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4-10 点赞:25305 浏览:11757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十分重视古诗文教学,《小学新课程标准》把70首古诗词列入必背篇目。在全国、全省的各种语文教研活动、评优活动中,古诗文教学也占了相当大比例,参加古诗文精读诵读活动的地区和学校在中国大陆也不断扩大。可见古诗文教学的重要量已成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鸣,古诗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正在恢复其应有的重要地位,教学好古诗词在小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创设情境反复吟咏展开联想
中国事一个诗词的国度,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丰富的精神营养,哺育着一代代华夏子孙,而且古诗词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蕴藉、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诗章虽短,但意境却大,是进行语言文字练习和美育的好题材。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而且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词,大多是历经千年的不朽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此小学生不仅要积累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还应有意识地在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对于学生情感的熏陶、人格的塑造、文化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古诗词的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究竟怎样教学古诗词呢?现在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见解。

一、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

不管叙事诗还是写景诗、送别诗,终极目的都是要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而这种情感的表达通常会在诗歌的最后两句。值得留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诗歌的感情基调不一样,或高昂,或低沉,或欢快,或悲凄……首先让体读诗,以字里行间去感受,初步判定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情感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帮助学生体味字词,找出诗歌的具体意象。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在讲授初先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季节、颜色和事物,以这些已知的条件中判定出诗歌的的情感基调。学生们可以以“四月”判定出是春季,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常常代表新的开始,布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愿望;“绿”、“白”都是比较清新的颜色,满山遍野的绿色和大片耀眼的太阳光形成鲜明的比较,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尽责的“子规”、辛勤的“蚕”都映衬出乡村的忙碌和“闲人”的稀少。这一切都能让人感受到活跃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气味,由此判定出这首诗的基调是欢快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通过学生实践创设学习情境
如在教学《锄禾》时,假如教师单一给学生讲解粮食如何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学生可能体验不到。由于现在的儿童都是家里的宝贝,根本没不参加过劳动,更不知粮食如何得来。因此,在上《锄禾》之前,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安排一次义务劳动。在通过学生亲身劳动尝试后,再让学生写出劳动的经过和感受。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对这次劳进行口语交际,然后教师相机提出诗的内容让同学们比较讨论理解。这样就把握住了学生学习的心向,调动了学生熟悉的内驱力,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唤起学生的经验积累来同化新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

2.用媒体创设情境

学生在学习古诗时,由于经验的不足,致使对诗句的理解、体验、感悟有障碍。若教师在教学时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计算机,融声、光、色为一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这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浓郁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望庐山瀑布》,假如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领会瀑布声、形的雄伟壮观。假如教师把这部分内容通过计算机的处理相机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一看就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就不言而喻地在学生心目中扎下了根。这样,即缩短了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实际间隔,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反复吟咏,引导学生体味诗歌意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吟咏是语言积累的一种重要手段,古诗因其精练,更不能随意地添字、减字和移字,必须做到不添、不减和不移。因此读,并不是随意地读,而有其严格的要求。在吟咏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吟咏出对诗词的感觉,回味出诗词的意境,体味出诗词的韵味。如在教学《回乡偶书》时,发现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固然声音很响亮,但是缺乏感情,我就进行引导,叫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作者很早离家,到了86岁才回到故乡,他刚回到家乡的心情是怎样的,回到家乡后,发现和自己记忆里的情景不一样,心情又是怎样的,最后儿童见了他却不知道他是谁的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所以朗读的时候,该怎样读?等第二次的时候,学生的朗读明显有了转变。然后我表扬他们,现在他们的朗读有了作者36岁的味道了,再来是有46岁的味道了,有56岁的味道了,有66岁的味道了,有76岁的味道了,有86岁的味道了。在那反复朗诵的过程中,学生明显有了进步。而且其中有个小朋友在朗读的时候,还伛偻着腰,我马上对此加以肯定,并让其他学生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这说明他们脑海里已经逐渐浮现出那幅画面了。

四、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古诗具有意境的多义性、多样性、多变性。再美的插图也只是画者对古诗意境自以为适当的一种诠释,因此过分的过多的直观化的教学,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知识基础,让学生大胆地想像,自主地整合。想像时可以闭目,可以配乐,也可以手舞足蹈,只求心有所得,不求千人一面。如一年级下册中《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首先可以让学生把教室想象成茂密的森林,把凳子想象成黄牛,把直尺想象成短笛。让学生骑在凳子上,把自己想象成小牧童,手里拿着短笛正在吹奏着动听的笛声时,忽然耳边传来一阵“知了,知了”的啼声,抬头望去,看见知了在高高的枝头上唱歌。于是马上停止笛声,跳下“牛”背,蹑手蹑脚地地来到“大树”下……通过这样的情境想象,会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总之,在古诗的教学中,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看教师们是否能根据每一首诗词的特点灵活地使用教育教学策略,正所谓:“教有法,无定法”,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在实践中去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策略,教师的教学就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乔炜.小学古诗教学的一些思索[J].教学论坛,2005.3.
[2]刘世美.在古诗教学中体验美[J].安徽教育论坛,2006(12).
[3]王兆刚、秦素英.提高小学古诗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OL]2005-(6).
[4]戴军.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语文教学与探讨,2005.11.
[5]王先荣.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近况及对策[J].阅读与写作,2004.0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