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涵咏且切己体察

更新时间:2024-03-08 点赞:19913 浏览:920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中国古代教育的历史中,不少教育家对如何读书多有论述,虽不免带有时代的烙印,但深思而慎取,其中不免精华。虚心涵咏,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反复咀嚼。切己体察,是指读书穷理,要用切身的感受去读所有的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即亲自实行、亲自去做,体现了重视实践、深入实践的精神。两者各有自己的优越性,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由此教学中,应重视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并举,取长补短,有效结合,相得益彰
关键词:虚心涵咏;切己体察;接受学习;探究学习;有效结合

一、单一探究性学习与农村英语教学的不和谐

切己体察,是指读书穷理,要用切身的感受去读所有的书。读书不能纸上谈兵,要躬行践履。这是儒家传统的为学策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陆游提出的主张之一。躬行践履,意即亲自实行、亲自去做,体现了重视实践、深入实践的精神。这对应着课程理念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体验、参与、实践、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探讨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不足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而课程实施历程中却出现了摒弃接受学习盲以探究学习的现象,以而产生一些不良现象
现象一:农村学校硬件软件尚不够改善,教学资源不足,普遍都是大班教学。虽然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但由于班级大,成员综合水平不一,很多学生参与不进来,教师不能有效参与点拨。在任务合作活动中并没有成功的体验,反而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不足没有有效解决。
现象二:农村高中学生之前接受英语训练较少,普遍有着英语基础薄弱现象。对于课堂表演讨论等教学环节学生虽然很感兴趣,体现积极,气氛非常活跃,但是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他们在用英语表演时错误百出,更多的同学是在看热闹,不能清楚理解和参与,由此收效甚微。
现象三: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再加上教学工作繁重教师的教学观、教学策略并没有应教材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出现了“换汤不换药”的局面,即很多教师仍利用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策略,而讨论演示以及合作仅仅表于形式。

二、接受性学习在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有着必要性

朱子曰:“凡读书且要熟读,不可只管思。读得通贯后而义理自出。以这段话,可见熟读之重要。熟不熟,又往往与精思有密切联系。所谓精思,就是要把书读通。《论语?学而》中有“学而时习之”,《论语?为政》中又有“温故而知新”之说,意思为读书要反复地读,这样才能真正领会其中的含义。传统的课堂教学受上面陈述的思想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让学生进行着“模仿、记忆”式的接受性学习,这种“模仿、记忆”对于英语学习,特别是农村高中学生有其特殊的作用。
1.有助于知识系统的形成。英语是一门语言,其特点在于知识面广,多,杂。探究性学习需要以接受性学习为基础,不具备足够的英语知识基础而进行的探究性学习,其效率必定是低的,必将是形而上学式的探究。农村高中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不具备单一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并且如果大量的知识都靠探究性来积累的话,那么不知学生何时才能积累起雄厚的知识基础以进行高水平的探究性学习。相比而言接受性学习中的模仿、记忆更易于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性。
2.有利于学生较快、较准确地理解英语语法,理解有关知识。在以这种学习方式为主的英语教学中,教师精心的讲解,扫除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使学生少走弯路;再则,学生在听讲时,听觉、视觉系统同时发生作用,这比学生独立看书更有利于形成知识表象。

三、且虚心涵咏且切己体察,两种学习方式合理运用、有机结合

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们。”学习的进行在一定的程度上需要具体的经验做支柱,而探究性学习是获得具体经验的途径之一,以这个作用上讲,它是接受性学习的基础。其次,在探究性学习中要运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包括接受式学习中获得的知识,通过运用这些原有知识使新学知识得到理解与巩固。英语教学中应将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效融合,正确处理好“模仿、记忆”与“自主、合作、探究”的联系,虚心涵咏且切己体察,在“模仿、记忆”的基础上进展“自主、合作、探究”,两者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1.探究性学习激发学习为接受性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以视频、图片等设计某种情景,然后提出来不足。让学生根据这种情景与学习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共鸣,以而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观察到的现象、呈现的情景发生碰撞,产生联想,形成比较,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以而避开了教师干巴巴的纯论述讲授,使学生的探究和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创设的情境要有利于不足的产生,质疑意识的形成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使创设的不足情境成为所探究的不足与所学知识的桥梁。

2.灵活交替运用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使其相得益彰

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实际教学条件的不同,可采取灵活运用讲授方式、探究方式进行教学。需要用讲授的内容用讲授法,使学生高效率地获得知识,构建知识系统;适宜用探究的内容用探究法,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教师应将两种策略有机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发挥两种学习方式各自最大的优势。

3.监控与引导两手抓发挥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

教师要真正成为探究性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必须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开阔自己的视野,除了专业知识外,平时还应当涉猎科学、艺术等诸多领域,以而使自己站得高、看得远,具有比学生更丰富、更详尽的资料。而在传统的学科教学中,不少教师角色单一,知识面少,知识构成单一,这样就很难满足当前学习方式的需求。而学生在这种主动、自主的学习历程中,也应该具备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才能够自主地去发现和解决不足。其次要避开学生的课题探讨活动随意游离和放任自流,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手段适时引导、适度监控,使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
曾国藩提倡读书需“挈长补短”,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各有其优点,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探究需要接受性学习为基础,帮助其构建知识系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渗透探究的思想,躬行践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在接受学习中引入探究策略,在探究历程中融进接受学习,以而使传统的讲练结合、模仿记忆等常用的“接受性”教学策略与新课程革新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机、高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以求更好地推动学生的进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