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如何培养中职学生良好规则意识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31551 浏览:14517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新形势下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各种社会思潮涌入山区,同样影响着身处学校的学生。特别是个别外出务工人员和中途辍学学生到外地接受到一些不良的思想,因其身份的特殊性更容易让在校学生受到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山区学校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就显得更为重要,也更为艰难。

一、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始终贯穿以下原则

1.参与“规则”的制订,优化“规则”系统

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班级,是规则意识培养的主阵
地。对于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历来有之。比如:每学期开学时,班主任都会组织制订本班的班级公约、班级班规、班训……长期的探讨和实践也使得这些变得丰富、成熟,并且不断地推陈出新,形成了班级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也正是这样的辛勤探讨,催生了新的理由。
现代教学和网络联系日渐紧密,一些班级管理者开始“坐享其成”,百度一下,复制一下,粘贴一下,排版一下,再打印一下,班级“规则”纷纷出台,这些缺少了学生参与“规则”,精巧细致但却脱离实际——毕竟参考不等于抄写。还有一些班级管理者倒也注重学生的参与,于是将工作“完全”交给了学生,先是“动员”,然后“征集”,最后通过。我并非是完全否定这样的做法,但作为山区学校的中职学生,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理由毕竟还不是很全面,缺乏客观性,如果教师对此过程完全不加“引导”,这样制定的“规则”必定教育论文为其后的实施埋下隐患。
因为以本质上来讲,这些“规则”的制订只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培养的“载体”,最重要的一环还是如何将这些“规则”落到实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就会发现最初制订的“规则”有着很大的漏洞。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班级管理者就必须考虑是重新制
定,还是“马马虎虎”“随意而行”?很多班级管理者会心存犹豫。毕竟班级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如果因为这些“规则”花费过多的时间,势必会对其他的工作带来影响,于是乎面对这样的理由,很多班级管理者都会采取“消极”“放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就这样,本就不完善的“规则”在不“正常”地实施着。

2.督导“规则”的实施,及时疏导落实

一些管理者在制订完班级“规则”之后,都会将遵守“规则”的“督查”工作交到学生手中,这本来是一项调动学生主动性,充分发挥“规则”作用的措施,然而正是因为教师的过于信任,导致了“规则”权威的缺失。毕竟,学生执行“规则”还缺乏一定的“效度”,他们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三分钟热度”,刚开始也许不会发现什么困难,因为毕竟是经过集体讨论的,大部分学生还能够遵守,但时间一久,有些学生就会发生动摇,对当初制订的“规则”提出异议,甚至拒绝遵守,这时的“执行者”就会用“规则”来对这些学生进行处罚。当然,严格执行是必要的,但“执行者”显然缺乏必要的技艺,过于生硬的执行可能会导致同学之间的矛盾。如果这时候老师不能及时予以疏导,会打击“执行者”的积极性。当然,还有一部分“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显得过于软弱,迫于面子思想会产生“大家都是好哥们”“不就是个摆设,干嘛那么认真?”……
长此以往,“规则”变为了一纸“空文”,当初的约定变为彼此间的“相视一笑”。

3.带头遵守“规则”,增强人格“意识”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制订出一套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规则”,及时地加以引导,构建起人人参与,相互监督的学生组织,学生的“规则”意识就能得到良好的培养。然而,在现实教育中,学生在将目光投向学生的同时,也在投向老师。在教育工作中,我计划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沟通家长;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了后进生的信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之后,转化工作就容易多了。
作为老师,我们希望学生按照“规则”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树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我们更重于说教,更善于说教。殊不知,千言万语不如让学生真切地看到我们的行为,让规则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让他们以我们身上感受到“规则”的力量,增强规则
意识。
增强规则意识教育“困局”,需要教师贯穿始终,以规则的制订到落实,都需要教师“有水平”地参与——既要懂得积极参与,又要懂得“适时”“适势”参与,更需要教师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为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树立好前进的“灯塔。
我们是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规则意识对学生更重要,现就如何培养职校生的规则意识谈谈我的看法。

二、父母和教师在良好的规则意识培养中,应共同遵守以下几条原则

1.以身作则

父母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注意做第一次,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以致后来一误再误,成为第二天性,所以要叫学生做得好,教师必须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得好,不要有例外。因为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做老师或父母的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让孩子以小做起,一个小小的例外,就有可能破坏已成的习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做”。“做”这个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感觉的,还是神经的,都要靠“做”。所以凡是学生能做的,都要让他们自己做。

2.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持之以恒是养成规则习惯的必要步骤。不断地做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单是知而不行,单是论述而无实践,样样事情都不会成功。教师应让学生多接近自然和社会。走进自然和深入社会是养成孩子良好规则的有效途径。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材,活的教师。教师和家长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教学论文:
(1)严格约束,规范训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教师只有形成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的约束氛围,才会在学生的心灵中烙下良好习惯的印痕。如学校规则的训练:在楼道里行走慢步轻声靠右行,不说笑打闹,课间不奔跑追逐,不大声叫喊,学会休息和游戏,学会礼貌待人等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个别接触,个别谈话
及时了解学生的观点,知道事实的真相,双方易于接近,规则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有着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策略教学论文,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规则。规则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采用强化办法
中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教师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办法,让学校与班级联合强化,小组与个别结合强化。通过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必定教育论文取得良好效果,强化法可与学校的常规管理相结合,学校可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规则习惯的形成情况,确立强化训练点,使班级、学校上下一致强化训练,如,在楼道里养成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以确保教学楼内秩序,消除安全隐患,礼貌待人,遇到老师和领导要喊老师好等。对于不良行为的学生要采用科学的矫正策略教学论文。科学的策略教学论文来源于教师的学习和实践,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意总结成功经验,自觉提高自己科学育人的能力。
总之,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需要一个大的环境,但是这个大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我们要以身边的小事着手努力培养中学生的规则意识,营造一个处处遵守规则的环境。
(作者单位 云南省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