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人日薛道衡《人日思归》赏析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6107 浏览:207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薛道衡的《人日思归》因其词浅情深而传诵千古。开头二句虽笔调平淡,但是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却弥漫在字里行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后二句中,诗人以迟归结局与思归愿望相对照,更表现了诗人身不由己、思归不得的苦衷。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诗人即景生情,以平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字里行间,耐人寻味,韵味悠长,尽得含蓄之妙。
思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题之一,浓重的乡愁陪伴着许多游子诗人,同时,许多诗人也创作了数不清的乡愁诗篇,因而思乡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古代诗人共同的一个“情结”。从《诗经》(如《采薇》)开始,古代抒写思乡情感的诗篇就有许多,尤其是在唐诗里更显突出。李白的《静夜思》尤为著名,只有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可与之抗衡。在古代文学史上能与上述这两篇作品鼎足而立的就是隋朝著名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薛道衡(540—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生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540年),卒于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历仕北齐、北周和隋朝,与李德林、卢思道齐名,为当时文坛领袖。隋文帝时,薛道衡担任机要职务多年,既有文才,又有政治远见和军事谋略,因而受到名臣高颎、杨素等的敬重,名声大振,一时无双。因有才名却不受时为晋王的杨广拉拢而为其所忌恨,后因议论时政终遭隋炀帝杨广所害。
薛道衡出身官僚家庭,六岁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但他专精好学,13岁时,读《春秋左氏传》,感于子产相郑之功作《国侨赞》一篇,词藻华美,时人称为奇才。他尤其长于诗作,如他的《出塞诗》既有边地的悲怨情调,又弥漫着粗犷壮大之气,体现了北朝诗风的特点。同时,因多次出使江南陈朝,薛道衡受南方文风的影响也较深,如他的《昔昔盐》一诗辞采绚丽,对仗工整,描写铺排极为细腻,其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为千古吟诵的名句。据说薛道衡临刑前,隋炀帝曾带着几分嘲弄的口气问他:“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薛道衡诗名极著,《隋书》本传记载:“江东雅好篇什,陈主犹爱雕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无不吟诵焉”。其诗作成就之高、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游国恩先生等编著的《中国文学史》认为薛道衡“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认为薛道衡“既能于诗句中表现出那极其幽深的境界,而用字造语又很巧饰,如此奇才,安能不为炀帝所忌?”并称赞《人日思归》“颇不愧为短诗的上驷”。
《人日思归》是薛道衡的一首小诗,一般认为此诗是他使陈时在江南所作。刘餗《隋唐嘉话》卷上载:“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全诗共四句二十字:“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诗人当时“独在异乡为异客”,难免“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小诗恰恰因其词浅情深而传诵千古,为人称道。
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人日就是农历的正月初七,相传为女娲娘娘造人的日子,也是新春伊始、阖家团聚的日子。人日是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据说起源于西汉。汉魏时代以“七”为吉祥,《汉书·律历志》,用七为“三才四时”之始来解释七的重要性,说:“七者,天地人四时之始也。”《东方朔占经》和《源于:高中英语论文www.618jyw.com
岁时书》都以七日为“人日”,言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把灵辰大吉的正月初七定为“人日节”。了解了人日节的意义,就能理解诗人在看似平淡的诗句中所蕴藏的深情。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仿佛他在屈指计日,也许他主观感觉新年已过了许久,但仔细一算,原来入春才七天呀,时间过得真慢!诗人客中度岁,由旧年进入新年,因此说“两年”。在别人看来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可在满怀思归盼归急切心情的诗人那里却恰恰相反,离家七日犹如二年之久。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样熬过去的呀。诗人以平淡质朴的诗句道出了度日如年的心情。诗句一开始就告诉我们,诗人是在异地他乡辞旧岁迎新年的。从诗句的词语中可看出,“离家已二年”并不是真的离家已整整两年。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时间虽短,却已经历了旧年和新年两个年头。“七日”和“二年”的对比,表达出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后两句,诗人告诉我们,他在春花开放前就有了归家的念头,但是因为使命在身等原因,真正能动身回乡,却要落在大雁北归的日子之后。大雁是候鸟,每年秋末冬初到南方越冬,春暖花开之后北归故乡。诗人想到春天来了,大雁就要从南方飞回北方的故乡去了,自己却不能回归家乡,落在了大雁的后面,这是多么令人无奈和惆怅。在后两句中,诗人先说“人归落雁后”,再说“思发在花前”,以将来迟归的结局与念念在心的思归愿望相对照,更见出诗人身不由己、思归不得的苦衷。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归乡了,可是现在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北归,诗人却无法回去。看看别人都能与家人共度佳节,自己却因皇命在身,出使陈朝,远离家乡,不能与家人共度这美好时光。离家虽然才短短七日,在诗人看来却犹如二年一样漫长,更何况还有多少个七日才能回归故乡呢?诗人渴望与亲人团聚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可这思归盼归的心情,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早早地萌生出来,要是真的到了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时候,这思归盼归的心绪又该萌发多少呢?
这首五言小诗写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在新春佳节时刻渴望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普遍心理,“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古诗十九首》之十四)。诗人即景生情,以平实自然、精巧委婉的语言,表达出他深刻细腻的情感体验,充分展示了他驾驭语言文字的深厚功力。诗人把思归盼归之情融入到九曲柔肠之中,诗句朴实无华,耐人寻味,归念绵绵,韵味悠长,尽得诗家含蓄之妙。当日文坛领袖,岂是浪得虚名?
应当指出的是,自南朝出现“永明体”与沈约提出“四声八病”说之后,中国古典诗歌逐渐走上了格律化道路,至盛唐方完成这一转变。薛道衡的诗歌创作正处于这个转变时期,这首五言小诗也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尽管前二句在平仄上还不完全符合格律的要求,但其对仗已相当工整,如“离”对“入”、“家”对“春”、“已”对“才”、“二年”对“七日”,用词十分讲究。后二句无论平仄还是对仗,已很符合格律诗的要求了。由此看来,薛道衡受南朝文风的影响的确比较深。
(张继红河南省焦作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45400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