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比较教学法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10393 浏览:440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比较教学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比较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策略。随着教材的不断改善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教学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教学法越来越突出地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比较;教学法;探讨
比较是人们熟悉事物,浅析事物的重要策略之一。比较教学法,就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比较而掌握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近年来,随着教材的不断改善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教学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教学法越来越突出地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以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中选出的精华,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示范性。而每册教材的教学单元也是经过精心推选编排设计的,只要我们认真留意,就会发现很多文章都是可以用比较的策略进行教学的。例如以过去的初中语文第一册来看,四十篇课文第一单元是革命回忆录,第二个单元的内容都是与鲁迅有关的记叙文,第四个单元是说明文,第五个单元是写景散文,第六个单元是儿童文学作品,第七个单元是议论文,第八个单元是文言文。再进一步浅析,教材的每一个单元的前面首先规定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这些重点往往又是这一单元中几篇课文所共有的特点。这就为我们在教学中经过比较而“求同”指出了探讨的重点和方向。另外,具体到每篇课文,它们又都有一两个学习重点,还有的恰巧是这篇课文在某一具体方面的写作特点,也就是共性中的个性。尽管一个单元中每篇课文的学习重点不一,但它们却是紧密联系,相互补充的。把这些学习重点——即知识点串联起来,就构成了一条知识线,线线相交,就构成一个知识面。知识面逐步扩大,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也就随之提高。可见,当时教学以这种编排策略组织教学单元,为我们在短期内集中学习多篇课文提供了方便条件,最好的选择就是运用比较法教学。下面仅以本册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为例来诠释这一策略。
本单元中选编的五篇课文是:《以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一面》(阿累)、《同志的信任》《鲁迅自传》和《早》(吴伯箫)。在体裁上,除《早》为游记性散文外,其余四篇都是记叙文。此外,五篇课文的最大共同点是题材相同或相近,文章内容全部与鲁迅有关。这也是把它们编在同一个单元进行教学的主要理由。而鲁迅作为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对他所知甚少。而在中学阶段,将要学习他的很多重要作品。所以,在进入中学第一学期,有必要通过一段较为系统的集中学习,使他们对这个现代文豪有个初步的了解,这也是编者的专心所在。因此,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熟悉鲁迅先生的一些主要人格精神,应作为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当然,在写作策略上几篇课文也各有异同。我们应该通过具体的比较来了解和掌握。
关于本单元总的教学要求,教材上规定了三点:一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常见的几种记叙顺序;二是正确理解每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三是感受重点词语在课文内容表达中的作用。这些都可以通过比较教学使学生得到较为清楚的熟悉。
1.以文章的题材来看,这五篇课文的内容都与鲁迅先生有关,有的直接是鲁迅所著,有的则是由别人写鲁迅其人其事。〈以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追忆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一面》记叙了鲁迅先生和一个普通青年的故事;《同志的信任》以下简称《信任》)则体现了鲁迅和人的联系。这三篇文章就体现了鲁迅先生思想风采的三个重要方面。在此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再学习〈鲁迅自传〉(以下简称《自传》),学生就会对鲁迅的一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全面的熟悉。而《早》则又把鲁迅精神向现实生活推进了一步,与广大青少年的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了解鲁迅的基础上学习鲁迅的精神,使教学效果达到新的深度和广度。
2.以这几篇课文反映的主题来看:《百草园》一文蕴藉而深刻地否定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进展的封建教育制度。使学生初步看到少年鲁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一面》主要是颂扬了鲁迅关怀爱护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号召学生继续鲁迅精神,在人生道路上继续奋进。《信任》进一步体现出鲁迅是人最可信任的同志,赞扬了鲁迅先生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思想。同样是赞扬鲁迅,但以不同的侧面体现。以这里也可以看出鲁迅以一个主义战士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过程。《自传》虽是客观地叙述,但也仍然蕴藉着鲁迅先生饱满的爱国思想和他为人民大众上下求索的艰苦奋斗的思想感情。《早》则以另一角度反映出鲁迅勤奋学习的精神,起到了广大青少年的鼓舞和教育作用,显示出鲁迅精神的历史价值。
3.以文章的体裁上来看,这五篇课文都属于叙述文的范畴。严格地区分一下,又有所不同。《百草园》是回忆性散文,它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只是几个生活片断的串联;《一面》和《信任》则是各要素都较为完整的记叙文;《自传》是典范的传记文;《早》是一篇游记散文,而与《百草园》又不尽相同。通过文体的比较,学生就会对记叙文这个概念的内涵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熟悉,这对他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把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很有好处。
4.以文章的选材角度来看,固然几篇课文的题材基本相同,但由于它们所体现的主题各有侧重,因而在选材上也就各有差别。《百草园》选取了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两个典型的片断,将百草园愉快的玩乐和私塾中枯燥的读书生活形成鲜明比较,以而有力地体现了主题。《一面》的作者只记叙了自己与鲁迅先生生前在书店邂逅一面的故事,仅以赠书这样一件极其平凡的小事就足以体现出他对进步青年的热情关怀和无私帮助。《信任》一文则完整地记叙了鲁迅先生替方志敏义士转交信件和文稿的全过程,使一个人最可信任的朋友的形象跃然纸上。《自传》由于是人物传记,就要求在选材上力求精当,既要高度概括,又要突出重点。作者所交代的线索十分清楚,并重点突出了自己“弃医以文”这一人生转折点,选择材料恰如其分。《早》则以梅花和“早”字引发开来,把眼前客观所见和历史的回顾巧妙地结合起来而连缀成文。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会明白:材料的选择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不同的材料服务于不同的中心,这是选材的基本原则。
5.根据中心选择好材料以后,还有一个怎样安排的顺序不足。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也是显而易见的。单元教学的要求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记叙顺序。那么常见的记叙顺序有哪些呢?我们看:《百草屋》在记叙描写上是根据空间的变化安排顺序的。以“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这本身就是空间位置的转移,以书屋里到屋后的小花园,以讲台上的先生到台下的孩子们,不同的处所位置,不同的环境气氛,截然是两个世界,两种天气,形成强烈的比较。作者这样安排顺序,正是表达文章中心所需的。另外,本文还用了插叙的手法,在写百草园生活时,插入一个蛇的故事,又为布满情趣的百草园增添了几分神话般的色彩。与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的比较。《一面》则完全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记叙的。由于文中叙述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故事就发生在内山书店这一固定地点,所以按事情的发生、进展和结局顺序来写,就显得十分自然。而《信任》一文,则又和前两篇不完全相同,它是时间顺序和插叙相结合,其基本情节是:方志敏狱中写信,托人捎信,鲁迅收信,藏信,转交信。而作者的写作顺序是:先写鲁迅先生收到信,然后具体地插叙了方志敏同志写信的背景和经过,接头又写了鲁迅藏信和转信的过程。这样安排顺序,即突出了文章的重点是体现鲁迅的革命道义,又通过插叙有力地衬托了鲁迅是人最忠实的朋友这一中心。至于《自传》,按时间顺序记叙,这是由其文体特点所决定的,在此不必赘述。同样,《早》是一篇游记散文,当然要按作者的参观顺序来写了。若要仔细浅析,就会发现它仍然是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的揉合。这样一进行比较熟悉,学生就知道常见的记叙顺序有哪些了,并且还会初步了解一些特殊的文体安排顺序的策略。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