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开启高中语文教学金钥匙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16692 浏览:719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提要:在对话教学中师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共同去发现、探究、创造、天生,教学相长,完成人本塑造。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探讨:

1.学生与文本的对话;2.学生与现实生活的对话;

3.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关键词:对话教学同等合作沟通启发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同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新课标所倡导的“对话教学”是一个新的策略。什么是“对话教学”呢?刘庆昌先生的探讨:对话教学是的、同等的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是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是创造的、天生的教学;是以人为目的的教学。对话教学的终极产品是具有对话理性的,具有社会交往、沟通对话能力的人。而高中生在生理、心理上趋于成熟,有张扬的个性,喜欢与人交往和希望被人欣赏。因而,我个人以为高中语文教学应该积极地开展对话教学。
如何开展“对话教学”呢?

一、让学生直接与教材——文本对话

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是学生主体直接接触古今中外大量范文的好时机。为了让学生与课文直接对话,我们甚至事先不限定什么目标和目的,完全让学生无功利地接近文本,充分自由地接近作者的心灵,去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当然教师可以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须的阅读背景资料(作者情况、写作时间、写作缘由、写作意图等)。让学生充分地与课文文本进行对话,让他们在对话过程中获得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使文本的作用处于不断的、被创造性的理解活动之中。

二、学生与现实生活对话

语文教学的活水在生活之中,处处留心皆语文。语文教师是人师,应当启发学生树立“交往即学习”的观念,自觉将自己与人的交往过程转化为学习语文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由学堂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迁移。走进生活,与丰富多彩而复杂纷繁的现实生活直接对话交流。以生活中筛选和获得活的知识信息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以而又超越现实生活,走向现实与艺术结合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好天地。如在《拿来主义》教学中,由文本所提倡的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联系革新教学论文开放大潮中的很多实际不足,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去看、去想、去议,让学生明白面对现实生活中多元化的文化现象,我们应该有的态度和追求。学生通过对身边衣食住行的调查,发现了很多不足,“韩流现象对当代中学生的影响”、“哈利波特的冲击背后”等。

三、对话教学的方式可以是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进入“对话”状态,双方都必须是同等的。然而“差别”是客观有着的,学生相对教师是幼稚的“对话者”。因此“同等”并非简单的相等,而是承认并正视“差别”的相互认同和相互尊重的意识和态度。师生之间的差别又主要是学生比教师差,即年龄、知识、经验、策略诸多方面的不及;其次才是学生有比教师更旺盛的生命力和求知。师生之间人格的同等是对话的条件条件,学识上的不同等则是对话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进行、同等、自由的对话,与学生公平辩论,采用一切机智和手段,最大程度地“挑逗”起他们强烈的对话。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始终是设计者和指导者,不仅制约教学论文着教学的进程,而且创造性地调节着学习的节奏与火候,内容的疏密深浅程度和教学目标的标志,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教学论文者、合作者、服务者。
同时,课堂教学也是一种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群体学习活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由自我封闭的学习转向同学间相互合作对话、让学生相互把自己的观点、看法、思索、疑虑都说出来,甚至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辩,这种对话可以达到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展的良好作用。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有的学生提出了对徐志摩的再熟悉,有的肯定他的飘逸、潇洒的诗歌风格;有的说他不知穷苦大众,只停留在他自己的浪漫唯美的小天地;有的以为徐志摩先生是追求“爱”“美”“自由”的;有的则以为他不受羁绊才华和潇洒空灵的个性。针对同学的争辩,我专门拿出一节课让他们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有些同学为佐证自己的观点大量查阅了徐志摩先生的生平和一些诗作,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己探讨、探讨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有趣、有价值的活动。学生之间的互相对话,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思维和革新教学论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和素质,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进展个性,获得成功。
以往语文考试,只是片面地考查了读和写的能力,听和说的能力历来是语文的考试盲点。长期如此就造成了学生不会说话。试问能有多少人在大庭广众下围绕一个话题,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思路清楚,并且语态、语气恰当,声音洪亮,能够说服对方?又有多少人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有分寸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然而,说话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比读和写的能力还重要。因此开展对话教学能突出语文教学语言这一本质,能充分张扬高中语文教学个性,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好途径。
参考文献:
[1]李维鼎.《对话三题》.语文教学探讨.2003.
[2]赵明.《在探讨中走进新课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
[3]丁钢.《革新教学论文:新世纪的教育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变革的气力教育革新教学论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