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把握教学细节,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更新时间:2024-04-20 点赞:6464 浏览:2156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教师要提升认识,坚持以人为本,要了解学生,合理设计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会学、愿意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在新课改精神下,扎实训练,科学拼搏,不断学习,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把握教学环节,特别是重视教学细节,才能使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教育探讨重视细节教学革新实践感受
目前,教学细节是紧跟课改步伐的。以新课改教学理念为主线的教育探讨要做到对教学细节把握的成功,必须熟悉和理解教材的编写规律、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环境情况。由此,数学教学中教学细节的合理运用是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改教学革新精神的重要内容。结合数学学科情况,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把握教学细节?

一、切入点要自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的引入时间不同,最后得到的数学效果也就不同。如果引入早了,会让教学进程过于急促,晚了会使得教学语言啰唆。
[课中点击]情景引入,开始播放“生日快乐”歌。老师问:“同学们,自己的生日知道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又问:“对这些知识,你们还了解了什么?”同学们的回答还是以生日为题,有的说父亲的生日、母亲的生日。这时,老师开始板书年、月、日,开始了下一步的学习。
[课后点评]前面所讲的例子引入点是在生日情景中,这样只会让同学们沉溺在生日情景,谈得多是生日知识。老师要能以同学们答出的生日中抽取出年、月、日的专用术语,让同学们知道学习探讨的对象不是生日,是生日情景中年、月、日的相关知识。老师在同学们说出生日后,先板书年、月、日,再指着板书让同学们说,对年、月、日还知道什么,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就会说出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等相关知识,这样就会准确地切入课题,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进展过渡要自然

在数学课堂中,有好多知识点是完全可以“改造”的,比如,增加深思不足、减少平铺直叙、运用减法或者加法等,使同学们学习知识不平淡、不机械,使其成为进展同学们思维的创造点。能达到这些要求,就需要老师要对教材进行开发,让教学设计灵活、灵机。
[课中点击]老师:“同学们,你们想了解怎样能记住小月和大月吗?”学生:“想知道。”老师采取电脑进行演示,用拳头帮助同学们记住小月和大月的有效策略。同学们跟着电脑的动态,用右手在左拳上比划12个月。
[课后点评]老师用拳头记忆小月和大月,可以演示一半,就是示范1月到6月的记忆策略,然后以此为进展点,同学们去创造7月到12月的记忆策略,同学们可能会利用一个拳头以起点重复演示,也可能会利用双拳来演示。这样把原有教材内容,进行“挖空”处理,同学们会加深印象,还会学会创造。

三、设计过渡语,使教学更加顺畅

数学教学的内容大多数是通过活动的形式显现。正是由于活动的具体内容、要求以及形式不同,造成了活动板块间的割裂。老师要通过设计过渡语言策略,弥补“裂痕”,使教学环节融会贯通,以而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课中点击]老师必须通过设计过渡语言弥补“裂痕”,让每个教学环节融会贯通,达到预期效果。老师:“同学们想了解别的策略来记忆大月和小月吗?”学生:“想。”这时,老师演示顺口溜: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30天,我们要记牢。同学们读后,老师再对“腊和冬”进行着重解释,要求同学们认真理解,并要求背诵。
[课后点评]上面例子中,老师补充了利用顺口溜帮助记忆大月、小月的策略,让同学们巩固了知识,扩大了同学们的知识面。但是,老师不应该“孤立”地处理顺口溜,应该促成顺口溜与其他教学资源“联姻”,共同为数学教学服务。例如:老师可以不完全解释顺口溜的意思,让同学们把顺口溜与板书相结合,以中领悟“腊”“冬”代表的月份,同学们会发现顺口溜中遗漏了2月,而引发质疑,然后再把后面一句换成这两句:“闰年2月29,平年2月28。”

四、联系实际,合理设计

老师采取这种教学设计,可以起到发挥学生能动性的作用,培养学生探究不足的习惯,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学习,以而激发学习兴趣。
⑴老师在教学历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到处处有数学,以而爱学数学。这样的数学设计,抓住了学生认知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同时不失形象性。⑵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切实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⑶安排合理的提问与讨论,充分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⑷在教学历程中适当提出质疑,让学生进行检验,培养其思维能力,让其积极主动寻找不足,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

五、通过质疑,自主实践教学

⑴要充分挖掘教材,用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作铺垫。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实验后,归纳出圆周长和直径间的倍数联系。老师要趁机引入π,完成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教学;⑵注意思维策略的培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⑶要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主动探究不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