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食品,光饼,古代方便食品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5667 浏览:199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方便食品指的是包装完好、卫生安全、便于携带、可(或经简单加工)食用的食品。现代的方便食品简便快捷,花样繁多。一般方便食品的产生是现代生活节奏的促使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其实,在我国古代已经有了不少方便食品:
锫鍮:流行于南北朝时期的方便食品。做法是,发一大盆面,堆案板上搓,搓出来庞大的圆环,然后下油锅炸,炸到两面焦黄,捞出来控油,挂到墙上,远远望去跟大车轮子似的。遥想当年,南北朝的前辈们驾车上路,车后大概会挂一只炸好的锫鍮,就像今天越野车后面必定挂备胎那样。走到半路,前辈们饿了,把“备胎”取下来,抱着啃,咯吱咯吱,香极了。
守山粮:明代的方便食品。加工挺:大萝卜洗净,剁掉根须,刮去青皮,摆锅里蒸熟,冷却后,倒盆里,捣成泥,倒进模子,脱成砖坯,摞,自然风干,然后用来筑墙。清代名医王士雄说,该食品是用来防兵防匪,哪天战火一起,全城戒严,市民们出去采购,等到面缸见底、米囤空仓的时候,以墙上凿下一块砖来,扔锅里熬粥喝。此物贵能防守,所以叫“守山粮”。
光饼:明代的方便食品。传说抗倭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连日阴雨,军中开伙,戚继光便下令用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穿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消息传开后,沿海各地的百姓争相为军队做光饼。光饼名称以此流传开来。助戚家军平倭有功,据嘉靖帝赐名曰“继光饼”。也该饼略带咸味,又称咸光饼。
耐饥丸:清朝的方便食品。做法是:半锅糯米,炒到发黄,倒石臼里晾着。再蒸半锅红枣,蒸熟后,去皮去核,也倒到石臼里晾着。然后用大杵使劲捣,把石臼里的糯米和红枣捣烂捣匀,捣成糊状,再挖出来,团成鸡蛋大的丸子,铺在苇叶上晒干。清朝人李化楠说,耐饥丸最能耐饥,吃一丸,保半天不饿。他在浙江余姚当县令的时候,曾经号召广大群众趁丰年多制些耐饥丸储备,遇上灾年无粮,取出救荒。
千里面:清代的方便食品。于现在的方便面,之所以叫它“千里面”,是它易携带、易加工,是旅人的好干粮。康熙年间的美食家朱彝尊在其名作《食宪鸿秘》中记载了它的做法:面粉加盐加花椒粉,和成面团,擀成面片,切成面条,下锅煮熟,然后捞出,上锅蒸,再用油炸到半黄,放凉,用牛皮纸高丽纸包。其吃法也跟现代方便面,盛到碗里,滚水冲开就行了。当然也放锅里煮,搭配些青菜。千里面也搭配料包。朱彝尊《食宪鸿秘》里载有香蕈粉、虾米粉、茴香粉、姜粉、芥瓜粉的做法,这些“粉”无一将某种蔬菜或作料烘干磨碎研细,以便存放和携带,煲汤的时候也更入味。
罐头:清代的方便食品。道光年间的美食家薛宝辰在《素食说略》中写道:能做罐头的食物不止水果和肉类,冬笋也做罐头,蘑菇、栗子、黄瓜、菱角也。清代已经会做罐头了,种类繁多。薛宝辰又说:罐头食物的口感不大新鲜,但可备不时之需。
炒面:清代的方便食品。炒面迄今仍在流行,是北方常见的方便食品。不过古时炒面的做法跟今天不同。把面粉炒熟后,趁热加点儿芝麻酱、花椒末、茴香粉、精盐,然后拌匀,摊开,晾凉,盛进陶瓷罐’子里,密封。吃的时候,滚水冲开,筷子搅匀,不放糖,炒面是咸的,味道更香。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