界中容易把所见所听当成正确的道理,以致迷失方向。而青少年自身的求异冒险的天性又驱使着他们不断探索、确证并盲目效仿,以至于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心理学生认为,青少年长期玩,容易产生暴力倾向,会形成暴力心理和暴力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据调查,长期玩的中小学生,都有过用暴力去解决的记录。近几年出现的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例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
3.网络的虚拟性诱导学生交友不良。网络的存在缩短了人际交往的“距离”,为人际间的交流提供了“空间”和“时间”上的便利。但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得电脑屏幕背后的真正面目和真正目的成为“雾里看花”,而辨别力不强的青少年往往按照自己的愿望“自由想象”来满足精神需求,不知不觉陷入困局。一方面未成年人比较单纯,沉迷于网上理想的“友情”或者“爱情”不能自拔,一旦受挫就会陷入痛苦之中,引发不良甚至违法犯罪行为。

三、 网络时代下的中小学德育策略

网络时代青少年德育工作应着眼于创新,必须探索在新的形势下青少年德育工作中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覆盖、立体化的德育体系的新方法。网络时代青少年德育方法实现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校主动、积极的引导教育。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网络时代,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优势去引导学生去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在网络时代,与传统德育相比,学校德育应该实现平台和内容的创新。
首先,要教育学生远离网吧。中小学生大多数是未成年人,政府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能进入吧,网吧的网站和游戏一般都带有明显的不健康内容,游戏一般也都是有暴力倾向,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据调查中小学生中有50%以上的学生去过网吧,有30%以上的学生经常去网吧,学生迷恋网络上网主要原因一是看不健康的带有明显内容的网站,还有就是迷恋网络游戏。要构建健康的网络条件下的德育新模式,首先要教育学生远离网吧。可以开展远离网吧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倡议签名等活动教育学生远离成年人的网吧。要有硬性的规定,在学校期间,学生一律不许去网吧。
其次,要利用学校的网络优势留住学生不去网吧。控制学生不去网吧,但不能限制学生的网络生活。网络时代,中学德育应该有新的阵地意识,主动地将德育的载体和途径扩展到校园网络上,利用学校免费的网络优势,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活动。比如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开设学生“网上论坛”或“学生网吧”,引导让学生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开展自由讨论。以学校网络教育管理中心为中心,组织学生就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可以帮助学生在学校的网站上开设自己的微博和空间,并通过比赛的形式定期评比学生的微博和空间。利用学校的网络优势留住学生,引导学生在学校文明上网。学校网络应主动建造免费开放、课余时间可以自由上网的校园网吧,吸引学生回到校园,留在校园,将学生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隔离开,并自信可以将网络开辟为德育主阵地。
第三,学校要提供更多的健康网站让学生玩得开心。由于许多网站为了吸引更多的点击,不顾国家法律提供许多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和游戏,学校要用自己的网站留住学生,就要提供内容丰富,又具有一定兴趣性的健康网站。针对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学校应丰富网上各类德育活动内容,吸引学生接受德育素养的渗透:如利用学生爱动手、竞争意识强的特点开展班级或个人网页设计制作比赛。丰富的德育形式和健康的德育内容将学生的心逐步引导到高境界的道德健康行为中。
学校应建立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选择思想素质高、信息技术强、精通心理咨询等知识的师资力量对网络资源进行过滤开发,科学确定正面网络德育主题,无痕引导学生网络德育活动,爱心疏导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确保绿络资源无污染,健康网络德育活动无阻力、畅通网络心理交流无杂音,从而真正提高网络时代下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家长以身作则的示范教育。父母要以身作则文明上网。据调查,有许多学迷恋网络是受家庭的影响,有的家长本身就网络成瘾,乱交网友。要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
3.社会营造良好的大德育环境。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应充分开发博物馆、健身俱乐部场所的教育功能,提供给青少年一个健康、良性的娱乐、健身和交往的场所,使他们在团队活动与交往中,沟通、传播和知识分享,提高对美与丑的识别能力,增强抵御和防范不良风气和行为的能力。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灵魂,要构建网络条件下的学校、家庭与社会(社区)教育紧密结合的新模式,充分整合各种德育资源,充分开发适合的多种德育形式,不断满足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整体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德育新体系,让青少年的道德生命能得以“诗意地栖居”。
参考文献
张红薇.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原因及教育对策.教育探索,2005(10).
高广生.为未成年人构建绿络环境.教育研究,2005(9).
[3] 沈德立.社会性发展心理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4] 张玮.网络让未成年人产生双重人格.未成年人法学研究,2005(8).
(责任编辑刘永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