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制高职数学课改实施困惑与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9207 浏览:3413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高职数学课程是为了适应我国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而设置的,它的作用在开阔思路,提高理性思维能力;增加知识,提高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专业课程学习,提高就业能力等多个。但高职数学教学仅仅用两年的时间,要求完成几乎高中全部内容和高数内容。时间紧,任务重,加上学生差,如何教学教学,是每个任课老师值得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的地方。
1 困惑——教学内容的删减不当可能影响教学的
美国探讨委员会1989年发表的《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的报告中除了“定理和论述外,数学了有特点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方式,建立模型、抽象化、最优化、逻辑浅析、以数据推断,运用符号等,它们是适用并且强有力的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方式。运用这些数学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方式的经验构成了数学能力,在技术,已的智力,它使能批判地阅读,能识别谬误,能探察偏见,能估计风险,能变通办法。高职院校也已经意识到数学的价值,是学校都把数学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但与此,老师有的章节与学生学习专业无关,不讲,简单地一带而过。这也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了可能,所以,做法给高职院校所。
众所周知,数学的学习有很强的条理性,分步计数原理告诉,解决理由要,这之间是乘法联系,有解决,那么,解决理由的可能性就为零。所以,教学生解决理由是两个的理由:,完成事件的思想,,完成每的可能性都要达到100%。跳跃的章节很可能会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因该知识的匮乏而影响解决理由的能力,进而产生数学无用论!
另一,学生的学习仅为了专业,学生的将来也仅用专业服务社会。人的生活科学严谨的态度,批判革新的精神,用辩证的眼观看待世界和变通的策略教学论文解决理由。数学是文化,具有性、运用性、适应性、先进性和教育性等特殊性质,具有任何教育都替代的作用。试想,很功利的,单一的,建立在学生死记硬背上的数学教学,如何能培养学生的诸多品格呢?
,数学的作用仅为专业课服务,而最大可能的发挥它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教育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十分的。数学对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作用非常。我国高职高专课程设置论述知识还不太完善,课程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出发点该停留在内容的删减,而以如何更快更好地学完数学课程出发。
2 对策

2.1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课堂教学方式

高职数学教学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策略教学论文的综合运用,授课中在教材的、难点、疑点处地启发性的理由,学生积极深思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学生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然后教师给予的,并归纳、总结,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性。
高职学生数学参差不齐,学习兴趣有差别,继续沿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方式、教学要求显然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会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可分层教学,将内容分为要求和提高要求,要求是学生都要掌握的,而提高要求则较好的学生,学生有选择地听课,目的是让学生在最适合学习的环境
中最大的提高。
希腊数学家普罗克洛斯说:“数学是这样学科:她提醒有无形的灵魂;她赋予所的真理以生命;她唤起心神,澄清智慧;她给的内心思想添辉;她涤尽有生以来的蒙昧与无知。”这说数学是严谨而深刻的科学,它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诚实守信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等等。这些数学素养,又能脱离数学,活跃于活动的领域,长久的发挥积极的作用。

2.2革新教学手段

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把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积极探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课件开展多媒体教学;计算机工具数学计算,以Mathematica软件绘制空间曲面、演示傅立叶级数的生成;上数学建模试验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抽象的教学要点易懂,对教学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高职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3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数学考核形式

为了适应加强对学生数学素质、能力考核的要求,配合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教学论文的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对数学的考核方式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考试可笔试、小论文、口试考试、数学实验、课堂提问、作业等方式综合评定。将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两:一是平时成绩(占40%),平时作业、课堂提问、上课发言、数学实验成绩、小论文等;二是闭卷考试成绩(占60%),这以题库抽题的方式组卷,实行教考分离,考核学生、计算能力、数学的运用,按传统的考试方式,限时完成。实践证明,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考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于学生端正数学学习的态度,克服恐惧感;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于培养学生以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理由的性和创造性。

作者介绍:戴素林(1982-),男,江苏省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