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民间沟通信息成本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16007 浏览:705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降低行政成本”,同时创造条件,“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降低沟通成本,加强政府公民沟通。本研究提出,当前政府与公民之间存在沟通的障碍,政务信息的沟通过程与经济系统一样,也存在信息成本问题。信息成本由政府与公民双方承担,隶属于交易成本范畴,政府公民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务信息产权不明确、政府公民沟通的信息结构、政府公民沟通的信息间隔是政府公民沟通中产生信息成本的具体机制。在制度确定的情况下,通过缩短政府公民间的信息间隔可以降低信息成本。本研究将沟通中的信息成天职为时间成本、货币成本与心理成本三个组成部分,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三个组成部分与政务流程、组织层级、信息技术水平、信息公然制度、公务员服务态度、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如何在现实中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改进,进而降低沟通中的信息成本。本研究通过模型设计的方法,改进影响沟通中信息成本的因素。在进行模型设计之前,展开探讨了模型设计的基础理论工作:第一、政府与公民各自的信息需求分析;第二、降低信息成本模型设计的基本思路;第三、模型构建的相关理论支撑。研究中设计的模型主要用到网络最短路径问题、网络最大流问题以及用户的信息搜寻理论。本研究构建了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三个模型,这些模型都是以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基础,以政府信息化为先导。模型分别为:电子政务组织结构模型、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模型、政务信息沟通的信息系统模型。通过这些模型,实现在现实世界沟通中的“节点要少、流量要大、路径要短”的目的。本论文在三个逻辑模型的基础上,应用信息间隔与信息最短路径、最大流问题的测度方法,对以上模型进行数学整合,给出了测度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的数学公式。本研究选择“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项目”作为丈量|教学论文网|以上模型的具体案例,该项目实际应用于教育部对各普通高校的评估工作,可以视为政府与社会、公民之间的信息沟通。通过丈量|教学论文网|比较该项目应用前后的评估成本变化,可以对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提供理论鉴戒。在文章的最后结论部分,本研究提出:降低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需要应用各模型中的技术工具,同时需要理念层、制度层与行为层的配合。【关键词】:沟通信息成本政府公民电子政务
【论文提纲】:摘要4-6Abstract6-101绪论10-371.1选题的缘由10-141.2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述评14-321.3研究的思路与逻辑框架32-361.4研究创新点36-372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理论37-652.1政府公民沟通的含义与实质37-402.2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网络40-422.3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厘定42-552.4政府公民间信息成本的产生机制55-653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影响因素实证65-783.1政府公民间沟通的信息成本研究假设65-683.2调查设计68-713.3调查结果71-753.4调查结论75-784信息成本建模的前期基础78-974.1沟通各主体的信息需求分析78-884.2信息成本模型设计的基本思路88-904.3模型测度的算法支撑90-975信息成本模型构建97-1245.1电子政务政府组织结构模型97-1065.2电子政务流程优化模型106-1155.3政务信息沟通的信息系统模型115-1195.4降低信息成本的模型整合119-1246信息成本模型的案例测度124-1386.1案例选择的缘由124-1266.2全国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系统126-1276.3数据库系统应用前后的信息成本比较127-1387结论及展望138-1457.1研究基本结论138-1397.2降低信息成本的四层耦合框架139-1437.3研究的不足及展望143-145致谢145-149参考文献149-164附件1:调查问卷164-167附件2: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情况167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