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渗透高中语文教学对策

更新时间:2024-01-19 点赞:5841 浏览:2009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将岭南文化渗透高中语文教学,可以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基于语文教学的传承功能、美育功能、德育功能和探究功能,探讨了岭南文化渗透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岭南文化;语文教学;对策
岭南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岭南文化融汇了中原文化与海洋文化,近代岭南文化兼合中西之长,开一代风气之先,而自革新教学论文开放以来,岭南文化更以其特有的开放兼容、革新教学论文争先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与强大的生命力。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主阵地,而语文教学则是弘扬民族文化的大旗,《语文课程标准》以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吴永军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必须留意把握语文与文化的同源性,把语文教学作为让学生体认民族文化的过程,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文化的陶冶和精神的洗礼”。所以,广东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发掘语文课程中的岭南文化要素,发挥岭南文化的教育功能。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对岭南文化渗透语文教学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找寻与高中语文教学契合的岭南文化要素,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编写之初,广东省课改专家王土荣老师就提出,教材要“根据高中学生认知心理,融入岭南文化要素”。岭南文化作为华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内涵,同样是中国劳动人民勤劳与聪明的结晶。尊重岭南文化,并将其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清楚的自我意识,更重要的是能缓和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对立,有利于语文教学发挥其传承文明、弘扬民族文化的教化功能。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教师都以为无论是人教版还是粤教版教材,都鲜有与岭南文化密切相关的文本,因而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岭南文化,笔者以为,教材不是不足的关键,作为一名广东语文教师,应开拓视野,敏锐地找寻与高中语文教学契合的岭南文化要素。
爱国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永恒主题,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爱国之情更是中国传统诗歌中常见的主题情感,抒发此类情感并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典型篇目有李煜的《虞美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实际上,以明末殉国的王兴到清末喋血督府的黄花岗“七十二义士”,岭南地区不乏亡国不辱、铁骨铮铮的仁人义士,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也都留下了不朽的篇章。笔者在讲授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时候,为方便学生理解该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的特点以及辛弃疾的爱国主义光辉,选取了明末清初屈大均的代表作《壬戌清明作》和王邦畿的《过易水》作为赏析对象。屈大均为番禺人,“岭南三家”之首,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壬戌清明作》作于明亡之后,诗中“故国山河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表达的爱国情怀十分鲜明。

二、充分利用岭南地方文化资源,培育学生的语文审美情趣

对于地方文化资源,徐特立先生以为,“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教材,就是乡土教材”,“教学最好是以实地实物的观察入手,这就要把乡土和学校四周的事物补充到一般的教科书里去,使教科书与学者生活联系起来”。地方文化资源包括民间歌谣、神话传说、地方戏曲、民俗俚语、名胜古迹等,地方文化资源与高中语文教学整合,能超越相对狭隘的教学内容,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多个角度培育学生的语文审美情趣。同时,由于岭南文化的强大受容性,岭南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为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与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以肇庆地区为例,著名的七星岩风景区内风景优美,500多幅摩崖石刻分布其间,唐朝李邕的楷书,宋朝郭祥正的行书,明朝吴桂芳、朱完、清朝洪颐煊的篆书,清朝黎简、陈恭尹的隶书,清朝耆英的草书,都是书法中的珍品,七星岩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座汉字演化的博物馆。笔者在进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优美的汉字》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七星岩摩崖石刻,摹仿李邕《端州石室记》等石刻拓本,通过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篆书的古朴、楷书的端庄、草书的奔放,对汉字造型、内涵的美有了直观生动的熟悉,而这熟悉依靠单纯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获取的。
参考文献:
[1]吴永军.再论基于文化层面的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9,(11).
[2]王土荣.浅论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使用[J].语文月刊,2009,(3).
[3]葛剑雄.人文精神[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索[Z].2004-12-30.
[5]鲍松青.浅谈教育的人性化及实在现途径[J].肇庆教研,2010,(1).
[6]蒋述卓.岭南文化确当代价值[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4).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