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5586 浏览:171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中,除了要进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应该说,语文教学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新教材中选录的很多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审美内容极为丰富,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加强审美过程;增加审美活动;夸大学生对古人的情感体验,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学与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谈一点粗浅的熟悉。

一、感知文学形象——发现美

文学是用形象化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人们总是凭借作者所描述的艺术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显现在自己的脑海中,获得直觉的形象感知。人们熟悉事物是以对事物的感知开始的,美也是通过人的视听感官进入人的心灵的。帕克就曾经说过:“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因此,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条件。因此,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美丽心灵去体验课文中的美,引导学生发现美的有着和美的风姿。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佳作,读来或令人感觉赏心悦目,或使人掩卷后凝神深思,它们都具有丰富的美的因素。诗歌的圆润、典雅,散文的优美动人,小说的跌宕起伏……沉醉其中,随处有实施美育的机会。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初中生的审美情感具有较鲜明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审美情感的主观色彩浓厚,轻易沉醉于色彩鲜明、节奏明快的审美对象之中,而较难自觉地对审美对象深沉内敛的美产生审美情感。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努力发掘那些诚挚深厚的美。无论是忧国忧民,还是寄情山水,都是作者发自肺腑,诉诸真情的,都是美的。要留意引导学生,以文学作品中所提供的情境来感知形象,以形象中感知美。当然这只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熟悉,是进行审美教育的第一个环节。

二、诵读教材——体验美

心理学家以为:“诵读”的读书策略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在诵读状态下,人脑的语言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运动中枢等各部分会趋向活跃,各部分之间的信息交换会逐渐趋向有序状态,以而推动教学论文智力的发育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言为心声”,优美的朗诵往往能够调动朗读者的视觉、听觉、情感和思维等因素,帮助朗读者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感情,使文章中的人、物、情、景在朗读者头脑里形成立体的思维,多方面感知教材。当然,教师在诵读中要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引导,指导学生通过语势的缓急、语调的抑扬、语气的强弱、停顿的是非等方面的变化,运用适当的诵读技艺教学论文,正确充分地表情达意。
因此,诵读是把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感的培养与思想情感的陶冶有机结合起来的纽带。

三、想象拓展——创造美

想象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机会诱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自由安闲地联想。
新教材中所选的很多古诗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有机结晶,所以教授古诗,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展开想象描写出部分或者全诗的优美意境,这是融理解、想象、表达、创造于一体的学习策略。学习《天子的新装》,不妨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游行大典结束了,天子回到了宫内,事情会怎么样呢?学习《项链》,可以让学生想象续写玛蒂尔德得知项链是假的以后,又十年的生活经历。又如,给学生一些词语,要求学生“妙语连珠”或编故事,或根据例句仿写都可成为学生进行想象创造的形式。
当然,在想象创造的过程中,想象美应该受到创造美对象的制约。美可以诱发人们的想象,但也应该有一定的范围和方向。学生的家庭条件、生活方式、政治经济背景、个性气质、思想感情不同,想象会染上浓重的主观色彩,教师在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依据,调动自己的主观情感,放飞想象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审美对象的特点,避免把哈姆雷特想象成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想象进入美的境界。

四、整体感知——品味美

文学作品的审美范畴包括崇高、优美、悲剧性、笑剧性和丑。美感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美感欣赏活动有表层的心理特点和深层的心理特点,而艺术本身也有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意向世界层和意境超验层等不同的层次。审美是艺术的核心功能,艺术的鉴赏过程是个阶段性的过程,需要观、品、悟的不同阶段,以达到对作品的把握。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不是显现在表层的,需要有一番鉴赏的功夫才能领略到它的实质。如的《沁园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