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更新时间:2024-03-21 点赞:10683 浏览:445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具有以下上风:能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更符合现代社会进步。但是在我们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以下的误区: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公道解为单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仅仅在课堂内实施。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开阔视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利用信息技术的上风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以人为本;走出课堂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进展,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越来越紧密地结合起来。更多更新的教学手段也更符合社会科学的进步,更轻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以长远看来,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是不可避免而且是十分有益的走势。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的上风

1.能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

在我求学到以教的十几年里,在课堂上目睹了很多有意思的转变。在小学中学阶段,老师会准备好一些小黑板,把一些不足答案写在反面,每当答案如期揭晓时,同学们都会显得比较兴奋,喜悦感远超过口头答对不足。固然那时意识不到这是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带来的欢快。进入大学后,第一次接触到了投影仪,感受到了更多的乐趣。以教后,制作课件成了我们必须掌握的技术。我第一次上公然课,用了两个星期精心制作了《海洋与生命》的Flash课件,加入了音乐、图片、影片等元素。固然我略显紧张,但是学生却摆脱了以往课上死气沉沉的局面,显得格外投入和主动,那节课取得的效果也很理想。固然语言文字一样能描绘出海洋,但是假如能带学生潜入五彩缤纷的海底,感受清新的海风,是不是更能让学生轻松地投入呢?同样,我也在很多老师的多媒体课上感受到了这点:有位老师在教授一篇古文时,调用了中国特点的古琴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轻轻播放,既营造了古朴的课堂氛围,又很好地配合了课文主旨。
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更能开阔老师的视野和思路。在我们准备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时,就已经融入了个人的审美:素材的选择、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个性的渗透等等。这些无疑对提高老师的科研精神,对老师的个人教学风格的养成有极大的帮助。根据个人的理解调用符合教材的内容融入进去,这一节课就会别具特点了。没有个性的课堂教学,只是教材的克隆,只是对自我的重复,束缚的不仅是学生,也是教师自己。教和学都得到提高,才能加快语文这门学科的进展。

2.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人的思维和内部心理活动是联想式、跳跃式的,如同人脑神经系统的网状结构,一个神经兴奋点能马上引起与其他神经元的关联,神经兴奋点亦因此不断转移。传统的以黑板为主的语文教学是线形的,而且基于黑板书写不能保存的特点,很难做到及时回顾和反思,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思索作出相应的反应,而只能以头到尾,一笔带过。多媒体及网络对信息资源的组织,不是按线性结构组织信息,而是按立体网状结构组织信息。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切入点进入信息库,那么这个切入点将与其他一切相关的信息点建立关联,计算机就能最快、最全、最新、最方便地为你提供信息。这个特性如同人脑的思维方式,是很人性化的。这个特性运用于语文教学,将明显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例如《赤壁赋》这篇课文,涉及字词疏通、作者生平境遇、创作风格、人生感悟、艺术手法,信息量非常大,教师假如不能综合运用,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将无所适以,顾此失彼。“若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编排好了课件再来教学,思路清楚,重点突出,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了。一堂课下来,不但掌握的知识点比以前多,而且记忆也更深刻。究其理由,多媒体计算机的丰富性更符合学生记忆的特点,而它的交互性所提供的种种主动介入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以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那样,课堂效率就上去了。

3.更符合现代社会的进步

现代社会的进展日新月异,信息量的增大和更新速度都令人震动。在课堂上单一的教授一篇课文仅仅只能起到应付考试的目的,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作用不明显。很有幸,我曾经在东林中学听过一节使用交互电子白板的英语课,课文内容是“speak”。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乎所有学生提到的关于“说”的内容,教师都能轻松地以资料库里提出并能解答,师生互动效果非常好。这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准备的充分,另一方面,也是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上风:转变了传统powerpoint课件的单一性、约束性制作策略,显示出了技术集成高、资源整合强、交互功能好等上风。同时易于实现传统与革新教学论文的结合,教师和学生轻易接受和掌握。与数字资源相结合可以让师生更加自如地呈现、注释和处理教与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介入的积极性,盘活整个课堂,以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近百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呈现了多元化进展的走势。在当代学生的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过程中,比我上学时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元素,像影视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几乎不亚于来自书本的熏陶。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呈现多元性的教学了,所以有时我会有意识地加入影视文化的内容。如在讲析《阿房宫赋》时,为了让学生感知“秦王扫六合”的气势,我将张艺谋电影《英雄》剪辑成一个两分钟的短片。那宏大的场景中,战马嘶鸣、将士整肃、箭雨如飞、硝烟漫天、攻城略地。秦始皇不可一世,秦帝国的强盛与张狂,还需用教师大费唇舌吗?然后转入“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稍作点拨,那种比较的冲击,我相信学生是不会轻易忘却的。有的老师为了突出《荷花淀》对战争清丽的描述手法,剪辑了《珍珠港》影片的残酷战争场面作比较,一下子就捉住了学生的心。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可能有着的两个误区

1.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并不等同计算机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是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了很多媒体手段,就语文教学来说,包括录音机、放映机、计算机软件、模型、图片。拿语文学科最基础的诵读来看,录音机和计算机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手段,我们不能把自己局限于计算机上,有太多我们可以利用的工具。有一次我教授电影剧本《周恩来》,先容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时,就搜集了一些蒙太奇大师马特尔的经典蒙太奇图片来帮助同学理解。学生拿到分发下的图片后,纷纷赞叹蒙太奇的神奇。通过图片这样直观的感受,显然他们很快理解了什么叫做蒙太奇,于是课文关于烛鲜明花等等蒙太奇手法的难点也迎刃而解了。更让我欣喜的是,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不仅掌握了什么是电影蒙太奇,更接触到了图片蒙太奇的知识。用技术手段传递更多有用的信息会得到良好的反馈,不过我们更应该关注的不是技术不足。一切工具的使用效果都取决于使用者,无论是powerpoint、flaah,还是交互白板,都有它自身的局限性,教师更应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运用自己的聪明把公道的信息利用公道的工具展示给学生。千万不要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看做计算机辅助的大规模实行。信息技术启迪的是人,而不是机器。
另外,我们还要看淡工具的辅助作用。所谓整合,不是谁辅助谁了,而是二者要逐渐融为一体。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是有选择性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也就是说,整合是二者双向互动的过程。假如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简单“拼合”,或委曲“掺和”;假如信息技术不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就会成为累赘,成为委曲贴上去的负担。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