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6477 浏览:225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教学是思想教育的良好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只要老师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塑造美的心灵,就会实现文道统

一、教书育人的完美结合。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无处不在。

一、在背景资料处渗透

有的课文内容,阔别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渴望了解背景资料,语文老师如能捉住背景先容渗透思想教育,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教《长征》这首诗,我让学生了解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结果怎样等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思索:万水千山、千难万险为什么挡不住红军北上抗日的去路?《长征》正生动地描写和热情地讴歌了红军怎样的英雄气概?让学生知道,当身处逆境,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能悲观颓废、知难而退,必须百折不挠,坚定信念,朝着目标勇往直前。

二、在课题中渗透

即所谓的题眼,有的课题是思想内容的浓缩,如《一定要争气》中的“争气”是题眼,教学时围绕争气可提出不足:什么是争气?课文讲谁争气?他是怎样争气的?为什么说一定要争气?引导学生总览全文,即时渗透思想教育工,使学生知道童第周在困难眼前不退缩,而是布满自信,发愤学习,刻苦钻研,正是有了这种“争气”的可贵精神,他才能有学习上的进步,事业上的成功。让学生以中受到教育,以而勉励自己做一个争气的人。

三、品诗析句时渗透

很多布满的诗文,往往是借景抒怀,或托物言志,或托事咏怀,表达作者喜欢什么、憎恨什么、歌颂什么、反对什么的思想感情。导读这类课文,教者一定要凭借语言的可感性,特别是蕴含深邃的精言妙语,激发学生,让学生对美好纯洁的事物向往追求,对崇高品质、坚贞节操景仰赞叹,对腐、丑、恶事物恕不可遏,以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如《登山》,课文的末句“一个革命不应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咱们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看的意志!’’是文章的中心句,句中“锻炼”是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关键,是思想渗透的最佳点。在此,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列宁是怎样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的”这一不足后,提出假设:假如文章的主人公是你,回来时还会再走那令人望而生畏的险道吗?为什么?通过引导,学生明白了句中“锻炼”的深刻含义,并意识到自己要以列宁为榜样,自觉地锻炼意志,在学习和工作中勇敢地征服恐惧心理,战胜困难。

四、创设情境。思想渗透

“言有尽而意无穷”是文学作品的特点。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了解发现教材中有很多语言上的空缺点,这些空缺点往往既是语言练习点,又是极好的德育渗透点。如《燕子》末段,“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一句,写出了燕子的疲倦,却未道出为何而“倦”,教学时,我捉住这个“倦”字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燕子在习习的微风中,在明媚的春光里,一会儿飞在绿油油的稻田上,一会儿飞在随风摇曳的高柳下,一会儿飞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如此这样飞到东飞到西,累不累啊?你在这些地方飞来飞去干什么呀?以中感悟出“倦”为拟人之笔,推测之词,点明益鸟为人民除害而不辞劳苦!使人增添了几许爱怜与敬仰之情。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同情心与爱憎情感,使学生心灵得到净化与陶冶。

五、朗读吟昧。感文本之道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的过程就是与文本作者心灵对话的过程,是理解与质疑、记忆与感悟的过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应摒弃在课堂上过多地变着戏法讲析的做法,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己朗读与教师点拨之中渐渐感受文本的精华,悟出文本之道。例如《再见了,亲人》是一篇颂扬国际主义精神的经典之作,对此老师要重视读的练习,通过情感朗读来理解“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的深层内涵。朗读时应把握好重音、停顿和节奏。为了让学生正确感悟小得知妈妈牺牲后说的话,我首先要求学生想想自己的父母平时给予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再回头读小说话前的句子,同时设想小的妈妈就是自己的妈妈,以此来体验此时此境的思想感情,最后辅于动作神态,声情并茂地范读“妈一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这样以情传情,学生在朗读时就会激起爱憎分明的情感巨澜,一双双天真明亮的眼睛里,就会闪出仇恨美帝国主义的愤怒之火来。在情感的催化下,他们会很快明白小流泪的理由。此时,“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已不是口耳授受的理性说教,而是学生“声人心通”的深切感受,是情感激发的结果了。这样反复朗读,会意人情人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生不仅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受到熏陶感染,获得思想启迪,不仅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而且诵读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六、联系生活。严导日常行为

语文教材中那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及一个个鲜明感人的形象,一颗颗纯洁美好的心灵,都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教材中我们不但要用道德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还要引导他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指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并使之成为良好的习惯。这就需要导行。导行是讲和思的继续,必须适度,要求不宜太高,太高了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信心;过低又不能激发道德实践的愿望。应略高于原有品德基础,使之经过努力就可以达到。导行可以一课一导,但要形式多样,有时空跨度。并及时评价。它贯串于队、体育活动、课堂内外等等。最后必须夸大的是,要引导学生用道德尺码去检验社会上千姿百态的现象,明辨是非,以此增强抗腐能力,使思想教育渗透卓有成效。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适时适度,要结合实际,要讲究策略地渗透,既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渗透德育。使学生德才兼备,身心得到全方位的进展。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才不愧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一句话,只要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宗旨,并付诸于实践,相信祖国的花朵将越开越灿烂,越长越茁壮。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