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高效创设和谐开放高效思想政治课堂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9414 浏览:355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增强,参与意识提高,不仅注重书本知识的吸收掌握,而且特别关注社会问题,善于探讨现实问题。《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行全方位转变,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优化思想品德课育人功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效。
1.创设“群言堂”教学氛围,强化学生课堂竞争意识新课程观强调,教学时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往、互动、交流、沟通、启发、补充与构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时时交换彼此的思考、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以丰富教学内容,获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的熏陶、潜力的开发和个性的塑造,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信息交换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认识主体。政治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氛围,由学生充当教学的“主角”,让课堂充满竞争气氛,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这样就是学生的心理需求驱使为内部动机,产生积极效应,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对话式的教学策略,即师生完全处于平等地位,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有些问题师问生答,有些问题生问师答,甚至生问生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根据问题及时点拨,及时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始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种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自主意识、独立思考精神得到了尽情发挥。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改革形势,促进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学习,使其从小懂得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学生新闻播报”作为一种新颖有效的教学方式已被不少思想政治课教师所采用。有的教师每节课提前指定学生做好准备负责播报,轮流进行,有的教师则采取教师引导全班讨论的方式进行,但是我觉得还是采取“分组竞争负责制”的方式更好一些。“分组竞争负责制”的具体做法: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甲乙两个组,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二至三人,由他们负责搞好本组的工作。甲乙两组施行轮流制,每周轮换一次,轮到哪个组负责时,其组内的同学就要全部动员起来,在组长的组织领导下,分工搜集资料,大家把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听广播等途径获得的新闻材料写成书面的形式交给组长,然后由组长和副组长负责汇总、整理、筛选和校对,评出最重要的国内国际新闻四至八条,并写成内容准确,字迹工整、语言通顺的“新闻摘要”,以备到课上进行播报。学生在课上进行新闻播报后,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予以鼓励、点评、和矫正,课后学生要把写成的“新闻摘要”张贴于班内的壁报栏内,以便同学们课下学习。“分组竞争负责制”能够培养和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
2.实行开放式多渠道教育导向,强化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中,中学生有着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思想、有见解,喜好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心理学角度讲,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正在增强,喜欢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很少轻信现代结论,喜欢争论并按自己的标准进行评论。
因此,教师必须适应他们的这一特点,有目的地拓宽教学视野,实行多渠道开放式教学,把社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跃出课本,走出课堂,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去印证课本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跃出课本,拓宽视野。我在教学实践中尽量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关系,使学生以教材为本,又不拘泥于教材,以理论为依据,又不空背理论。为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我注意加大让学生学习社会的力度,及时组织一系列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或辩论,如先后就学生感兴趣的“如何看待腐败现象”,“发在国外末路穷途”、“关注伊拉克战争”等问题,进行讨论或辩论,使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将自己置身于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地位,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走出课本,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现实,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增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历史责任感。通过调查,在相信自己智慧和才干的同时,思想也得到了升华。如在讲授“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时,我设计了1979年前与目前你家在吃、穿、住、用、行及文体消费方面的变化调查表,让学生走访家长,如实填写。通过填表,教师不用给学生讲更多的道理,学生自然会明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在深刻理解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探索力也在提高,而且将书本知识化为自己的认知、觉悟、能力,使其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应引导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寻找问题,让他们跳出教材,走出课堂,到更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教师的适时点拨,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养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3.捕捉思想教育契机,强化学生自我教育意识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原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和灵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应努力寻找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点,使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育人功能的发挥自然巧妙,恰到好处,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其次,注意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使教学符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要,以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抓住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魂”,才能真正优化思想政治课育人功能,提高教学实效。
从心理学角度讲,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独立人格正在逐步建立,必然会有意识的把目标投向自己,把自己作为独立于周围世界的一个个体进行剖析,从其内在需要和主客观条件出发,为社会道德规范进行选择,进而决定自己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为此,我在德育实践中注意迎合学生这一心理需求,立足让学生自我教育。例如,有一次,在与学生交谈中,我了解到本校某班有位学,其母亲下岗在家,父亲是一般职员,在他生日的前一天,他告诉父母第二天要在家中宴请同学,让父母为他准备。母亲为此整整准备了一天,才将家宴准备就绪。次日一早,他又告诉父母,说在家了宴请同学太寒酸,要到饭馆去。其母亲苦苦相劝,也无济于事。在讲“怎样孝敬父母”这一问题时,我讲这一实例引出,以“如果你是这个同学的父母该怎么办”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618jyw.com
正从内心懂得了作为儿女应体谅父母的难处,尊重父母的劳动。这种方法将被教育者摆在教育者的地位,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这个发生在他们身边的问题,已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发展人的个性,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主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动调整自己,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积极转换角色,使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胡文瑞主编 安徽人民出版社
《当代教育心理念》: 孔锴主编 北京出版社
[3] 《教师校本研究与专业成长》:沈英主编 北京出版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