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语文教学体现语言美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27813 浏览:1298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前,语文教学普遍有着着“突出和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知识性,却程度不同地忽视和偏废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美和培养美感教育”的现象。因此,我以为:在革新教学论文语文教法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以美的语言和手段进行教学。
首先,引入宝地发现美。
语文教师要用美学的观点,把语文教材中美的人、景、事、物都挖掘出来,把学生引入这块宝地,领他们去发现美、欣赏美。如:别具情趣的雨中泰山,雄险奇秀的长江三峡,香山的红叶,井岗的翠竹,天山的景物,桂林的山水……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苏州的园林、晋祠三绝,古色古香的紫金城,雄伟壮观的大会堂,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美;西岳抢险的紧张场面,横渡长江的钟山风雨,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陈铁军、周文雍,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焦裕禄,这些广阔的社会画面和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体现出催人奋发向上的社会美,人物美;《大堰河》的母子情,《背影》的父子情,《王贵与李香香》的夫妻情,体现了深沉浓厚的人情美;“春城无处不飞花,文章处处皆有美”,只要我们语文教师用美的观点统帅、处理、浅析、落实教材,以浅析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入手,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象,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熟悉人物美,感受人情美,欣赏艺术美,就会使他们在色彩斑斓的美的世界里,采撷到一颗颗美的珠矶。
其次,动之以情渲染美。
情是文章的核心,主宰和灵魂,而情又是美的上帝。爱迪生说:“最能直接感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即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所以教师讲课,要以艺术家的才能,进入文章角色或境地,动之以情最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管仲说:“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根据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基调,教师讲课的情绪要灵活多变,该激昂时,昂奋动情,令人肃然;该悲壮时,侃侃滔滔,为之动容;该委婉时,细雨霏霏,使人感怀。这样动情渲染,一词一句牵引学生情思,一举一动点燃学生心灵之火。一篇一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引导他们以“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这样他们自然会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而崇敬不已;会为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爱国精神而赞叹不绝;同样会为《与妻书》中“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可贵品格而凝神动情,也会为长江三峡的雄奇俊美、南国花城的旖旎风光美、天山景物的壮丽美而心驰神往,拍案叫绝。这样,学生不仅憎爱分明且陶冶心灵,净化思想,自然会感知美,热爱美,并且语文知识也会在美的欣赏中较扎实地掌握,其效果远胜于枯燥的讲解,干瘪的说教。

三、晓之以理激发美。

美育的特点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则是以展示课文中的形象为手段的情感教育。其中一篇篇课文描绘出的多种艺术形象组成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吸引、教育、美化着一代人。语文教师要遵照鲁迅的教导“发扬真美,以娱人情”,浅析出文中美的人、事、物、景,晓之以理教育学生,使他们以愉快的美感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如《天山景物记》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天山景物,其景致丰富多彩,鲜明如画:即金碧辉煌的世界、朦胧的景色、清新的姿态、宁静的月夜构成种诗的境界,无不让人去随作者遐想。回味和领略草原妩媚温柔的诗情画意,其物奇幻迷人,各臻其妙,给人以不同的美感和情趣。通过对这些出色画面的浅析,使学生油然而生发向往天山的,会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长江三峡》则可浅析出另一番意味:那悬崖峭壁、激流险滩、云蒸霞蔚,形成一种雄浑豪迈的气势,让学生在惊心动魄的气势中,自发地产生出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斗志,感受到祖国山河美丽如画,作为国家未来建筑者,有责任用自己的青春和聪明把祖国打扮得更加美好。这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得到陶冶,建设祖国的雄心以此激发。

四、融入生活品味美

学生的“理解、积累”不是靠教师的讲解浅析得到的,学生的“运用技能”也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只有亲身参加语文实践活动,以生活中学习,他们的“理解”和“运用技能”才能获得与形成,才能逐渐积累、丰富语言。以生活中学习,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进展的学习者”。那么,该怎样用好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呢?

(一)利用好生活中的网络资源。

课前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可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可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信息技术既可丰富视听感受,也可化抽象事物为具体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恰当使用这一资源,可拓展学生对生活接触、了解的狭小空间,开阔他们的视野,让自己的课更富有吸引力。

(二)利用好生活中的电视资源。

语文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特别是口头交流和沟通。这就有必要利用好生活中电视这个资源。电视有好多语言类的节目,其语言的风趣、幽默、睿智,其现场的应急变化能力,令人叹服。诸如“实话实说”、“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栏目,就大容量、高规格地给我们的学生注入了生活,丰富了学生的头脑。
课堂上的语文是有限的,可是生活中的语文是无穷的。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睁大自己的双眼,去发现、学习自己身边的、生活中的语文。将生活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讨的热切,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索能力,提升他们内心情志的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养成完美的人格、人品和人性,以而点燃生命的熊熊火把。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