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6 点赞:28780 浏览:1317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练习。因此把握和选取有效的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对于推动教学论文讲读课文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笔者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进行了自读课文教学法的初步尝试。
新课标对自读课文作了十分明确的教学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的教学,完成听说读写练习。以教材编排的系统来看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练习。因此,把握和选取有效的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对于推动教学论文讲读课文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来进行自读课文的教学?怎样教自读课文才符合大纲的要求?才能真正达到配合讲读课文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要求?近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地探讨自读课文的教法,并进行了自读课文教学法的初步尝试。总体可归纳为自读课文三步教学法,即:情境诱导——自读剖析——拓展延伸。
第一步:情境诱导。通过导入语,将学生导入课文情景,“吸”住学生。现在,初中语文的考题皆围绕讲读课文,而未把重心放在自读课文上,于是师生急功近利,忽略了对自读课文的学习。因此在自读课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导课的方式应多加讲究,对导入语的设计,我主要采用:趣味式、搭桥式、逆反式或诱导式。如教《旅鼠之谜》这篇课文,我就采用趣味式来导课。我先用旅鼠繁殖速度的几个数字创造令人惊奇又十分愉悦的氛围,来牢牢吸引学生对旅鼠探究的兴趣,再进一步让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动物的繁殖速度,并与旅鼠进行比较。这种轻松而有趣的话题,不但吸引了学生,而且将学生的留意力牵引到我们所要学习的教材上来。再如“搭桥式”:我上《生命的作用》时,先引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爱情》一诗,让学生明确这位伟大诗人对生命价值取向的看法,再通过所搭的“桥”,导入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对“生命作用”的看法。
总之,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来导课,目的都在于让学生带着渴望、带着好奇、带着他们的生活体验、带着他们的思想情感一起来介入教学。
第二步:自读剖析。通过学生的“自读”,让学生理解课文,是自读课文教学的核心。任何理由的“不读”都是不可取的。教师在教自读课文时,必须把“自读权利”还给学生,把“自读时间”让给学生,把“自读策略”授给学生,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进行自读课文的教学。这个环节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学生带着不足去读(不足由教师提前出示);二是小组合作探究,释疑解难;三是学生再次提出不懂的不足,集体研讨,由师生共同作答。不仅使学生豁然开朗,还对于融洽情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真可谓一举多得。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做好“舞台策划”,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有效地引导、点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需留意的是,我们在要求把自读权放给学生的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加以组织和引导,使学生正确、科学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我先让学生谈谈作者写作这篇课文的目的。学生在近几年对这类题材的学习中,已完全熟悉了环境保护的重要量,所以绝大部分学生用“呼吁人类保护环境……”这样的句式作了深刻的回答。个别同学还用前一篇讲读课文《敬畏自然》中的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同化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而且很好地完成了“知”向“行”的迁移。
第三步:拓展延伸。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巩固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此过程中,可“延伸”的内容较多。它可以是学生对课文观点的再深化与再理解,也可以是学生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再学习与再创造,更可以是对学生的再教育与再启迪……在教学《喂——出来》时,我要求学生在公道想象的基础上,给课文续写一个结尾,目的就是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不料学生续写的结尾让我大吃一惊,学生不仅熟悉到主题“自然界会对人类的各种破坏行为进行重办”,而且设计了一个恢复“无底洞”的办法,当堂我就向大家说这个设计肯定能给科学界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再如,学习了海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