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背影》为例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更新时间:2024-03-24 点赞:24041 浏览:1078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背影》(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是朱自清所写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体现了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生活中常常有一些平凡而伟大的人,当走近他们时,你会发现他们的真诚、善良、淳朴。所以结合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浅析,我确定如下情感教学目标与重点: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间的感情;感受关键语句体现出的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
实在对于这篇贴近实际生活的文章,要让学生挖掘课文主题很轻易,读完课文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但要让学生进一步品析文章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则都浅析不到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足呢?我想在课堂上没有调动学生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是关键,假如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文章语言中所体现的感情学生就会理解得更真实透彻。
●歌曲营造氛围
引入文章时,假如开篇直接点题或由具体事例引入,学生会无动于衷,在这个基础上朗读课文是感受不到文章作者所要体现的情感的。所以我以《父亲》这首歌导入,既有声音旋律,又有歌词,学生在悠扬的旋律中感受父爱。当生活中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时,我导入朱自清写的《背影》,这样就为下文的浅析讲解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作者是如何通过背影体现文章主旨的
在这个不足提出后,重点是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来理解文章的主旨。
师:什么时候的背影?
生:火车站望父买橘时的背影。
师:难道作者以前没见过父亲的背影吗?
生:见过,只是印象不深刻。
师:为什么这次印象如此深呢?
生:父亲给我买橘子时穿铁道、爬月台不轻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师:父亲在什么样的境遇下送我并给我买橘子的?
生:父亲没有了工作,祖母去世的情况下送我的。
师:父亲这时心情如何呢?
生:一定是很沮丧的,工作没了,祖母去世,家境破败。
师:假如在你心情不好时,你会顾及别人的感受吗?
生:我一定不会,由于我想怎样解决自己的不足。
师:那父亲心情这么糟为什么还要坚持送我呢?
生:父亲对我不放心。
问到这里,学生已经能够理解父亲此时的内心情感,心情不好,却把痛苦埋在内心,不体现出来,而且要亲身送儿子。这时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实在父亲对“我”不放心只是表面,而真正实质的却是父亲对儿子的爱。也正由于这一点,怎能不让作者感动呢?这时映入眼帘的是父亲的背影。作者通过背影理解了父亲,同时也理解了背影中所凝聚的父爱。现在父亲不在了,又怎能不让作者思念?越是思念,父亲的背影越是记忆犹新,学生进而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在提问过程中,学生的情感逐渐被调动起来。在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理解到背影是在特定的背景下的产物时,学生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情感建立起来了,理解文章主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文所体现的父爱是作者在特定的环境中才理解的,实在父爱并不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这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父爱的理解,让学生举出生活中体现父爱的事例,就加深。有的学生答:如“父亲起早给我做早饭”“父亲给我修自行车”“父亲拥抱我”“有病时给我喂吃的”,等等。这时学生不仅理解了作者的父亲,同时也理解了自己的父亲,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如何理解作者对父亲的前后变化
在浅析完上面的不足之后,抛出这个不足,应该是水到渠成,由于学生这时不仅深入到了父亲的内心世界,也深入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原来不让父亲送,甚至在父亲嘱托茶房时,我还暗自笑他迂。这都是没有真正感受父爱的理由,现在想起来非常后悔。假如学生没有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是不会理解到作者对父亲的前后变化的。所以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是解决不足的关键所在。
通过本课教学,我觉得在语文课上应利用各种可行条件,形成情感共鸣,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作家往往是在情感冲动下进行创作的,他们给笔下的情景、事物都注入了丰富的情感。而初中阶段是人身心进展的关键时期,每位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情感内容与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入和调节,否则达不到情感教学的目的。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呢?

一、设情境,调动情感

教学中教师在把握文章主旨的条件下,可适当设置一些情境,先让学生走进情境,以情感上有一定的触动,把学生情感调动起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文章的浅析讲解,不需过多的语言,教师只需适当引导,逐渐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其与文章产生共鸣,并与文章中的人物同休戚,共悲欢,沉醉其中。进而理解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教学目的。

二、品词句,把握情感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捉住关键词句来浅析。由于关键词句的浅析与文章的主题是相结合的,而把握住这些关键词句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它能让学生把握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自然也就更深刻地领悟了文章的主题。

三、联实际,感受情感

要深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只靠文章的表面内容是达不到要求的。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捉住机会联系实际,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深有感受,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熟悉,引起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加深情感体验。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假如能把握教学的情感因素,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就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让学生自然地进入情感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以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莉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