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复兴趣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5299 浏览:179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有调查显示,54的学生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25的学生会由于上课气氛融洽,教学生动有趣而对一门课程而产生兴趣。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假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有效地诱发良好的学习动机,语文课堂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这一点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中职学生的基础较差,文化知识薄弱,很多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专业技能的目的,更使得很多学生对语文这样的基础学科缺乏兴趣,而忽视了对语文的学习。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奉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和感受,使学生觉得语文令人厌烦,他们对语文没有好感,甚至反感,这正如先贤朱熹所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古往今来很多语文教师也是这样做的,圣人孔子也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寓教于乐。”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接受外界事物的过程中,兴趣往往比教师更重要。所以,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对语文产生一种热爱之情,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学习、去钻研、去体验、去创造,而这些活动又必然会反过来推动教学论文语文教学的进一步进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相互推动教学论文将会形成一种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上指人们力求熟悉某种事物和以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体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那我们要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融洽师生联系,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

中职学生已不再像小学生和中学生那样有盲目的“向师性”,他们的思想日趋成熟,已经有了明显的“择师性”,这也就是我们平常会发现有的教学课堂,学生会比较活跃好学,相反有的课堂学生会觉得乏味索然,这和师生联系是否融洽有着一定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时不仅选择学习内容还选择师生感情,所以作为教师而言,应尽量做到关心学生、关注学生,努力培养师生间融洽的课堂联系,创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表扬为主,促成学天生就感

当下的学生,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当今的社会环境使得我们现在的学生有了很多新的特点:学生的好奇心重、向往新鲜事物、喜欢自我展现、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脆弱的心理承受力,这样的特点也决定了我们在课堂教学时面对着新的挑战,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怎样的课堂是学生所喜欢的,感兴趣的?是每位教师一直探讨的不足。假如一味的批评,势必会造成学生的挫败感,自信心受到打击,体现在课堂上就是缺乏兴趣或者产生逆反情绪,假如学生只是没有回答对不足或者发表了自己另类的观点,我们不妨用宽容的态度,鼓励的语言往返应,效果会好得多。鼓励可以推动教学论文一个人的进步,教师在课堂上多表扬,尤其是对我们中职学生相当重要。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幽默风趣、欢乐愉快的课堂,用表扬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兴趣,能给同学们创造一个展示自我、丰富自我的平台。

三、巧用语言,善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假如说哪一门课程对语言的要求最高,那么非语文莫属,作为语文教师,你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影响,今天的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走进课堂,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更丰富的展示平台,比如在讲到“意境”的时候,这个是很抽象难懂的,心中之情和外在之景的结合所表达的效果,假如只是和同学单纯地说,理解起来很困难,这时候假如多媒体展示落叶离别的图片,会马上有视觉效果,此时,老师在旁边轻轻吟诵:“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惜别感伤之情油然而生,意境就很好地展现出来了。语言和多媒体相辅助,会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以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联系生活,培养语文运用的能力

生活中会有很多语文运用的例子,中职学生毕业后很多会走上工作岗位,最简单的例子,工作以后每年的工作总结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如何写,在语文课堂上,老师拿着一份漏洞百出的年终总结,读完同学都会觉得非常可笑,那么这时候假如让在座的学生写一份总结会不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这时候学生就会有意识地规避已经出现的错误,并思索自己以后会不会写出一份好的总结。在当今的广告和牌匾上也有着错字、同声不同字的不足,假如语文教师能够经常引导同学留意这些事,学生们回渐渐意识到语文并不是只是有着于课堂之上,更多的语文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并且无处不在。
综上所述,学习兴趣对于每一个人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语文教学过程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因此,能够培养语文学习兴趣是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卫华.中学学生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