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1-23 点赞:3611 浏览:979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特别是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运用;课堂教学
多年来的实践证实,在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功不可没。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语文教学也有其弊端,如: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性,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不感兴趣。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它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交互简便等特点。确切地说,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投影仪等硬件设备为平台,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课件)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形式。可以说,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特别是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即教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未几。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奇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

二、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由于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在讲解课文时,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以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是美的事业,把语文教学变成最优化、富有美感效应的艺术,才能使学语文变成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活动。语文教学的审美感知力既要求对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由于“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多媒体计算机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以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正是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环境,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引入审美轨道产生强烈的审美共振。

四、跨越时空界限,扩大课堂容量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时要花很多时间进行板书。而多媒体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再现于课堂,还可以导入大量的课外知识或阅读材料,使课堂容量增加,拓展学生在单位时间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量,以而加速信息的传递,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大大活跃了语文课堂,为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体现出教学手段的新奇性。但是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多媒体也不例外。笔者结合自己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感受,感到语文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有以下两个方面:

1、用做课件代替备课,以多媒体演示代替上课,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语文教学中,要奏好“进展与完善学生人性”这支主旋律,就必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运用自己的个性魅力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活学生思想的火花,形成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以而达到教育目的。而在多媒体教学中,网络成了强大的教学支撑,教师们不再重视三笔字、朗诵等基本功练习,由于不需要,也由于在信息化教学中,动动鼠标就可以达到。还有一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搜索资料、整合素材、设计并制作课件上。而在上课时,又忙于指令计算机,按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操纵解说。学生只顾盯着多媒体画面,按一定步骤进行思索学习。这种滥用多媒体的现象,使学生对老师缺少了解,缺少感动的回应,也使本应生动活泼、布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人与机器设备间冷冰冰的对话。

2、看似出色的设计,单一固定,扼杀学生的想象思维力。

语文教学注重的是以阅读为基础,让学生在对文本的欣赏和再创造,在与作者的“共鸣”中,激起自身的情感体验。而每个学生因生活环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同,会对文本产生不同的理解,正所谓“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在过多使用多媒体的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总被限定在教师设计的课件中,把生动的艺术形象地固化在简单罗列的图片、动画和教师事先做好的文本解读上。其结果把本应是内容活泼丰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变成“唯老师理解独尊”的一言堂。毫无疑问,多媒体,这个视听时代的产物,有时是无法代替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它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学生思索的惰性,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任何传统与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都有它自身的上风,在我们有了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时,千万不要一棍子将其他手段打死。相反的,我们要善于汲取其他教学手段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教学手段的先进并不等同于教学思想的先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