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爹,城里哑巴

更新时间:2024-04-21 点赞:14637 浏览:676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局长衣锦还乡,专程接老爹进城。
车子蜗行在进村的山道上。这条路局长太熟悉了,中学六年,以村里到乡里,以村里到县城,几乎每周都要往返一趟,晴天满身灰,雨天泥,可受罪了。现在虽然改成水泥路,可还是沿袭了原先的蜿蜒线路,七扭八弯大摆长蛇阵。不到十公里的路,足足开了半个小时。用驾驶员小李的话说,那真是“打颤,双手哆嗦,双目赤红。”到村里,拜访长辈,每家派发一袋礼物,接了老爹返城。车上,老爹没说一句话,眼睛一直盯着窗外,以车前镜里,局长瞥见老爹悄悄拿袖口擦眼角。
老爹到了省城,就显出他的土气来,或者说大城市无限放大了他的俗气。老爹第一次走出居家小区的大门,就洋相不断。走在街上,看到一排排高楼随时要倒塌下来一样,车子长虫一样看不到尽头,路人蚂蚁似的黑压压一片,老爹就感到头晕目眩,脑袋嗡嗡响。刚想过马路,一辆车子就“吱”地在身边急刹车,车窗摇下来,一个染黄毛的小青年对着他稀里哗啦一顿骂。一个大盖帽慌忙跑过来,把他拉到一边,叽里咕噜对着他训话,老爹眉头拧成一个大问号,茫然不知所云,也叽里咕噜回了几句。大盖帽听了直摇头,指着绿灯示意他过去,老爹就跟在几个行人后面走过去了。到马路对面,老爹不往前走了,他的犟脾气上来,就站在那里傻呆呆地看红绿灯。看了几遍,老爹才看出门道,红灯亮,车子跑,绿灯亮,行人走。明白了这个道理的老爹就无比气闷,心想还是在村里好,没有乌龟车,闭上眼也不怕走岔道,人多了还能边走边唠嗑,热闹着哩。老爹转过一条街就沿原路返回,一来怕走岔路,二来怕遇到烦心事。走回小区门口,脚还没迈进去,穿制服的门卫就紧走出来,拦住他,不让进。老爹犯迷糊了,自己出门还没一炷香的工夫,咋就不认得自己了?这人顶少小自己一轮,咋这般迷糊,难道城里人都这般迷糊?犯疑间,一辆乌亮的车子在他身旁停下,喇叭叫个不停,门卫慌忙撇下他,跑进门房摁了开关,门就自动拉开一条道,车子突突窜了进去。接着又有几辆不同颜色的车子进出,门卫都笑眯眯地打招呼。老爹逐渐明白过来,明白过来的老爹就不住摇头,城里人只认车子,不认人,更别提自己这般的乡下老头。老爹没法说清自己的身份,也记不清儿子的手机号码,门卫也无法明白他的“鸟语”,坚决不放行,老爹只好站在门房边,呆呆地看各色车子和衣着光鲜的人进进出出。幸好临近下班,媳妇下班回来看到他,到门房打了招呼,门卫这才认真扫视他一遍,点点头,冲他笑一下。老爹没明白啥意思,也冲他笑一下。
在城里呆了一段日子,好多事情老爹还是琢磨不透。比如,城里有些女人不喜欢生孩子,却买了猫狗养,喂鲜鱼、肉肠、牛奶,比人吃的还好。城里人对动物这般有爱心,人情味却很淡。有一回法学论文,他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倒在路边,表情痛苦,很多人围观,就是没人上前帮忙,他急了,骂了几句老家土话(当然没人听懂),上前把老头搀扶起来。一会儿,一辆急救车把老人接走了。老爹就想不明白,城里人生活好了,咋德行却这么差?想当年,儿子八岁那年得了一场急病,还不是多亏了村邻连夜背着赶到乡卫生院,才捡回一条命。人活一辈子,谁能不碰上个疙瘩事,谁不需要别人搭把手,到哪不是这个理?老爹回家把这事跟儿子说了,儿子说做得对。老爹却感觉儿子说话像没下盐的菜,寡淡淡的。
城里的生活闷得慌。天大抵都是灰蒙蒙的,像挂了一块脏抹布。晴好的夜晚也寻不见几颗星子,少得冷清,时隐时现,像些迷途的孩子,让人揪心。街上到处都闪着五颜六色的人造光,老爹的眼就不够用了,要细眯了瞅东西,久了还会无端流泪。很多店铺还整夜灯火通明,人来人往,不知疲倦。老爹就很迷惑,难道城里就没有夜晚,难道城里人晚上不用睡觉?老爹格外怀念乡村的夜晚,能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劳作一天,枕着满屋的泥土气息,听着蛙子的欢叫,想着稻子拔节的情景,就能酣然入睡,一觉天亮,精气神足。
在外头老犯迷糊,家里也不舒坦。上厕所得坐瓷砖马桶,不像蹲茅坑拉得畅快;晚上得睡软塌塌的什么“思”,不像木板床睡得踏实;吃饭不能狼吞虎咽,得把鱼骨头肉架子吐在碟里,等等,做啥事都讲究。老爹六十多年来的生活习惯都被打乱了,人像一下子被抽掉筋骨,往日的精气神都跑了,整日蔫头耷脑,像遭了秋霜的老茄子。
老爹满腹心事,却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儿子也难得跟他唠家常,一则儿子应酬多,晚上指不定一些回来,二则儿子已经差不多遗忘方言,交谈变得格外吃力。老爹不明白这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进步?人一旦离开生养的土地,就会逐渐把这里的东西遗忘,包括服饰,包括言行,包括习俗,包括骨子里流淌的血脉,这算不算忘本?老爹觉得自己的生活能力严重弱化,远不如10岁的孙子,自己像是一下子以80年代穿越到21世纪,茫然不知所措,吃喝好,却不自在,像笼中鸟。
来城里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老爹惦记着孙子。孙子只在每年春节前后跟儿子媳妇回乡一趟。孙子长得虎头虎脑,个子像地里的庄稼,一个劲地往上长。孙子读三年级了,一周上五天正课,周末还要媳妇陪着学什么洋文、钢琴,忙得陀螺转。老爹根本没法跟孙子交流,孙子动不动就蹦出一句洋话。孙子大了,也嫌老爹土帽,出门不跟他走一道。老爹就寒了心,都说隔代亲,他却是想抱孙子都难。想起村里那些老伙计爷孙逗趣,心里很不是滋味。有一次,老爹看到孙子拿水果刀在削苹果玩,雕成一个人头,后来扔进了垃圾篓。老爹心口像被刀子刮了一下,他想起当年,儿子偷吃别人一只苹果,被他拿荆条狠狠教训一顿。现在生活是好了,可也不能这般糟蹋食物啊!他捡起苹果,板了脸,训了孙子几句。晚上孙子就不吃饭了,关在屋里不出来,任凭媳妇磨破嘴皮也没用。媳妇数落几句,老爹心里窝火,也没吃一口饭菜。
坦白讲,媳妇还算漂亮贤惠,说话轻声细语,不似电视上那些妇人横眉竖眼,尽挑老人毛病。可媳妇是正宗的城里人,不像村里的媳妇贴心贴肺,也染了城里女人的娇贵脾性,不爱干家务活,每周都要雇人打扫卫生。老爹估摸一下,也不过个把时辰,媳妇就塞给那人一张“毛大头”。一张“毛大头”,是他一年辛苦耕作收入的五十分之一,能买几十斤白花花的大米。也就是说,城里人100个小时赚的钱,就够他一年的收入了。农民真贱命!老爹心口堵得厉害,像当胸被人重重砸了一拳。难怪这些年,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田地荒芜越来越多,只剩下几个老骨头守着祖辈吃饭的家伙。那可是肥得流油的土地啊,祖祖辈辈骨子里流淌的血脉啊,养育了多少代人啊,说荒废就荒废了!
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