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语文朗读教学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3210 浏览:87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朗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贯串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本文针对现实的朗读教学有着种种隐忧,具体阐述了实施朗读教学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朗读教学;尝试朗读;示范朗读;强化读书
朗读是普遍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朗读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贯串于整个语文学习过程,与其他教学策略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可以说缺少读书声的语文教学是一个残疾的教学,更是失败的教学。
固然朗读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的朗读教学却有着种种隐忧。
1.朗读教学受重视不够。曾几何时,朗读这一手段被人忽视。不但大学听不到读书声,即使在初中、高中教师也不再组织朗读,语文教学失去了语文性。学生因没有朗读课文,而根本不能把握文章,又如何去理解文章?教师这种忽视朗读的做法使学生淡化朗读,终极使一些学生根本不能把没有一个生字的文章通读,以而使其厌倦朗读。
2.朗读教学时间不足。紧张的教学计划、繁重的教学内容挤占了课堂仅有的45分钟,这使得老师不得不放弃不该放弃的课上朗读来进行其他教学任务。有些老师固然也安排了课上朗读时间,但大都是来去匆匆,雁过无声。试想:学生课上朗读的机会都没有了,还谈什么相应的指导与规范?
3.朗读教学缺乏科学性。现在大多数初中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无非是一书一人一嘴而已。教师经常用的策略也通常是让全体同学念经似的齐声朗读,有些同学根本就是凑热闹,结果读完之后连读的哪一段都不知道,不能达到朗读教学的目的,同时还会使同学们对朗读产生厌烦。这种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的教学策略缺乏科学性。
4.朗读教学缺乏多样性。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大都采用以上三种“声势浩大”或“方便快捷”或“盛大隆重”的方式,让学生抑或闻而生畏抑或欣喜若狂,实在是教学形势单一带来的极端后果。久而久之,使教学枯燥乏味,并扭曲了朗读教学的根本。
那么,如何实施朗读教学呢?笔者有一些尝试。

一、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倡议中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情感丰富。因此,在教学中绝不能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1.感知课文,把握基调。一篇课文反映的总的感情倾向就是感情基调。朗读的基调则是根据朗读作品要表达的情感而确定的基本语调,又称作基本语气。它的体现形式包括语言停顿、轻重、快慢和高低的变化。这些体现形式直接受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制约。由于人们的思想情感是丰富而复杂的,有欢乐的、愉快的、悲伤的、沉痛的、压抑的、沉重的、激动的、不安的、绝望的、怀疑的、感慨的等等。各种情感在朗读时,都应采取恰当的朗读基调表达出来。
如中学语文《背影》一文,生动地再现了父子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父亲为儿子买橘的背影,刻画了一个感人的慈父形象,体现了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朗读时宜用低缓而深沉的基调。然而,与此感情完全不同的写景抒怀散文《春》则应采用不同风格的朗读基调。由于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色,赞美了春的创造力,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所以朗读通过停顿的是非、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采用喜悦、欢快的语调表达内心的感受。总之,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文章,表达的情感不同,朗读的基调也不相同。朗读时一定留意朗读的情感与基调的有机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
2.理解课文,尝试朗读。米作仁先生在谈朗读时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使人感受”。阅读教学,就必须注重活的朗读。同时,教师要留意指导学生朗读的规律,夸大基本要求:“不销、不添、不丢字、不喊、不唱、不重复。”进而提出较高要求:“有公道停顿、有抑有扬、感情丰富”。学生朗读时应当做到“眼先到、脑思索、口读好”。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一方面练习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对课文蕴含的主题有了进一步的领悟;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地反映学生理解与体验程度。
3.赏析课文,品读佳句。品读好词佳句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领悟中心,学习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技艺教学论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妙语佳句进行细细的品读,指导欣赏。读时要留意三点:①这句话应该怎样读?②为什么这样读?③反复试读,感受感情。经常练习,学生读的有根据,练中见成效,读中品味。以而提高学生揣摩、感受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反复朗读,记忆背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优秀诗文。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记忆背诵。例如《白杨礼赞》的第五自然段,课文词藻优美,内容丰富,应让学生反复读,读中感受、领悟、升华。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在琅琅的读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华丽辞章,不用解说,自然会理解其义。

二、示范朗读、指导练习

指导学生朗读,讲一点有关朗读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初中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的范读指导是最有效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活动的时候,知识才会触及人的精神世界。”教师不但可以用美的声音,还可借助美的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把教师丰富的感情体验直接传递给学生,这对诱发学生进行深入的内心体验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和催化作用,可引导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获得正确、鲜明的感知,以而轻松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强化读书,提高朗读水平

课堂教学担负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习得有效的读书策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朗读形式如指读、抢读、轮流读、齐读、接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等,有意识地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加大朗读的量,实现朗读与理解的互动。
采取多种朗读练习方式,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另外,教师要充分开发朗读资源,重视课外读书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外自觉地、有兴趣地进行读书活动。总之,下大力气抓好朗读练习,有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助于说话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因此,抓好朗读教学,是中学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语文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现代教育教研.香港新闻出版社,2008,(9).
[3]伍振国,关瀛.朗读练习指导[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