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预科语文课堂“不足化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20 点赞:11108 浏览:455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前的民族预科大学语文主要是静态课堂,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较少考虑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忽视了思维教学和能力培养,这将有悖于民族预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激发学生的不足意识,培养其探究能力,应开展“不足化教学”,使学生乐问、敢问、善问。
关键词:民族预科语文不足意识探究能力
“不足化教学”是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首先倡导的,其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不足意识,进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民族预科教学的目的是提高预科生的综合素质,为本科阶段的各种专业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高校培养合格的大学生,为少数民族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语文课是对预科生学生进行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预科语文的教学目标不仅在于提高民族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要培养其交际能力、主动探讨和革新教学论文的精神。
由于目前的预科大学语文以教师为中心,只夸大教师的“教”而忽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这样的课堂教学,使汉语基础比较差的少数民族学生介入教学活动的机会少,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预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那如何去学呢,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士多德也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因此,真正落实学生的“学”就有必要在课堂上实施“不足化教学”。
培养学生的不足意识,让学生乐问、敢问、善问,可以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转变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建构主义论述角度,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通过外部条件的转变来推动教学论文自身认知的进展。在建构主义学习论述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由于教学意味着更多的制约教学论文和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和自由。学生在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自由探讨和自主学习时,求知欲会更强,他们会因自己能独立质疑、释疑而受到鼓舞,以而更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教师则要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对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教会学生获取信息资源和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策略。学习应当被推动教学论文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制约教学论文和支配,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推动教学论文学习的场所,教师可借此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讨。
其次,把话语权交给学生。少数民族学生性格上的内敛性和民族心理的独特性,以及地域教学的差别化,使学生在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和主体意识,不愿或不敢在课堂上提问。而教师和学生的联系决定着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联系,对于推动教学论文学生的不足意识尤为重要。让学生愿问、敢问可以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增强学生提问的信心

学生提问的信心,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边远农村的学生,内向胆小,自尊心强,不善于表达,特别是在公众场合更是畏首畏尾,有疑问也不敢向教师提。教师要捉住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鼓励,同时留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和态度。教师应做到:当学生提出的不足太偏或与本课所要解决的内容无关时,教师也同样赞扬这种敢于提不足的行为;当学生在提问过程中,由于紧张或考虑不充分而词不达意或结结巴巴时,教师不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当学生提出的不足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反复夸大过,而学生又当作不足提出时,教师不嘲笑、讽刺、指责;当学生提出的不足比较幼稚,受到其他同学嘲笑时,教师要给予制止、引导,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二、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

转变传统的教学定式,提问不该成为教师的专利。通常教师的提问是按照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师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教师关心的不足和学生感兴趣的不足可能并不一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革新教学论文的意识,应让学生把不足提出来。而经常提问的学生往往是和教师走得近的少数几个熟面孔,如何让话语权均等呢?教师可以转变课堂提问的方式,甚至可以变口头提问为书面提问,让性格内向、不愿当众提问的学生,也有提不足的机会。
最后,提升学生提问的能力。提问是一种艺术,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才知道什么地方应该提问,要提什么样的不足才靠谱,才利于教学的完成。要提升学生提问的能力,可以三方面突破:
一是教师传授提问策略,引导学生对课文标题质疑,对重点词、句、段浅析,在某个不足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时,顺思路对不足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或是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以相反的方向把不足提出,也可联系生活实际提问,甚至可以对作者和作品进行大胆猜想。二是强化主体意识,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可在开放的交互性课堂上讨论,促使学生向学生提问。同学间提问,常常不讲究提问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同时让学生上讲台,促使学生提问。学生要当好“老师”,就必须钻研教材,发现更多的不足,思索解决办法,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提问朝新奇性、多向性进展。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放下教师的权威,创设一个同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这样才能激励学生的不足意识。三是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问是以口头表达能力为基础的,学生在头脑中想好不足之后,要把不足组织成口语表达出来,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的语言习惯和汉语的语法有很多不同,表达出来结结巴巴的,且带有浓重的地方色彩。这将使他们敏感脆弱的心门封闭,以此拒绝提问。可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非常重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就得多说多练,同时纠正学生表达中的语法。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有着语法上的毛病,如主谓颠倒、结构不完整、前后不搭配等,教师要留意纠正学生表达中的错误。当然,在纠正的过程中要减少学生心理上的压力,为其正确表达树立信心。
实施预科大学语文“不足化教学”,应在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开发潜能的角度入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到“导学”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同等、协作、交互的学习联系,使得民族预科大学语文教学能真正培养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能力和思维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淑敏,《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育实践与探讨,2002年7月.
[2]王德勋,浅论课堂提问的时机把握及提问策略》,教育探讨,2007年2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