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5791 浏览:197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先容了本人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育,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等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48-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进展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正在逐渐影响着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多媒体已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式武器”,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通俗易懂,对于全面完成教学目标,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通过形、声、像的巧妙结合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生动的、形象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展开联想,深刻地理解课文。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由于故事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于是本人以中心电教馆资源中下载了电影《白求恩》中的几个镜头,在讲读的过程中播放。在讲读第二、三、四自然段时,利用计算机视频播放了:“黑烟滚滚,弹片横飞”的画面,在这种情况下,白求恩仍然十分镇定地在手术台旁给伤员做手术。这样学生很轻易直观了解当时环境的恶劣,能够进一步理解白求恩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八路军战士动手术的事迹。这一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带入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前沿阵地,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这位外国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的事迹。这是靠一张嘴和一支粉笔很难收到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介入学习

媒体产生的信息传递,通过光、声达到交流效果,在交流中,学生兴趣都被调动起来,呈现出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积极介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传统的策略是老师把生字写在黑板上,注上音,然后范读、领读,讲解,最后交由学生写会。这样的做法,重复久了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教学效果自然就会下降。现在充分本人利用网上中心电教馆的资源上风,通过几下轻轻的点击鼠标,所要学的生字的读音(人声朗读)、字形、笔画、音序、部首逐一展现在眼前,甚至连描红都有。学生在观看他们最喜欢看的动画片的同时,学会了需要学会的生字,而且不需要讲解,学生很轻松地就学会了包括音、形、义在内的全部内容,达到了教学要求。这在传统手段下,是很难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的。

三、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由于小学生不善于观察自然,他们会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然而学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取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而又丰富的表象,记忆才能保存,思维才能深入,想象才能展开。本人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而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正好为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如:《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需要学生了解杨梅的生长过程、形状、颜色,让吃过杨梅的学生说说它的味道,接着图文对照,学习课文先总后分的写作策略。这对于我们北方的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困难。但借助计算机视频文件,轻而易举的解决这个不足。然后再用计算机图片展示家乡的葡萄、苹果、梨、桃等水果图,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边观察边练习说话,最后让学生练习用先总后分的策略写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实现了知识迁移,练习了写文,效果很好。
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将孩子的好奇、偶发的兴趣转化为强烈、持久的、稳固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熟悉活动延续深入。而且利用多媒体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动脑、动情、动手并全身心介入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进展学生的智力和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